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便秘的人,多半是没做好3件事,3种食物加1个补充,更通便

韩玄来看趣事 2025-04-07 20:08:44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肠道不通,百病缠身。便秘虽小,却能让人头痛欲裂、腹胀难忍、口气熏天,甚至脸上冒痘、精神不振。

许多人为此苦不堪言,却不知道解决办法其实就在生活细节中。

"村里那个老张,整天愁眉苦脸的,走路都直不起腰来,吃饭没胃口。

问他怎么了,原来是便秘困扰了他大半辈子。"每每遇到这样的患者,总让人心生感慨。

其实,便秘不只是排便困难,更是身体发出的警报。

便秘背后,隐藏着肠道菌群失衡的秘密。

最新研究显示,肠道中的细菌数量超过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堪称"第二基因组"。当这些菌群失衡,便秘就如影随形。

美国哈佛大学消化系统研究中心发现,长期便秘者肠道中的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显著减少,而致病菌则趁虚而入,形成恶性循环。

肠道不畅,元凶何在?

"三天不出门,如同关虎笼",这话一点不假。便秘不是简单的排便问题,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很多人困于便秘泥沼,却不知自己日常中埋下了种种祸根。

生活节奏快,很多人养成了憋便习惯。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一项调查显示,超过40%的上班族承认经常因为工作忙而忽视如厕信号。这看似小事,却是大问题。

肠道有自己的"生物钟",经常忽视排便信号,会导致直肠感受性下降,排便反射减弱,形成恶性循环。

"等我忙完这个再去",话虽如此,忙完这个又有那个,结果肠道信号被一次次忽略,久而久之,排便反射就像被按下了静音键,不再强烈提醒你该去厕所了。

除了憋便,饮食结构单一也是便秘的罪魁祸首。中国营养学会调查发现,城市居民膳食纤维摄入量不足每日推荐量的60%。

大鱼大肉吃得欢,青菜水果碰不得,肠道负担自然加重。

还有运动不足,这在现代人中尤为普遍。坐得太多,走得太少,肠道蠕动自然减慢。

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平均每天久坐时间超过7.5小时,而每天运动不足30分钟的人占比超过70%。

便秘的隐形伤害,远不止难受那么简单

便秘带来的不适只是表象,长期便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肠道积存的毒素若不及时排出,会被重新吸收入血,引发各种疾病。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证实,长期便秘患者血液中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这些毒素会影响全身各个系统功能。

便秘还与结肠癌风险增加有关。北京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研究显示,长期便秘者患结肠癌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1.7倍。

粪便在肠道内滞留时间过长,致癌物质与肠黏膜接触时间延长,大大增加了癌变风险。

难以启齿的痔疮问题,也与便秘息息相关。上海长海医院肛肠科数据显示,约65%的痔疮患者有明显的便秘史。

长期便秘导致排便用力,肛门静脉丛充血,久而久之形成痔疮。

通肠排毒,这3件事必须做好

长期跟便秘患者打交道,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首先,建立规律排便习惯至关重要。

每天固定时间如厕,即使没有便意也要尝试。特别是早餐后30分钟,此时结肠-直肠反射最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研究证实,养成早餐后定时排便的习惯,可使便秘患者症状改善率提高43%。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老祖宗的智慧用在排便上也很管用。

身体最喜欢规律,每天同一时间排便,肠道就会形成条件反射,慢慢地,不用提醒也会准时"报到"。

其次,正确的排便姿势至关重要。蹲厕比坐厕更符合人体工程学,能使直肠肛管夹角变直,减少排便阻力。

国外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坐便凳,可以在坐便器前放置,让双脚抬高,模仿蹲姿,效果显著。

有些老年人因为膝关节问题不能蹲厕,可以在坐便时稍微前倾上身,双膝抬高(可用小凳子辅助),这样也能改善排便角度。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研究表明,采用这种姿势可使排便时间缩短30%以上。

第三,适量饮水和运动是便秘的天然良药。每天至少喝1500-2000毫升水,帮助软化粪便。

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建议,便秘患者每天最好能保证6-8杯水的摄入。

运动方面,不必追求高强度,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就能显著改善肠道蠕动。

山东大学附属医院一项研究显示,坚持12周规律运动的便秘患者,症状改善率达78.6%。

3种食物+1个补充,便秘不再来

食疗是治疗便秘的良方。其中,三种食物尤为有效:

首先是杂粮。

白米饭吃多了,换换五谷杂粮吧。燕麦、荞麦、玉米等粗粮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研究发现,每天摄入50克燕麦的便秘患者,一周后排便频率增加36%,粪便质地明显改善。

"粗茶淡饭"中的"粗",正是指这些粗粮,古人的智慧不可小觑。

现代人精米细面吃多了,肠道缺少必要的"摩擦力",自然懒洋洋不愿动弹。

其次是发酵食品。酸奶、泡菜、豆豉等发酵食品含有大量益生菌,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浙江大学医学院一项研究显示,每天饮用含有双歧杆菌的酸奶,4周后便秘症状改善率达65%。

选择酸奶时,要看清配料表和活菌数量。

真正有效的酸奶应标注活菌数≥10^6 CFU/g,且最好选择无糖或低糖版本。

第三是富含水溶性纤维的食物。奇异果、海藻、秋葵等食物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纤维,能吸水膨胀,增加粪便体积,同时也是益生菌的"食物"。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研究证实,每天食用两个奇异果的便秘患者,两周后排便频率增加60%,排便困难感明显减轻。

除了这三类食物,还有一个重要补充:益生菌制剂。当肠道菌群严重失衡时,单靠饮食难以迅速恢复,此时可适当补充益生菌制剂。

北京协和医院一项研究表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对功能性便秘有显著改善作用,尤其适合长期便秘且伴有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的患者。

但需注意,益生菌制剂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同人群适合的菌株和剂量不同。

同时,益生菌应视为调理手段,而非长期依赖的药物。

警惕隐藏的"便秘杀手"

生活中有些习惯看似无害,却是便秘的隐形催化剂。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可能导致便秘。抗抑郁药、抗过敏药、铝镁制剂等都可能减慢肠道蠕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统计显示,约25%的药源性副作用与便秘有关。

精神压力过大也会影响肠道功能。肠道被称为"第二大脑",与情绪中枢密切相连。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研究发现,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的人群,便秘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出近一倍。

最后,过度依赖泻药是便秘治疗的大忌。刺激性泻药如番泻叶、大黄等长期使用,会导致肠道对药物产生耐受,不用则不便,用了效果又逐渐减弱,形成恶性循环。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超过40%的长期便秘患者有滥用泻药史。

"用药三分毒",治疗便秘更是如此。

与其依赖泻药,不如从根本入手,调整生活方式,恢复肠道正常功能。

便秘虽小,却关乎大健康。

每一次顺畅的排便,都是身体对你生活方式的肯定。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对肠道健康来说,应该是"早起的人儿能便便"。

健康的生活方式加上合理的饮食结构,便秘自然会与你渐行渐远。

记住,肠通百病消,一个健康的肠道,是幸福生活的基础。

参考资料:

1. 中国消化病学杂志《功能性便秘诊断与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2.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肠道菌群与功能性便秘关系的临床研究》

3. 美国胃肠病学会期刊《膳食纤维对慢性便秘的疗效分析》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0 阅读:106
韩玄来看趣事

韩玄来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