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五行,说的是哪五位将军,他们在解放战争之后的结局如何

喜爱历史的小迷弟 2025-02-09 20:53:28

在民国时期的各路军阀中,川军是最乱的一支,别的地方的军阀大多都是一个或两个首领,而川军则有多支,并且互相征伐多年。在众多的川军将领中,有五位被合称为“川军五行将领”,他们分别是邓锡侯、杨森、刘湘、刘文辉和王陵基。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进行,他们也各自都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他们的事迹。

1、金—邓锡侯

邓锡侯是四川营山县人,曾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深造,不过他并没有毕业就回到川军任职,民国成立后,邓锡侯转到刘存厚麾下任职。民国时期,川军内部的混战多如牛毛,在多年的内战中,邓锡侯的职位也在不断的升迁,成为川军一路诸侯。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川军主动请缨出川抗战,邓锡侯被任命为川军第二路预备军第一纵队司令员,不久改任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出川。出征前他对全军将士慷慨激昂:“我们四川人是具有爱国传统精神的。黄花岗烈士有四川人;辛亥革命有四川人;护国之役也有四川人。当前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关头,我们身为军人受四川人民二十余年的供养,当然要拼命争取历史的光荣,籍以酬报四川人民......""我们只有长期抗战,才能取得最后胜利!川军出川以后,如战而胜,当然很光荣地归来,战如不胜,决心裹尸以还!”

邓锡侯

邓锡侯率军出川后的第一站就是山西,在山西战场上,川军初次与日寇作战,但是因为装备简陋,伤亡惨重。1938年初,邓部转战徐州战场,所部第122师坚守滕县,以全师几乎伤亡殆尽的代价迟滞了日军的进攻,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8年初刘湘去世后,邓锡侯回到四川主持川康军务,之后的几年时间里,他为前线的川军后勤保障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战胜利后,任四川省主席,不过他不愿意打内战,遭到老蒋的记恨,1949年12月9日在彭县通电起义。

新中国成立后,邓锡侯相继担任过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民革中央委员等职,1964年在成都逝世,享年75岁。

2、木—杨森

杨森是四川广安人,川军老牌军阀,毕业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而后进入川军任职,在民国早期的川军混战中,杨森逐渐得到升迁,到1923年他已经是川军第2军军长。在之后的内战中,杨森继续“表现”,始终在川军中占据一席之地。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杨森率部徒步行军出川奔赴前线,杨森所部的第一仗就是淞沪会战,此战杨森指挥部队在大厂与日寇血战五昼夜,守住了阵地,而杨森所部也是伤亡惨重,总共伤亡了十余名营、团长,280名连、排长及7000余名士兵,战后部队只能缩编为两个旅。

杨森

1938年1月,杨森升任第27集团军总司令兼20军军长,先后率领部队参加了淞沪、武汉、南昌、三次长沙、长衡、桂柳等大会战。在八年的抗战中,杨森所部也是损失惨重,桂柳会战时他的部队因为长期转战消耗,仅剩下七千余人。

抗战胜利后,杨森先后担任贵州省主席、重庆市市长、重庆卫戍总司令等职。1949年,随着解放军大举进攻西南,杨森仓惶逃亡台湾。到台后,杨森先后担任过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室政策顾问、“中华体育协进会”理事长、“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1977年在台湾去世,终年93岁。

3、水—刘湘

刘湘是四川大邑人,毕业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与杨森是同学。毕业后刘湘也是从基层做起,在多年的混战中逐渐成长为川军的主要将领,到后来更是成为川军名义上的总司令。1933年任四川“剿总”总司令、四川省政府主席、川康绥靖公署主任,阻击工农红军北上。1935年国军铨叙军衔时,刘湘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正在参加川康整军会议的刘湘匆匆闭幕会议,接着就通电全国,请缨出川抗日。8月20日任第二路预备军司令长官,辖九个军,26日发表《告川康军民书》,号召四川军民为抗战作巨大牺牲。

刘湘

10月26日,刘湘就任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带病前往前线。12月3日,刘湘兼任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继续指挥部队,但是此时刘湘的身体已经是病入膏肓,不能专心指挥部队。1938年1月20日,刘湘在汉口去世。

去世前,刘湘留下了遗嘱,但是都是勉励全军将士抗日的话语:“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刘湘这一遗嘱,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前线川军每天升旗时,官兵必同声诵读一遍,以示抗战到底的决心。”

4、火—刘文辉

刘文辉是刘湘的幺爸,但是比刘湘还要小七岁,他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炮科毕业后回到川军,在大侄子刘湘的保举下到川军第八师陈洪范部任职。在刘湘的帮助下,刘文辉在川军中的地位越来越高,逐渐有了自己的势力。到了后来更是爆发了二刘相争,但最终还是刘湘胜出。失败后的刘文辉回到雅安,后来成为西康省主席。

1937年抗战爆发后,川军各部纷纷出川抗日,为表明抗日立场,刘文辉捐款50万元。刘湘去世后,老蒋趁势进入四川,为了抵抗老蒋,刘文辉感觉到处境岌岌可危,认为能与老蒋抗衡的只有共产党,于是他明智地走上“亲共”的道路。

刘文辉

之后的十几年间,刘文辉一直主政西康,期间也与中共保持着密切的联系,1949年与邓锡侯、潘文华等人一同通电起义。

新中国成立后,刘文辉相继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林业部部长等职。1976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5、土—王陵基

王陵基也是川军老牌军阀之一,四川嘉定人,人称“王灵官”。王陵基从四川武备学堂毕业后曾东渡日本留学,回国后任四川陆军军官学速成学堂副官,刘湘、杨森、潘文华、唐式遵等一大批四川军阀都是在这毕业的。所以刘湘对他也是颇为尊敬,经常称其为“王老师”。在之后的川军内战中,王陵基也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是他曾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刘湘的智囊。

王陵基

1938年初,王陵基任第三十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七十二军军长,于夏初出川抗战。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他率部相继参加了长沙、南昌等大会战。此外王陵基的剿共心思也是很强,他一向把“剿共”看得比抗日更重要,常向其部属讲:打日本人没有什么,将来打共产党才要真正流血。我把我的意见多次向委座(蒋介石)提出,委座也赞赏我的见解。他多次建议在湘鄂赣边区组织“剿共”部队等,深得蒋介石信任。

抗战胜利后,王陵基跟随老蒋积极参加内战,不过他的部队最终还是打不过解放军,1950年2月6日化装成军医潜逃时,在四川江安被人民解放军逮捕,在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是级别最高的在押战犯。1964年12月28日获得特赦。1967年3月17日因病在北京去世,终年81岁。

小结:

邓锡侯、杨森、刘湘、刘文辉、王陵基都是从川军内战中成长起来的,都参加了早年的内战,抗战全面爆发后又都不同程度的参加了抗日战争,刘湘更是在抗战期间病逝。其余四位将军在抗战胜利后有的跟着老蒋参加内战,有的则是避战,随着国军的败退,杨森逃到了台湾,邓锡侯和刘文辉率部起义,王陵基则成为战犯接受改造。

0 阅读:3
喜爱历史的小迷弟

喜爱历史的小迷弟

学习传播共享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