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七北六十三省”这个词,在传统武侠小说及影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听到,那么它到底指什么,有何渊源呢?
所谓的“南七北六十三省”,与明朝的地方一级行政单位划分有关。
“十三省”的历史渊源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实施中央集权制,郡县二级行政区划结构在全国全面铺开。随着社会发展,郡县的增设,原有的郡县二级制已无法满足治理地方的需求,于是乎原本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州,地位凸显,取代郡,成为新的地方一级行政单位。地方行政制度就此由郡县二级制,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制。此后千余年间,肇始于州郡县制度的三级地方行政架构,取代郡县二级制成为主流,期间即或有所反复,也很快就会被加以纠正。
这一制度直到元朝才被打破,由于统治区域过于广阔,元政府在两宋时期的路州县三级制基础上,缩减路的管辖范围,在远离都城的其他区域设立行中书省,简称“省”,形成省路府县四级制。中统元年(1260年),在京兆府(今陕西西安)设立秦蜀行省,开创了我国省制之端。元朝统一后,将全国划分为直隶于中书省、被称为“腹里”的中央直辖区域,及江浙等10个行中书省,共11个一级行政区。
明太祖鼎定南京后,在元朝行政制度的基础上,裁撤“路”一级,形成省府县三级制。洪武九年(1376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参考宋代的路制,实施分权,裁撤各行省,将将原本统属于行省长官平章政事的权力,分割给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等三司分管。由于承宣布政使的是地方行政长官,故一级行政区被称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或“藩司”。
改制后,原先的浙江、江西、福建、北平、广西、四川、山东、广东、河南、陕西、湖广、山西等十二个一级行政单位,分别由行省更名为布政司。整个明朝行政区划演变为包括经上海、江苏、安徽三省市的、直隶于中枢的京师地区,及浙江、北平等十二布政司的十三个一级政区,由于布政司与此前的 行省辖区并未发生改变,所以布政司又被俗称为“省”。
洪武十四年(1381年),傅友德、蓝玉、沐英率军西进平定云南,次年设立云南布政司。永乐元年,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并废除北平布政司,设立北京,原北平布政司所辖区域直隶于北京行在,与应天府所在的京师辖区并称南北两直隶。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正式迁都北京,此后北直隶或称北京、或称京师,南直隶改称南京。
明永乐九年(1411),湖广布政司所辖的思南宣慰使田宗鼎,与思州宣慰使田琛之间,因争夺务川朱砂坑矿爆发冲突,朝廷多次调停无效。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本就有在云南、四川、湖广之间建立统治秩序,以维护云南安全的明成祖,见状直接命贵州都指挥使顾成将军率兵5万平息动乱,断然宣布实施“改土归流”,废除思南、思州两土司,以其地分设八府四州,并将本属于四川的贵州宣慰司划入,正式设立贵州承宣布政使司,治贵州宣慰司城,贵州正式建省。
永乐五年(1407年)在起兵南下剿灭安南(今越南北部)篡位权臣黎季犛后,于次年设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只可惜由于与当地官员相得益彰,政治颇为良好的张辅、黄福等被调离,留守将领李彬死得太早,后继者施政不利,激起大乱。宣德三年(1428年),自觉无力镇压的明廷不得不废除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此后两百多年间,虽然辖区有所微调,可南北两直隶,浙江、江西、福建、广西、四川、山东、广东、河南、陕西、湖广、山西、云南、贵州十三布政司,这十五个一级行政区划,也就是所谓的“两京十三省”,成为明朝的政区划分基础,终明一朝再无变更。
“南七北六十三省”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各个历史时代的文化标识,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历史脉络。肇始于两汉魏晋时期志人志怪的小说,历经唐代的传奇,宋元的话本,从明代开始终于打破正统诗文对文坛的垄断,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在文学史上取得了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
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将其进行世俗化的演绎,使传统文化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因此受众比诗词更为广泛。而明代作为明清小说的肇始朝代,自一开始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涌现出了大批传世白话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涵盖了历史演义﹑神魔﹑世情、英雄传奇和公案等诸多门类,以“三言两拍”为代表的短篇小说,和以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为代表的长篇章回小说,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此外《杨家府演义》是现在所有传世杨家将故事的源头,《列国志传》、《包公案》等也是著名长篇小说《东周列国志》、《三侠五义》的蓝本。
这些小说的作者,在涉及到地理时,自然会自觉不自觉地将明代的行政区划带入其中。由于“两京”的特殊性,十三省成为更常用的地理名称,“南七北六十三省”的概念就此诞生。蓬勃兴盛的明代小说,自然会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于是乎“南七北六十三省”这个地理名称,非常自然的成为了清代及近现代传统小说、评书中的常客。譬如《铡美案》长生活于宋代的陈世美,籍贯变成了湖广均州人;《说唐》中的悲剧人物单雄信,也被尊为了南七北六十三省绿林总瓢把子;现代评书大家单田芳单老的评书中也多次出现南七北六十三省总镖头这个称呼。
那么“南七北六十三省”,究竟分别指代明朝十三布政司中的哪几个呢?
南七省: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北六省:陕西、河南、山西、山东、四川、湖广。
若是以秦岭—淮河这条划分中国南北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为依据,明代的“两京十三省”中,仅有陕西、河南、山西、山东四个布政司及北直隶属于北方,其余都属于南方。也就是被归入北六省的四川和湖广属于南方地区,特别是当时的湖广布政司,辖境包括现在的湖北、湖南,南境比浙江、贵州更靠南。故在现实中,若对明代的十三个布政司以南北相区分,应当是“南九北四十三省”,而非“南七北六十三省”。
之所以会有“南七北六十三省”这个概念,一则是因为整个明代都处于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小冰河期,并在十七世纪达到巅峰,四川、湖广北界相对靠北,受“小冰河气候”影响很严重,有“八百里洞庭”的洞庭湖在冬季会变成“冰陆”,其上车马通行无阻,这种情况下明朝人把气候变得类似北地的湖广和四川当成北方也正常。当然更重要的应当是为平衡南北方省份的数量,所以才会有此概念,并在小说的推动下,被后世所接受。
骂了隔壁,不知所谓
三支金镖压绿林,甩头一子镇乾坤,一把金刀安天下,南七北六第一人
南七北六十三省总镖局
明两京十三省
南七北,六十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