周宪王朱有燉:允文允武的词曲大家,有明一代反对殉葬的第一人

钱越说史 2023-12-11 09:11:00

宣德三年(1428年)四月十八日,当朝皇帝明宣宗传书远在开封的周王朱有燉,召其五弟新安王朱有熺(音xī)赴京对质。起因是彰德守将王友控告周王四弟祥符王朱有爝(音jué或jiào)与赵王朱高燧私下勾结,图谋不轨。有汉庶人朱高煦这个殷鉴在前,明宣宗认定经过敲打自家三叔早已吓破胆,不可能有这等想法。是以反手就将王友缉拿,同时奉召入京的朱有爝也矢口否认有此事,言称此必是与自己一向不睦的五弟诬陷自己。遂有了召朱有熺进京之举。

“庚午,贻书周王有燉,召新安王有熺。先是,彰德守将王友奏,得祥符王有爝与赵王高燧同谋不轨之书。上疑友所为,及逮友至不服罪。而有爝至京,亦言实不为此,但素与有熺不协,其性凶悖残忍,必其下人所为,欲以见祸。上以事须明白,故召之。”(《明宣宗实录》)

兄弟阋墙,身为大宗的周王朱有燉对此有何看法?他在其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代父履职的周世子

朱有燉(音dùn),生于洪武十二年(1379年)正月十九日,为周定王朱橚的嫡长子,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六孙,生母冯氏。

大明开国之国初,执行的一大国策为宗室“分茅胙土,以藩屏国家”,所有皇子及侄孙朱守谦分邦建国,个个手握重兵镇守要地。估计是汲取了汉七国之乱、晋八王之乱等教训,着力培养皇子以期他们成为合格的藩王的同时,对皇孙们的教育也不放松,将年及学龄的皇孙们接到京师一起就学。一方面可以好好培养各藩国的接班人,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堂兄弟间的感情,以便这群皇三代在日后的岁月里能通力合作,共创大明的辉煌。靖难战争中朝廷特意写信离间朱棣父子,其中的一大原因便是建文帝与燕世子朱高炽有同窗之谊。

出土过周府遗存的开封龙亭湖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年底,时任周王朱橚因为擅离藩国开封,跑到地位特殊的凤阳私会老丈人宋国公冯胜,被老朱迁往云南。

次年正旦,老朱派当时还是豫王的老十三朱桂坐镇开封,入主周王府,但很快便改了主意,将朱桂召回,命时年虚龄仅仅12岁的朱有燉替父监国。

“乙丑朔,诏豫王桂驻汴梁。时周王徙居云南,因命豫王居其旧府。寻诏还。命周王长子有燉监其国。”(《明太祖实录》)

《明实录》的记载有些没头没脑,并未给出老朱如此操作的缘由,倒是来自明朝大内的密档《御制纪非录》给出了具体原因。当时老朱有让朱橚迁藩云南,改封朱桂坐镇开封的打算,毕竟“豫”这个封号同开封很搭。结果朱桂自己作死,到任短短数月间恶事做了一箩筐,杀人劫掠无恶不作。如此行事,令老朱对他印象大坏,将其召回京师严加约束了事。

“周王不命,代王前去镇守,将王于周地,不期至彼一既无知,居宿不任内官内使,出外令校尉人等夺马。军马疋骑坐手执仪仗马军本用堤防颠倒步行,管马老千户不与校尉马疋,趣令左右打死,又不数月打伤人甚多。”(《御制纪非录》)

接替十三叔的朱有燉少年老成,行事颇有章法,深受祖父欣赏。因此当年九月,老朱下令给嫡脉诸长孙铸造世子金宝时,没忘了他的那一份。当秦王嫡长子朱尚炳受父王牵累导致秦世子之宝停铸时,父王罪行更严重的周世子却不受影响。

洪武二十四年(1491年)三月初一,老朱正式赐予朱有燉金册金宝,册封其为周世子。当年年底,朱橚得赦重返开封,朱有燉才得以卸下监国重任。

朱橚是老朱诸子中最特立独行的一个,其他洪武朝就藩的藩王不管人品如何,受“藩屏国家”政策影响,对舞刀弄枪、策马疆场之事多少有所向往,可他对此却兴趣缺缺,反而一心专研医药、莳花弄草,以当时的眼光来看他就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庸才。

也正因此,对于周藩,相较于朱橚这个儿子,老朱更信赖朱有燉这个在监国时表现亮眼的世子。有军事行动,反而让他上。比如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二月,镇守大宁的宁王朱权上报称北元方面有异动。老朱随即命燕王朱棣出兵备边,同时让朱有燉率军北上北平沿边巡逻,充当四伯的预备队。

“辛亥,宁王权言近者骑兵巡塞,见有脱辐遗于道上。意胡兵往来,恐有寇边之患。上曰:‘胡人多奸,示弱于人。此必设伏以诱我军。若出军追逐,恐堕其计。’于是敕今上选精卒壮马抵大宁全宁,沿河南北觇视胡兵所在,随宜掩击。仍敕周王橚令世子有墩率河南都司精锐,往北平塞口巡逻。”(《明太祖实录》)

朱橚遭缉拿剧照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十,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正位。当年八月,打着备边旗北上的曹国公李景隆,途径开封时,突然调转矛头率军包围周王府,将包括周王朱橚、周世子朱有燉在内的王府宫眷全部押赴京城治罪。很快一家子被废为庶人,发配云南分开囚禁。

朱橚本人一心想要救死扶伤,全身心投入在医学研究中,并没有什么政治野心。结果建文帝一句削藩,在祖父去世不过百日之时,就不顾叔侄亲情、同窗之谊,让五叔和堂弟朱有燉身陷囹圄,备受折磨,几陷于死,只能说够冷、够酷。所以那句“勿使朕有杀叔之名”听听就好。

建文四年(1402年)初,战事失利,朱允炆将五叔押回京师,把他作为一张要挟四叔的底牌。至于朱有燉这位好同窗,依然在云南受苦。直到燕王靖难成功,朱橚复爵,他才得以重返京师。

“(洪武三十五年九月)庚寅……周世子有燉自云南来朝,赐钞二万锭。”(《明太宗实录》)

周王爵位之争

周藩快速倒台,朱橚、朱有燉父子被流放云南,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身为嫡次子的汝南王朱有爋(音xūn或xùn)向皇帝堂兄举报老爹意图谋反。他如此做估计一方面是为自保,另一方面也是在觊觎周王爵位。

挨了四年苦楚的朱橚对其恨意可想而知。老父亲强势回归,当年陷害老爹的逆子自然没好果子吃。重获新生的周王殿下处置手段很直接也很粗暴,奏请四哥赐死这个不孝子。奈何明成祖此时帝位未稳,自然不可能做出诛杀侄子这等事来授人以柄,故只是将其发配云南大理,让他其体验一下父兄的苦难。

“(永乐元年正月)戊子……命汝南王有爋居云南大理。赐钞二万锭,海(贝巴)十万索,锦左五百疋。禄米岁二千石,俭岁千石。有爋,周王橚第二子。建文中,尝告其父不轨。至是弗容于父,遂有是命。”(《明太宗实录》)

大理古城‍

永乐二十年(1422年)六月,周王妃冯氏去世。嫡母去世,诸子为其服丧天经地义,何况是亲儿子。当年十二月,借助四伯之手,以“守丧”为名,终于得以回归开封。

即便分隔长达二十年,朱橚依然没有原谅朱有爋,洪熙元年(1425年),借皇帝侄子之手将他们一家子赶到原河南三护卫衙门安居,来个眼不见为净。

当年闰七月二十日,周定王朱橚薨逝,享年65岁。十月,朝廷以新宁伯谭忠、行在礼部右侍郎张英为正副使,持节前往开封册封周世子朱有燉为周王。

周藩内部的矛盾,具体来说是朱橚、朱有燉父子与朱有爋之间的矛盾,并没有随着权力更迭而消弭,反而变得愈发尖锐。

根源在于朱有燉有个致命的弱点:无嗣。《皇明祖训》中“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条,同样适用于藩王。这意味着,只要朱有爋能在与时间赛跑游戏中赢过兄长,一旦朱有燉故去,既嫡又长的他,是理所当然的周王第一顺位继承人。

这是朱橚所绝对不能容忍的。故朱有爋的庶长子朱子墐(音jìn)出生后不久,就被他从云南接到开封,过继到朱有燉名下,以便从小培养感情。

“有爋同世子有燉嫡出。有燉无子,有爋庶长子子墐生数月,定王命为有燉后,有燉甚爱之。”(《明宣宗实录》)

如此一来朱有燉法理上就有了子嗣,百年之后周王爵位将由朱子墐承袭。朱有爋虽然是朱子墐的生父,可生不能晋封周王,死无法追封周王,可谓是釜底抽薪。

面对致命的一招,朱有爋表示山人自有妙计。老爹在世时他不敢轻举妄动,老爹一走立马出来搞事。他先是千方百计的意图让朱有燉放弃对朱子墐的收养权。奈何多年相处下来,朱有燉对朱子墐已经视若己出,且清楚弟弟的目的,故不愿割舍。愤怒不已的他对大哥咒骂不已。

朱有燉被搞得不胜其烦,而朱子墐估计也有些偏向生父,于是乎被送返朱有爋身边。二人就此脱离父子关系,重新变为伯侄。如此,嗣周王一旦去世,他朱有爋就能通过兄终弟及名正言顺地继任周王。

“定王薨,世子嗣封。时多病,有爋意嗣王有不幸而无子,即己当嗣。遂百计欲夺子墐归。不得,则形之忿詈。嗣王不获己,竟遣子墐归有爋。”(《明宣宗实录》)

潘家湖周府遗址出土的青花瓷

明初,很多制度尚属草创,并不完善,“继统不继嗣”还未被奉为圭臬。既然朱有燉可以收养朱子墐,难保不会再收养其他侄子当嗣子。是故为保住继承权,朱有爋的首要目标是搞臭大哥,堵死他过继嗣子的道路。于是乎发挥自己的专长:诬告,屡屡上疏朝廷构陷大哥行为不端。

不想明宣宗对他们兄弟俩的为人如何很是清楚,不上这个当,反而去信宽慰周王,让他大人不记小人过,不要与朱有爋一般见识。朱有燉接受了皇帝侄儿的调解。但朱有爋并不领情,依然不知悔改,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好,你信得过他是吧,那我给你来个大的,看你如何处理。

宣德元年(1426年),朱有爋的好哥们汉王朱高煦发动叛乱,虽然很快被平淡,但带来的后续影响非常大,晋王朱济熿(音huáng)被废为庶人,晋藩传承中断,而明宣宗的三叔赵王朱高燧也被狠狠地敲打了一番。他决定从这方面入手。

宣德三年(1428年)三月,主掌彰德卫事务的都指挥王友上奏朝廷,称在西门外城壕边捡到一支箭,上面绑着一封书信。书信出自周藩祥符王朱有爝之手,内容为邀约赵王朱高燧一同谋反。

宗室谋反是皇帝最不能容忍的罪名,朱有爝一向与朱有燉亲厚,若这项罪名坐实,必然会牵连到对方,此举实属项庄舞剑。可惜制造事端者显然忘了,王友与朱高燧有私仇在身,而谋反的两大主角朱高燧已经通过自废武功换来了皇帝与朝廷的信任,周藩更是在永乐年间将三护卫尽数交出。说他们会谋反,连皇帝本人都不信。

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幕。事到临头化作软骨头的新安王,一道京城立马认罪,且供出此事乃朱有爋主使。随即汝南王殿下也被召进京。两大主谋一到案,便开启互撕环节,袒露对方的恶行,最终双双被废为庶人。

享誉中外的文学大家

明宣宗之所以对朱有燉如此有信心,正是基于其日常表现。

前面说过,周定王朱橚不是一个合格的藩王,却是一个有良心的贤王。他好文学,能词赋,又一心专研医术,为此不惜花费大量精力收集各类图书充实王府书库,在他的影响下历代周王尚文爱书,《明史》称“开封周邸图书文物之盛甲他藩”,清代学者阮葵生在其《茶余客话》中云:“明代藏书,周、晋二府”。

《诚斋乐府》

自幼耳濡目染之下,朱有燉于文学上也非常精善,工书法,善为诗词,尤擅词曲。曾汇集自汉至元的诸位名师大家的手迹为十卷,临摹勒石于周王府书堂,名《东书堂集古法帖》。历经四年磨难,面对朝廷的削藩大势,他将精力全寄托在了文学之上,一生创作甚丰,集结成《云诚斋集》、《诚斋传奇》、《枟诚斋遗稿》、《诚斋乐府》等。

身为文人自然喜欢游山玩水、探古揽胜。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开封城及周边是其游览的主要场所。作为文艺青年,寻幽探奇之余,自然要歌以咏志,触景生情之下曾给八处盛景写就声情并茂的七言律诗。在他笔下的:艮岳晴云、大河春浪、开宝晨钟、夷山夕照、金梁晓月、资圣熏风、百冈冬雪、吹台秋雨,因此被合称“汴京八景”。

比如位于开封城南的古吹台,传说春秋时期音乐大师师旷曾在此吹奏故名,历经二千余年至今仍存,历代文人骚客多有吟唱。朱有燉的《吹台秋雨》:

金风飘洒自西来,秋雨淋漓滿吹台。

丰草湿垂蛩韵初,浓云阴遏雁声哀。

霏霏僧舍攲苍竹,漠漠人家暗绿槐。

明旦喜情携酒至,登高先赏菊花开。

与乃父一样,朱有燉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的诗文除吟咏个人情性外,还有不少劝诫醒世类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比如诫喻人们不要留恋烟花之地的《戒嫖荡》:

风情休话,风流莫夸。

打鼓弄琵琶,意薄似风中絮,情空如眼内花。

都是些虚脾烟月,担阁了好生涯。

想汤瓶是纸,如何煮茶?

煨他莫再,再莫煨他;

再莫煨他,休等叫街时罢。

正所谓“爱情不可以买卖”,烟花之地的一切皆是过眼云烟,风流只会误了大好年华。是以朱有燉在这首词中再三疾呼当戒嫖,切不可贪一时欢愉而种下人生苦果。言之切切,催人警醒。一位天潢贵胄写出这种词曲,可谓是真性情。

开封元宵节夜景

正是这种真性情,使得他所作的散曲备受明清曲家赞赏,被奉为明代曲坛巨擘。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种文学艺术代表着所在朝代的文学主流,也是该艺术的巅峰期。受到新崛起的小说的冲击,明初百年间,散曲创作相对沉寂。朱有燉的出现给明代散曲带来了新的生机,他一生创作散曲无数,现存于《诚斋乐府》的作品,共有小令264首,套数35首。

在其众多文学造诣中,生前影响最大、身后享誉最高的,则是杂剧。其一生共创作杂剧三十一种,尤为难得是,他的杂剧历经近六百年治乱无常世事沧桑,却全部完好保留至今,是现存杂剧种类最多的剧作者,这在古代戏曲作者中堪称异数。

杂剧,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最早出现的传统戏曲种类。以其发展衍变地域和时期的不同,又可分为宋杂剧、金院本和元杂剧。元杂剧是杂剧发展的巅峰,但其表演形式却失于呆板。元末明初,以北曲为基础的杂剧日渐趋于衰落,并逐渐被南戏为代表的新兴传奇剧所取代。

朱有燉一生坚持不作传奇,而致力于延续杂剧,对杂剧的表演形式大胆的进行了深度革新,在杂剧与传奇剧之间起着承起作用,代表作品有《曲江池》、《香囊怨》、《义勇碎金》等。他的作品文词本色,音律和谐,注意调剂排场的冷热和歌舞的穿插。突破了元杂剧一人主唱的限制,让旦、末轮流出场主唱,唱腔上也杂以南曲,不纯唱北曲,配上队舞和谐美音律,使表演形式变得生动活泼,观赏性大为提。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编著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为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对后世影响巨大。它是一部“世代累积”之作已成共识,意即它是在宋元说话、戏曲、民间传说等水浒故事的基础上创作而成。故从某个角度来说《水浒传》只能算作“水浒”的一部分,完整的“水浒”还包括为数众多的“水浒戏”。

鲁智深剧照

朱有燉创作过《豹子和尚自还俗》和《黑旋风仗义疏财》两部“水浒戏”,与后世深受《水浒传》影响的“水浒戏”不同,几乎处于同一时代的二剧,主要取材自宋元以来民间广泛流传的水浒故事,并未过多受《水浒传》的影响,形象与《水浒传》多有出入。考虑到他皇三代的身份,他作品的中梁山虽是以喜剧出现,但属于“啸聚山林、劫人钱财”的“落草强寇”,设计意图甚至与《水浒传》相反而行,有兴趣的看官可以去品鉴一下。

有明一代反对殉葬的第一人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二月,17岁的周世子朱有燉成婚,世子妃为兵马指挥使吕贵之女吕氏。可能是流放云南拖垮了吕氏的身体,以至于她没能陪丈夫度过太长的岁月。永乐四年(1406年)四月,周世子妃吕氏去世。

朱有燉作为明成祖的亲侄子,周藩的继承人,原配去世,膝下无子,按照常理四伯必然会安排他续娶。然而看似对他们父子温情脉脉的朱老四好似没察觉到这一问题,终永乐朝都没给侄子解决婚姻大事。

宣德元年(1426年)五月,已是周王的朱有燉奏称妃位空缺已久,府中事务乏人主持,为其宠妾巩氏请封。明宣宗有感于这位堂叔一向表现良好,怜悯他年介知天命依然无子,抬抬手予以准许。

“庚子……周王有燉奏:‘妃位久虚,无以相祀事。宫人巩氏由良家子入宫已久,能执妇道,请册为妃。’从之。”(《明宣宗实录》)

宣德七年(1432年)七月,朱有燉再次为自己的宠妾施氏、陈氏、韩氏、欧氏、李氏、张氏请封。明宣宗可能是真的非常欣赏周王的表现,或者说要给天下宗室树立一个标杆,以至于在削藩的背景下,竟做出增给周藩三百名校尉,并增设典仗二员这等逆向操作。所以给无生育宫人封号虽然违反规定,但给堂叔偶尔破个例也无不可。于是乎施氏六人得封周王夫人。

不幸的是朱有燉直到去世,依然膝下无子。明初,一度恢复殉葬制度,不仅皇帝的妃嫔无子需要殉葬——当然不是全部,宗王无子,王妃及侧室也当为其殉葬。

古代嫔妃自尽剧照‍

朱有燉在位期间,正是殉葬制度野蛮生长之时。他亲眼见证过这一野蛮行径。宣德四年(1429年)六月,其十三弟罗山王朱有熼(音yì)薨逝,享年21岁,朝廷赐谥曰悼惠。因无子,罗山郡国除封,罗山王妃张氏自经殉葬,在周王的奏请下,得赐谥贞烈。

本就对女性有所同情的朱有燉,并不想让自己心爱的女子为自己殉葬,为此他在临终前上疏朝廷时,特地提出不必让王妃等殉葬。明英宗非常尊崇这位叔祖的为人,他为此特地下旨要求主持周藩事务的朱有爝遵守先王遗训,免除王妃和众夫人殉葬。

“(正统四年六月)乙酉,书与祥符王有爝曰:‘迩闻周王薨逝,深切痛悼。其存日尝奏丧葬乞择近地,从俭约以省民力。自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年少有父母者,各遣归其家。’”(《明英宗实录》)

只可惜朝廷旨意来得太迟。当月十九日,朱有燉的王妃巩氏,及侧室施氏、欧氏、陈氏、韩氏、张氏、李氏等还是以死相殉了。明英宗听闻讣告,派出中官致祭,并下诏追谥王妃巩氏为贞烈、六夫人俱为贞顺。

“乙未,周宪王妃巩氏薨。妃宣德四年册立,至是王薨,妃以死殉。上闻讣,遣中官致祭,命有司营葬如制,谥贞烈。王夫人施氏、欧氏、陈氏、韩氏、张氏、李氏同日卒,俱谥贞顺,以一品礼葬之。” (《明英宗实录》)

最终下诏废除殉葬的是明英宗,而触动他废除这项规定,成就他施仁政的始作俑者,则是有明一代提出反对殉葬的第一人——周王朱有燉。

是故顾炎武《日知录》中指出:“宪王虽有此命,及薨,妃巩氏竟自经以殉,谥'贞烈’,以一品礼葬之,盖上御极之初,即有感于宪王之奏。”赵冀在《廿二史札记》更是直言:“帝之除葬,盖本于有炖之奏也。”

阿越说

正统四年(1439年)五月二十一日,明英宗得知朱有燉这位叔祖久病不愈,立马从太医院中择取医术精通者赶赴开封进行医治。奈何天命难违,当月二十七日周王朱有燉薨逝,在位15年,享年61岁,朝廷赐谥曰宪。

周宪王朱有燉允文允武,堪称全才,放在洪武朝显然是个比父王周定王朱橚更合格的藩王。但在后洪武朝的削藩大势下,他只能收敛锋芒,牧马南山,做一个醉心文学的文人骚客。关键还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至于《明实录》盛赞其“博学善书”。

明代戏曲家兼戏曲理论家徐复祚,在其《曲论》中评价道:“若夫散词、小令,则家和璧而人隋珠,未易枚举。”与徐复祚齐名的名家吕天成于《曲品》上称朱有燉“色天散圣,乐国飞仙。胤出天潢,才分月露。”尊其散曲为“上品”。

他在曲艺上大胆打破宋元时代的传统创作模式,让文辞变得华美易懂,音韵更为和谐入耳,且便于演出,深受大众好评与喜爱。因此有明一代,朱有燉所创造的杂剧流传甚广。在他的带动下,开封城内更是清唱局遍布,开封成为全国闻名的“中原丝弦”和北方“软舞”的传播中心,为开封戏曲和歌舞的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

豫剧

明中叶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李梦阳,在其描绘元宵夜汴梁繁华的诗中,为读者展现一幅元宵节月光下许多台杂剧争妍斗丽的画面,反映了汴京元夕戏剧演唱的热闹景况:

“中山孺子倚新妆,赵女燕姬总擅场。

齐唱宪王新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汴中元夕》)

明清之际的戏曲家和戏曲理论家孟称舜,在其《古今明剧选·小桃红》中称朱有燉为明人杂剧之“国朝第一作手”。时至今日,他的影响了已经跨越国界,蜚声海外,比如哈佛大学教授伊维德就著有《朱有燉的杂剧》一书,对其作品进行专门的深入研究。

可以说周宪王朱有燉虽然在当下名声不显,可其成就却堪与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被奉为曲圣的关汉卿相媲美。

相关文章

周定王朱橚:矢志专研医学,活人无数的科学家,似甜实苦的一生

汝南王朱有爋:坑爹坑兄坑子坑弟,最后坑了一家子,并累及子孙

晋宪王朱美圭:晋藩的中兴之主,从世子到囚徒,到郡王,再到亲王

楚宪王朱季堄:侍母至孝,文采斐然,唯独没有子嗣

肃宪王朱绅堯:“法帖之祖”的护道人,身处末世,拳拳报国

2 阅读:221

钱越说史

简介:一起聊聊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