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靖王朱肇煇:混账老爹留下的独苗,全靠自己努力再造鲁藩

钱越说史 2024-01-30 12:41:59

宣德元年(1426年)三月初七,明宣宗收到来自山东鲁王府的奏疏,时任鲁王朱肇煇奏称,王府纪善王贞在府兢兢业业任职三十余年,如今已到退休年龄,请求升其为右长史,与左长史郑昭等一同致仕。右长史是王府长史司两大主官之一,职秩正五品,为王府文官之首。纪善为长史司属官,职秩正八品。无论是地位,还是品级,其间差距都不可以道里计。鲁王的奏请多少有些贪心。然而明宣宗却表示鲁王贤名在外,此必然是王府官员辅导有功,所请理当给予遵从。

蹇义雕像

时任行在吏部尚书蹇义令旨照办,不过他同时提出,新任鲁王府左长史王璞奏请朝廷给予诰命,其理由是当年仁宗皇帝曾经特恩给过王府官员诰敕。但蹇义认为官员需要三年考满合格后方才给授诰命,可王府官员例不考核,也就无所谓称不称职,给授与否在两可之间,请陛下明示。不想一向对宗室比较苛刻的明宣宗,竟再次一反常态的宣称既然有成例,按成例操作便是。

“义等因奏:‘鲁府左长史王璞请给诰命,缘王府官侍王居京师者,洪熙元年仁宗皇帝特恩给与诰敕。今各王府文职官若比外官一考称职然后给授,则王府官例不考核,其给授与否取自上裁。’上曰:‘王府官岂可分内外?先朝既与诰敕,当并与之。必自长史、纪善始。’”(《明宣宗实录》)

被皇帝亲口称贤,屡次获得特别礼遇的鲁王朱肇煇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呢?

鲁藩的独苗

朱肇煇(音huī、yùn或xūn),生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六月十二日,为鲁荒王朱檀庶长子,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八孙,生母戈氏。

明朝皇帝大多信奉道教,对金石丹药很是痴迷,最著名的当属明世宗朱厚熜,一生沉醉于炼丹修仙大业,人送外号“老道士”。皇帝如此,宗室自然也会跟风,明代崇信道教的宗室为数众多。若是给明代宗室列一个修仙狂徒榜,朱肇煇之父朱檀定然榜上有名,这位主为了修仙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

洪武十八年(1385年)十月,朱檀携王妃汤氏之国山东兖州府。这位自幼以聪慧著称,深得父皇喜爱的鲁王殿下,一到藩地就彻底放飞自我,和王妃一道在封国无恶不作,从民间及军中大肆掳掠儿童入王府阉割,传言目的是为用阉割之物作药引进行炼丹。

短短一年间,兖州被他夫妇二人折腾的民怨沸腾。老朱闻讯怒不可遏,下旨将两人召回京师,随即朱檀被处以侮辱性极大的“髡刑”,也即剃光须发,王妃汤氏则被赐死。洪武二十年(1387年)七月,又以信国公汤和次女为鲁王继妃,放朱檀回国,打算借此一洗加诸在自己和老伙计身上的前耻。

奈何朱檀不配合,回到兖州后,继续投入修仙炼丹大业,因为长期服食金石丹药,以至于毒性发作把眼睛给弄瞎了。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十二月十六日,鲁王朱檀终因丹毒迸发而亡,年仅20岁。老朱忍着悲痛,赐予“荒”这个顶级恶谥。

鲁荒王墓

此时朱肇煇年仅一岁半,正是古代儿童最容易夭折的年龄段。朱檀只有这么一根独苗,若不幸夭折,鲁藩就得除国。因此老朱很不放心他独处于外,最终选择将其接入宫中亲自抚养。

“先王弃世,我祖太祖高皇帝怜我孤弱,取回宫中抚养,伯父太宗文皇帝教育长成。”(《鲁藩别乘·鲁王遗训》)

当然将朱肇煇接入宫中也需要一个过程。朱檀去世九天后,鲁藩左长史胡秉忠上疏请求朝廷就鲁王所遗岁禄如何处置做出指示。老朱对户部尚书杨靖表示如数拨发。

“戊午,鲁府左长史胡秉忠奏:‘王府岁给米五万石,折收金银、钞锭,已移文山东布政使司。今鲁王薨而有司送纳如故,未敢即收。’上谕户部尚书杨靖曰:‘王府岁用,已有定制,王虽薨,国用不可缺也。’命如数收受。”(《明太祖实录》)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月,信国公汤和在进京朝觐之时突然中风,老朱命鲁王妃汤氏归宁侍疾。王妃前往凤阳,鲁王府无人主事,心忧孙子的老朱估计同时将朱肇煇接回南京亲自抚养、调教。

在祖父的精心呵护下,朱肇煇茁壮成长。作为前任鲁王的独子,他是鲁王之位的当然继承人,不过没有一步到位,中间经历过世子阶段。关于他受封世子的时间,存在不同说法:实录称其于“岁庚辰”即建文二年(1400年)受封,其圹志则称受封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两者相差达十年。洪武二十三年时朱肇煇年仅3岁,考虑到老朱在给朱檀赐谥时没有徇私舞弊,而《皇明祖训》规定“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朝廷授以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受封时间当以实录为准,圹志当为错刻,皆因朱棣上台后废除建文年号,改以洪武年号代替,建文二年为洪武三十三年。

鲁荒王墓出土陶俑

因实录“甲寅,皇第二十八孙肇煇生,鲁王世子也”一句,《明史》误以为他是嫡出,称其生母为鲁荒王继妃汤氏。

永乐元年(1403年)三月,16岁的鲁世子朱肇煇正式被册封为鲁王。当年九月,明成祖下令对兖州鲁王府进行修缮。永乐四年(1406年)三月,册封中兵马指挥严敬之女为鲁王妃。

永乐六年(1408年)七月初五,鲁王朱肇煇携王妃严氏等之国兖州。明成祖给予了钞币等丰厚的赏赐,同时拨给米二千石供其之国之初开销。空置近二十年的鲁王府终于再次迎来了它的主人。

深受四叔喜爱的大侄子

明成祖朱棣为人老谋深算,对待宗室不似侄子建文帝朱允炆那般幼稚,立足未稳就暴力削藩,而是通过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采用恩威并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基本削除了藩国潜在的威胁。不过对朱肇煇这个侄子却很是爱重。

这得益于朱肇煇守本分、知进退。诚如他在《鲁王遗训》中所言“永乐六年命来之国,玉音丁宁,遵守祖训,夙夜冰兢,佩服不忘,迄今五十九年,言犹在耳。”与荒唐胡闹的老爹不同,他把皇帝四伯的教诲谨记在心,就藩之后行事严谨敦厚,忠以事君,孝以事亲,淡泊自守。

是以在削藩的背景下,不论是从血脉亲情而言,还是从政治手段出发,明成祖都给予了朱肇煇特别的关照,以树立皇帝重视亲情的形象,笼络天下诸藩及士民之心。何况朱棣与朱肇煇叔侄之间感情的确可以,他多次巡狩天下,每每途径兖州,鲁王都会前去迎驾。

明成祖以靖难起家,相对于南京应天府,北京顺天府才是他的老巢,理想中的都城所在,只不过限于局势不得不在留驻南京。永乐七年(1409年),在南京呆了多年的明成祖静极思动,决定北巡,目的地为北京,这是他第一次回故地。二月十七日,车驾抵达济宁州,朱肇煇先一步抵达济宁,列于道旁迎接四伯,期间“周旋进退,仪度可观”。朱棣见之很是欣慰,特地将其召到行殿,设宴款待,并命山东布政司额外赐王米一千石。

次年十月初四,完成第一次亲征漠北壮举的明成祖,在北京休整过后正式启程南返。二十一日,车驾抵达济宁,朱肇煇依然早早等在一边迎驾,再次获得彩币等赏赐,又额外赐米一千石。

运河明珠济宁

永乐十一年二月,明成祖再次巡狩北京,筹备第二次亲征漠北。三月初六,又一次驾临济宁,鲁王朱肇煇前来朝觐,明成祖欣然赐予钞币并米一千石。这次叔侄俩相见,给朱棣的体验感极好,以至于过去数年依然对此念念不忘。

永乐十四年(1416年),明成祖自北京返回南京,途中发生了一桩奇事。在抵达济宁州的前一日晚间,居然梦到鲁王前来接驾,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神奇的是,次日梦兆果然应验了,朱棣为此非常欣喜。

“(十月)乙丑,车驾次济宁。先夕梦鲁王肇煇侍立于前甚恭。既旦,肇煇来谒。上甚喜,赐敕奖励,加赐彩币、米千石。盖肇煇居国简静,奉法谨礼,上素重之云。”(《明太宗实录》)

永乐年间,但凡明成祖出巡途经鲁藩藩地,朱肇煇必然会前往济宁州迎驾。据《鲁藩别乘》记载,朱老四对侄子的恭谦非常欣慰,曾赋《敕赐侄鲁王肇輝诗》御制长诗一首相赠,勉力他向汉之东平河间看齐。该诗落款为“永乐十四年口月十二日”,正是梦见朱肇煇前来拜见这次。长达数百字的诗序印证了这一点:

“比朕巡狩南还,道经于济,尔来迎迓。拱俟道傍,周旋进退,甚有仪度,朕甚喜焉。尔欲远送,朕止尔行。尔身虽不行,心则常在朕左右。尔既别去,朕念尔之心,未尝少置。兹者次利国监,夜忽梦尔拱立于前,欣然而觉,乃为梦也。盖朕之念尔者深,尔之思朕者至;是以情谊交孚,形于梦寐,遂赋诗赐尔,聊见朕怀。

朕唯自古贤王德义著于当时,声光垂于后世。由其修饬谨慎,乐善崇礼,故克臻兹。惟尔秉淳恪之性,当英俊之年,读书讲说,雍容文雅,循循执礼,安敬恬和,内外无间,居藩奉法,克谨克慎,有古贤王之风。朕每见尔,喜朕弟之有子也。不惟朕之慰悦,仰惟皇考皇妣在天之灵,亦必鉴悦,俾尔永享福禄,子孙藩昌,世为藩辅,宗社绵万年之安,则尔亦有万年之庆。惟当慎终如始,益懋厥德,益修厥善,益鸿厥名,以副朕望。虽然,尔之所行既美矣,朕复加奖励者,欲尔为学进进不已,以造夫至善之地,以见朕爱尔之至也。”

整首诗体现了明成祖对朱肇煇的关爱之情,见他“生尔有德贤且良,雍容文雅恭以庄。妙年惟以善为乐,禀性厚淳况资学”很是欣慰,期望他能始终如一,则“亦足相慰皇祖在天之圣神。锡尔以福永无极,子子孙孙保邦国”,让鲁藩与皇室“屹立宇宙同悠哉”。

《永乐十四年赐鲁王诗敕》碑

朱肇煇把这首明成祖亲赋的御制诗视作皇伯勉励自己励精图治、振兴鲁藩的鞭策,将诗文珍而藏之,从不轻易示人。天顺七年(1463年),年及76岁的朱肇煇已是四世同堂,耄耋之年的他思及伯父的关爱之情思绪万千,随即责成王府左右长史将诗文镌刻成碑,并亲撰《恭题文皇帝御制诗碑阴》刻于御制诗碑背面,立于王府门前,作为教育后世子孙的鲁藩镇宅之宝。此碑目前存于山东兖州博物馆。

与朝廷的争端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明成祖在第五次亲征班师途中驾崩于榆木川(在今内蒙古多伦境内),皇太子朱高炽即位。鲁藩与朝廷的关系开始出现微妙变化。

不管是基于亲情,还是基于政治考量,明仁宗对朱肇煇这位堂弟尚可。永乐六年之国时,明成祖给鲁藩额定的岁禄为三千石,全支本色,明仁宗上台后,又给增加二千石本色,总额达到五千石。可一旦涉及到朝廷核心利益,比如削藩政策,他也不是那么好说话。

明成祖削藩比大侄子要柔和的多,大多数藩王手里至少留有一护卫,鲁藩的兖州护卫也因此得以保留。自洪熙朝起围绕兖州护卫的使用权,鲁王与朝廷多有争端。

明朝的卫所制度,是老朱参考唐朝府兵制定,军士平时务农,战时征调出战,王府护卫军同样如此,一般维持六分屯田、四分守城这一比例。朱肇煇之国时,明成祖考虑到鲁藩现状,特地免除兖州护卫三年屯田。

洪熙元年(1425年)四月,朱肇煇以王府损漏为由,上疏朝廷奏请免除兖州护卫当年屯种,以便对王府进行修缮。结果被明仁宗一口回绝,要求其等到农闲时节再行动工。

“壬子,鲁王肇煇奏:‘本府居室损漏,欲令护卫官军修理。请停今岁护卫屯田,免其子粒。’赐书答曰:‘屯田,国之大政。皇祖、皇考制为万世不易之法。兄初即位岂可遽违?以狥贤弟之情?且诏书已定,独于贤弟更之,众其谓何?况子粒充本卫军粮于王府,固自有益也。居室损漏者,可侯农隙修之。’”(《明仁宗实录》)

朱肇煇的这一举动可以看做是一种试探。因鲁藩紧邻运河,境内的济宁州是漕运的重要节点,自成化朝起管理运河的最高机构河道总督署就落户于此,兖州护卫因此自设立之初就比其他护卫军多了一项任务——帮朝廷运粮。

运河漕运表演

永乐时期,朝廷历来征调兖州护卫旗军一千三百人协助运粮。宣德元年(1426年),鲁王再次以修缮王府为借口,要求将这部分护卫军调回,这次朝廷总算松口。为弥补兖州护卫遗留的缺口,朝廷不得不从负责海防的登州、莱州、宁海、胶州四卫调集人手顶替。

要说兖州护卫也是苦,屯田的同时还有帮朝廷运粮,屯田的任务不能摆脱不说,一个不好还会因运粮造成损失而受罚。也难怪朱肇煇会想方设法的把他们要回来。可终究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宣德五年(1430年)三月,漕运总兵官平江伯陈瑄上奏朝廷,表示鲁王府的修缮工程以历时四载,就是重建都可以完工了,登州四卫不但“路远来迟”,还“不谙水运”,常常误事,要求把属于熟手的兖州护卫冠军调回来运粮。明宣宗深以为然。

宣德八年(1433年)十一月,鲁王妃严氏去世。次年二月,朱肇煇以修建坟园为由,故技重施奏请免除兖州护卫运粮、屯田工作,明宣宗再次予以准许,改调济宁等卫所人手运粮。

结果坟园修建完工后,鲁王殿下又以修造王府房屋城垣为借口,将护卫军继续捏在手里。此事一拖就是十几年,作为临时替代者的济宁诸卫也怒了,纷纷上疏要求回归本职工作,让兖州护卫来运粮。

“(正统十三年正月)壬子……先是,鲁王肇煇妃薨,奏留护卫运粮军造坟,朝廷允其请,命于济宁等卫所拨军补运。至是,坟已久完,各卫诉差役繁重,且平山东昌卫达官数多,乞量存军守备,仍以护卫军儧运。从之。”(《明英宗实录》)

正统十四年(1449年)二月,又以修建沙湾堤坝工役不足为由,从兖州护卫征调七百人。景泰元年(1450年)二月,因传闻也先在汉奸喜宁的蛊惑下,意图南下临清州抢掠,从兖州护卫征调正军五百人赴临清听平江伯陈豫等提督掺练守备。

正统二年(1437年)五月,朱肇煇第五子朱泰野、第六子朱泰塍封王、成婚。由于朝廷没有在第一时间发放王妃的冠服、仪仗,他命门正简宁带着自己的令旨(明代皇太子、亲王旨意的专称),赴北京行在礼部领取。礼部也没多想,如数给予,事后向皇帝进行补报。

朕年纪小,你们就不把我当回事是吧,明英宗有些生气的问:“先朝故事有王府以令旨诣部领物例否?”结果负责此事的礼部仪制司郎中刘孟铎表示洪武、永乐年间的档案资料都在南京,自己无法查阅,所以不清楚。此言一出,瞪大双眼专门玩找茬游戏的言官们顿时来劲了,对包括礼部尚书胡濙在内的礼部官员就是一顿输出。最终以刘孟铎下狱治罪平息风波。

“仪制司郎中刘孟铎等奏:‘洪武、永乐间案牍在南京,无以检阅前例。”于是给事中、御史劾濙等妄奏及王府官违制之罪。上宥濙等及王府官,令勿再犯。下孟铎等狱治罪。’”(《明英宗实录》)

明英宗剧照

皇帝对宗室态度的变化,也影响到官员对待宗室的做法。洪武年间,冒犯宗王即便是死罪可免也是活罪难逃,可历经三代削藩后,地方官视宗室为泥塑的吉祥物,心情好了恭维几句,心情不好拿捏几下也不在话下。宣德以后,宗室因此告御状的不知凡几。

通过夺门之变重登帝位的明英宗,历经数年的囚徒生涯,加之清楚自己得位不正,出于挽尊的需要,再次上台后比之前要称职得多。天顺二年(1458年)底,鲁王上疏朝廷,举报近年来出使诸藩的使节多有不尊礼法,私下向宗室索贿,并举例称正统十三年(1448年)数波天使驾临鲁藩,索贿者众,以至于王府“措办艰难”。

天顺三年(1459年)正月,明英宗给鲁王去信,对此进行解释,表示歉意。申明已让礼部行文各地三司、巡按御史等官员,严查此类事件,从今往后如若胆敢再犯,无论是谁,无论涉及到哪个层面,一律严加究治。并列举此前修武伯沈煜前往山西潞州沈王府行册封礼,索赂数百两白银,已被按律治罪,作为这一决心的注脚。

“今后但有遣去内外人员到府,除饮馔之外,一毫财物不可与之。若有无知之徒不顾廉耻,求索财物者。事发仍炤正统年间事例,正犯处死,全家边远充军。庶使人知守法亲族,不至劳费。专书奉达,惟叔祖亮之。”(《明英宗实录》)

至于效果如何,懂得都懂。

历经九朝,见证朝觐制度的变迁

鲁王朱肇煇一生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及成化九朝,可谓是流水的皇帝,铁打的鲁王。无论是历经的朝代,还是见过的皇帝,在明代亲王之中都名列前茅。

作为跨越了明初期、明中期,经历了从封藩辅国到削藩圈禁转变的亲王,他的一生可以说是见证了明代朝觐制度的变迁。

老朱在其亲自制定的皇家最高行动指南《皇明祖训》中明确规定,藩王有定期朝觐的义务:

“凡亲王每岁朝觐,不许一时同至,务要一王来朝,还国无虞,信报别王,方许来朝。诸王不拘岁月,自长至幼,以嫡先至;嫡者朝毕,方及庶者,亦分长幼而至,周而复始,毋得失序。”

明太祖剧照

永乐朝,因明成祖靖难时打着“恢复祖制”的旗号,是以虽然同样进行削藩,可对朝觐制度并未被删改,亲王定期朝觐依然在进行。朱肇煇除在济宁州接驾外,也曾多次赴京师朝觐。

永乐十年(1412年)正月,朱肇煇第一次赴南京朝觐四伯。这次在南京一住就是两个多月,直到当年三月才还国,明成祖所赐“特厚”。永乐十五年(1417年)二月,朱肇煇第二次赴南京朝觐,此次只待了五天便打道回府。

朱肇煇善诗,著有诗集《凭虚稿》,《鲁藩别乘》之中专门有一卷记录他的诗作。他府南京朝觐途中留有不少诗作。

“《鲁藩别乘》首载靖王诗,但著集名,诗有《过甓社湖》及《游朝天宫》、《登钟山谒孝陵作》,知是王朝南京时所赋诗。”(朱彝尊《静志居诗话》)

可进入宣德朝以后,藩禁愈发严厉,藩王朝觐制度几乎名存实亡。朱肇煇在此后数十年里,多次奏请赴京朝觐,给出的理由更是花样繁多。虽然每次都遭拒绝,却乐此不疲。

宣德元年(1426年)九月,汉王朱高煦在山东乐安州发动叛乱,被御驾亲征的明宣宗平定。次月,鲁王朱肇煇以此为由,上疏奏请诣阙祝贺。人家亲叔侄骨肉相残,你个当堂叔的竟然想去庆贺?理所当然的被明宣宗所拒绝。

“戊午,鲁王肇煇奏皇上亲率六师讨叛逆,以安宗社,请诣阙贺。上叹曰:‘此家之不幸事也,中心愧之,何用贺为?’复书止之。后诸王有奏请贺者皆止之。”(《明宣宗实录》)

正统三年(1438年)三月,鲁王奏请赴京朝觐。此举可能与刚发生的鲁王令旨事件有关,不过时间点卡地非常合理,《祖训》规定“凡朝廷新天子正位,诸王遣使奉表称贺,谨守边藩,三年不朝”。此时明英宗即位刚过三年,请求朝觐完全合情合理。

不过《祖训》同时规定“凡亲王系天子伯叔之类,年逾五十则不朝”。此时朱肇煇年已51岁,又是皇帝的叔祖辈,份属不朝之列。故而明英宗以其“年高道远,跋涉不易”为由,让他不必赴京。

次年三月,朝廷册封兵马副指挥李浩之女鲁王朱肇煇第四子钜野王朱泰墱妃。李氏当为朱泰墱继妃,但朱肇煇不管这些,借此于当年五月提出想要带儿子一道赴京谢恩。再次被明英宗以“道里跋涉”所拒。

正统七年(1442年)五月,年已16岁的明英宗大婚,册封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钱贵之女钱氏为皇后。这是大明开国以来第一次在位皇帝大婚,又逢国势强盛之时,故而典礼十分隆重。鲁王朱肇煇于以庆贺皇帝大婚为由,奏请准许他赴京朝贺。依然被拒。

“(六月)甲辰,书复鲁王肇煇曰:‘承喻欲来贺立中宫,足见亲厚之意。但道途跋涉非易,可不必来。’后诸王欲来贺者,俱复书止之。”(《明英宗实录》)

钱皇后剧照

这是记录在册的鲁王朱肇煇最后一次奏请亲自赴京朝觐。此后正统、景泰年间,又以各种理由奏请让诸子、诸孙赴京朝觐,结果通通被拒绝。

事实上,据阿越统计,明英宗在位期间,亲王之中只有襄王朱瞻墡、荆王朱瞻堈和淮王朱瞻墺、朱祁镛父子等少数几人获准赴京朝觐。成化、弘治朝再无亲王朝觐记录。及至正德四年(1509年)十二月,朝觐制度正式被废止。

“庚戌,礼部奉旨检详累朝政令凡涉王府者条列上请:‘……亲王朝觐虽载《祖训》,英庙之时亦尝一举,然久已不行。以故,比者崇王请朝,则贻书免之。今后凡亲郡王请身自入朝者并免,著为令。’”(《明武宗实录》)

阿越说

成化二年(1466年)六月,明宪宗得知鲁王病重,立即派御医前往救治。然而生老病死人之常情,非人力所能挽救。七月十五日,鲁王朱肇煇薨逝,在位64年,享年79岁,朝廷赐谥曰靖。

不同于作死作到死的老爹,鲁靖王朱肇煇礼贤敬士,素称贤王,忠以事君,孝以事亲,淡泊自守,与朝廷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为鲁王一支宗室壮大做出了巨大贡献。当然他能成为一代贤王,也离不开两位母亲的谆谆教诲。

宣德八年(1433年)三月,朱肇煇嫡母鲁荒王继妃汤氏去世,史书称其对庶子“抚育教诲有度”,算是成功洗刷了姐姐鲁荒王元妃汤氏所带来的耻辱。朱肇煇生母戈氏,去世于正统四年(1439年)十月,她本是朱檀的妾侍,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信国公汤和中风,王妃汤氏回娘家侍疾,老朱随即升戈氏为鲁荒王次妃,将他们母子接到南京,由她负责日常抚育。

鲁靖王共育有:安丘王朱泰坾、鲁世子朱泰堪、乐陵王朱泰壆、钜野王朱泰墱、东阿王朱泰野、邹平王朱泰塍六子,及诸城郡主、文登郡主、郓城郡主、福山郡主等至少四女。来时,父王因荒唐而早逝,整个鲁藩就剩下他一根独苗在风中飘摇,随时都可能熄灭。去时,四世同堂,儿孙绕膝,使得本命悬一线的鲁藩得以开枝散叶、茁壮成长。

鲁王之宝翻刻放大版

望着病榻前的儿孙,朱肇煇满是成就感,不过心中又有不小的危机感,毕竟各支宗藩不肖子孙频出,甚至累及整个支系。为此,缠绵于榻的鲁王效祖父太祖高皇帝故事,留下《鲁王遗训》,回顾自己艰难守业的一生,用以警示后人,要求鲁藩宗室团结一致,忠于朝廷。

“迩来遘疾日久,恐不能起,兹特召世子郡王诸孙、本府文武官员听我嘱咐。世子性资明敏,孝友博学,我已具奏代管府事,其于昆弟姊妹子侄诸亲谅能敦睦。嗣位之日,谋守祖训,体我所行,纳辅导之忠言,恤卫司之军校,毋以小事干渎朝廷,毋听谗言离间骨肉,凡使臣方面以礼待之,文武臣僚以恩及之。世孙长成,使其亲近儒臣,讲论经史。我宫中侍女,无依者存之,有家者归之。此我之素心,尔宜行之,毋忽也。”(《鲁藩别乘·鲁王遗训》)

正是鲁靖王树立的优良家风,使得鲁藩宗室口碑良好,得以延续数百年。明末,第十代鲁王朱以派面对清军陷城自杀殉国。末代鲁王朱以海更是为了抗清大业奔走一生,不辱先祖之名。而鲁藩宗室至今瓜瓞绵绵。

相关文章

济宁与兖州的千年恩怨: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鲁荒王朱檀:明太祖钦赐恶谥,令皇室丢脸、子孙蒙羞的荒唐王爷

晋宪王朱美圭:晋藩的中兴之主,从世子到囚徒,到郡王,再到亲王

宁靖王朱术桂:最后一位殉国的大明正统王爷,半生颠沛流离

乐平王朱冲烌:我心在南,身却在北,被皇帝放了鸽子的贤王

8 阅读:3251
评论列表
  • 2024-02-24 16:37

    鲁藩差点无后除国[笑着哭]

    戒你如烟 回复:
    有啥可笑?
  • 2024-02-04 12:02

    明代中后期,元宵节鲁王府的灯展天下一绝。

  • 2024-03-23 13:11

    老朱对子孙真没的说!儿子犯大错,也没见杀子!

钱越说史

简介:一起聊聊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