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湾及其周边地区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存储区和供应地,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占全球总储量一半以上,年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因此素有 “世界油库”之称。石油,是流淌在现代工业血管中的血液,而波斯湾正处于这套血液系统的心脏位置,因此周边诸国纷纷成为各国媒体所追逐的大明星,一有点风吹草动,就会惹来它们争相报道。当然并非所有波斯湾沿岸国家都有这待遇,比如阿曼,可能有网友听都没听说过这个国家。
扼守“世界咽喉”的小透明阿曼全称阿曼苏丹国,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南部,国土面积约30.95万平方公里,人口462 万(2019年),首都为马斯喀特,是阿拉伯半岛最古老的国家之一。阿曼西部与沙特接壤,西北与阿联酋相邻,西南与也门交界,南部与东南部濒临阿拉伯海,东北部濒临阿曼湾。
阿曼湾西窄东宽,大体呈喇叭状,面积约18.1万平方公里,沿岸有三个国家,北岸是伊朗,南岸分别为阿联酋、阿曼,大部分海岸线在阿曼境内。阿曼湾是波斯湾沟通印度洋的唯一通道,在波斯湾装满油的油轮,不论是东进亚太,还是西去欧美,都要经过这里。而连通波斯湾与阿曼湾的霍尔木兹海峡,更是堪称油库大门,世界咽喉。
有意思的是,濒临霍尔木兹海峡国家并非人们常认为的仅有伊朗和阿联酋。在阿拉伯半岛这只大靴子的鞋尖位置,也就是阿联酋东面向霍尔木兹海峡的突出部,突兀地出现了一块阿曼的飞地——穆桑达姆省。它像一把利剑插入霍尔木兹海峡,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只要阿曼愿意,随时可以通过穆桑达姆关闭海峡。
以面积计算,阿曼是一个中等国家,又占据着霍尔木兹海峡和阿曼湾两大战略要地,必然会被放在国际社会的聚光灯下,被细细打量。可现实是,阿曼是中东地区最没存在感的国家,在国际上显得很沉默,你很难在各种媒体上看到它的身影,堪称地区小透明。这是怎么回事呢?
波斯湾地区既然被称为世界油库,自然以石油见长,没油谁会搭理你。沙特阿拉伯已探明的石油储量363.5亿吨,伊朗约226亿吨,伊拉克约218亿吨,科威特140亿吨,阿联酋130亿吨,卡塔尔28亿吨。而阿曼呢,已探明的储量只有约7亿吨,这个数量放在其它地区不算少,但在波斯湾地区实在是不够看。这是其一。
以波斯湾为核心的中东地区,引起外界关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冲突和炫富。持续了数十年的巴以冲突、也门内战、伊朗硬杠美帝,以及伊拉克战争和战后内部冲突,叙利亚内战,让中东成为不逊色于巴尔干地区的第二个火药桶,想不关注都不行。迪拜兴建棕榈岛等大型项目,狗大户的买买买,也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而阿曼自1970年卡布斯·本·赛义德成为苏丹起,政局一直非常稳定,信仰的又是相对温和的伊斯兰教伊巴德派,与逊尼派、什叶派均无多大矛盾和冲突,故而与周边的沙特、阿联酋、伊朗等国都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在国际行事低调,没做什么出格的炫富行为。如此自然难以引起什么关注,这是其二。
2020年,阿曼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虽然达到了1.6万美元,但总量仅有700多亿美元,体量并不大。且阿曼在工业与经济领域也不咋地,属于传统的农业社会,阿曼居民约40%从事农鱼牧业,多数人民自给自足。工业起步较晚,基础十分薄弱,发展相对也较缓慢,主要依靠石油产业。经济体量和人口基数都支撑不起阿曼大开大合,对此阿曼也有自知之明,相当理智地默默发展自己,不折腾。这是其三。
正因为如此,虽然算一个一个较富裕的国家,但自独立以来阿曼非常低调,自顾自地过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日子,国内少有大事发生,对外从不惹事生非,自然登上过国际新闻头条,以至于明明扼守着“世界咽喉”,却成了一个小透明。
近代史上的印度洋霸主如今小透明似的阿曼,在近代史上却是一个非常高调的存在。
阿曼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当地便已成为阿拉伯海地区一个海上、陆上贸易活动中心,并成为阿拉伯半岛的造船中心。7世纪起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曼的主体民族也变为阿拉伯人。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地处阿拉伯海沿岸的阿曼,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全球化浪潮中。1507年起,阿曼遭葡萄牙入侵。
1642年,伊玛目纳西尔·本·穆拉希德·亚里巴在鲁斯塔克建立亚里巴王朝,他与其侄子兼继承人苏尔丹·本·塞伊夫一世的努力下,于1650年成功的赶走葡萄牙人,完成了统一。
但只是赶走葡萄牙人,根本无济于事,因为葡萄牙人殖民靠的是船坚炮利,临近阿曼的地区依然有葡萄牙势力存在,随时可以卷土重来。此时阿曼人海洋民族的特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开始造船,组建海军,并在短时间内就成为了印度洋上首屈一指的海上力量。塞伊夫一世依靠海军,对抗盘踞在印度达曼的葡萄牙人,袭击航行在印度洋上和在南亚次大陆基地里的葡萄牙船只。
在此过程中,葡萄牙位于蒙巴萨、奔巴岛、桑给巴尔等东非地区的据点,被阿曼一一拔除,建立起包含阿曼本土,蒙巴萨、奔巴岛、桑给巴尔等东非地区,垮亚非两大洲的海上帝国——阿曼帝国。
1743年,亚里巴王朝因引狼入室,被波斯人灭亡。1749年,艾哈迈德·本·赛义德在赶走波斯人后,建立阿曼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延续至今的赛义德王朝。
同样重视海军的赛义德王朝,在收复亚里巴王朝领土的基础上继续扩张。特别是第五任苏丹赛义德·本·苏尔坦(1804-1856年在位),他执政伊始便积极扩充军备,建立了一支空前强大的海军,并亲自指挥军队东征西伐,建立起了一个包括阿拉伯半岛的东南部、波斯湾两岸、伊朗南部、卑路支斯坦和革瓦杜尔、非洲东岸的桑给巴尔、蒙巴萨、马达加斯加诸岛在内的庞大帝国,并于1840年将首府由马斯喀特迁至桑给巴尔,阿曼帝国国势达到巅峰。中国向巴基斯坦租借的瓜达尔港,也在其统治范围内。赛义德本人被称为“阿曼和东非帝国大帝”,也称“航海家赛义德大帝”。
只可惜阿曼的巅峰来去太过匆匆。1856年赛义德大帝,诸子为争夺继承权陷入内乱。1865年,阿曼本土与非洲领地分治,分裂为统治东非地区的桑给巴尔和统治本土阿曼两个国家,阿曼的影响力急剧下滑,“海上大国”从此一蹶不振。
阿曼的衰弱与新生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即便分裂后的阿曼给不依然纷争不断,赛义德大帝的后裔在阿曼本土上演着你唱罢来我登场的大戏,从1856年到1871年,短短15年间,马斯喀特城迎来了4任主人。
1871年,在英国的支持下,图尔基(赛义德大帝之子)正式登上苏丹宝座,从此阿曼开始向殖民地的深渊滑落。在此期间,民众反抗过,但面对强大的英帝国,根本无力回天。
1898年,费萨尔(图尔基之子)被迫与英国签订一个不平等条约,规定阿曼的对外关系受英国监督,由英国人充当阿曼的外交代表。至此,阿曼全面受制于英国。
1913年,泰木尔(费萨尔之子)为谋求英国支持,发表了保证英国人在阿曼利益的《登基公告》。这个公告由英国人起草,所以内容如何可想而知。此举引起阿曼内地诸部落极度不满,他们自行推举伊玛姆,宣布恢复教长制,并于1915年宣布独立,建立阿曼伊斯兰教长国。从此,阿曼分裂为阿曼伊斯兰教长国和马斯喀特苏丹国两个敌对的小国,相互征战不已。阿曼的主权进一步遭到英国蚕食。
1955年,马斯喀特苏丹国攻陷阿曼伊斯兰教长国首都尼兹瓦,分裂44年的阿曼重归统一,并更名为马斯喀特和阿曼苏丹国。
完成统一大业的赛义德苏丹,生性保守、多疑、专横,他的种种倒行逆施行为,在国内激起了天怒人怨,以至于陷入众叛亲离、民众群起反抗的状态。1970年,在英国人的支持下他的儿子卡布斯·本·赛义德发动宫廷政变,将赛义德轰下台,自认苏丹,改国名为阿曼苏丹国。
卡布斯是阿曼实现转型的关键人物,他即位后,着力缓和阿曼国内矛盾,发展民族经济,扩大对外国石油公司的控制,改善阿曼国内居民的生活;变革传统的政权机构,建立国家协商委员会和咨询议会。1973年,迫使英军撤出阿曼,结束了身为英国保护国的地位。对外一改他父亲长期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执行中立、不结盟和睦邻友好政策。由于治国成绩斐然,卡布斯深受国民爱戴,被赞颂为“伟大的复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