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子弹的材料,很多朋友可能知道是金属的,但是属于什么金属可能就不太清楚。
现在世界上发达国家的部队子弹大部分都是黄铜弹壳。
我国近些年一直在大力研发塑料子弹壳,并且在两年前突破了技术壁垒,成功研制出了塑料子弹弹壳。

有些朋友看见的第一反应就是为啥还有“塑料子弹”?这是不是偷工减料啊,塑料制作的子弹能正常使用么?
其实这种子弹很好用的,还很节省金属资源!
新型弹药这种子弹弹壳的塑料和咱们平时接触的塑料有所不同,根据官方报道所言这种弹壳的原材料主要是PC(聚碳酸酯)、高密度聚乙烯等材料,相比于普通子弹这种子弹抗压强度远超280压强。
而且由于是塑料制成的所以相比传统弹药,这种子弹的重量更轻,拿黄铜子弹的12.7毫米举例,这种塑料子弹的相同规格下重量能够轻20%。

可能一枚子弹看不出来什么差距,但是在真正的战场上面,这一点重量可能就是胜负的关键。
别的国家有100万发弹药储备,相同重量下咱们国家可以携带120万发塑料子弹,在消耗过程中每一次对面都是补给100万发,咱们一次就能多20万发出来,这样发展下去咱们在战场就会形成绝对优势。

而且对于特殊山区地形的作战,机械化部队的支援往往都很缓慢,这种时候只能依靠士兵们去手动搬运武器弹药,这种情况下一个士兵最多负重35公斤,要是走5公里的山路就已经十分疲惫了。
如果携带的是塑料子弹,这种优势更能发挥,更轻的重量就能带足战斗装备,士兵们节省了体力,相当于变相的提高了“战斗力”。
战士们在长途跋涉时可以留存体力,战斗装备同时也更加的轻便,这种情况下无论什么情况恐怕都是咱们占优势。

而且塑料子弹的隐蔽性比普通子弹更好一些。
在夜晚战场上,任何一点噪音和火光都有可能暴露出我们军队的行踪,在大量实验数据的报告下,塑料子弹可以有效降低枪膛内部的机械噪音,声压甚至可以减少5.7%。
最终的试验下,普通子弹的噪音比塑料子弹高了三分贝左右。

杀伤力一样,重量还轻,声音还小,同时造价也便宜,这种塑料子弹从各项数据来看都优于普通的黄铜子弹,那咱们国家究竟是什么原因开始发展这种塑料子弹的呢?
资源稀缺世界上主流的弹药还是黄铜子弹,而我们国家目前主流的是覆铜钢制子弹,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难道说覆铜钢子弹比黄铜的子弹更好吗。
实际上黄铜子弹的综合性能最稳定,相比于各个指标来说更加的均衡。

黄铜这种金属不会过硬也不会很软,一方面保证了子弹的刚性,一方面在射击时也可以降低枪管内的冲击,同时还有着很强的导热性,在连续射击时子弹的精准度也会有很大的保证。
黄铜子弹的保存方式也很简单,只需要一个恒温干燥的地方就可以保存很久,同时对于腐蚀性物质也有耐受度,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黄铜子弹都是均衡的选择。

既然黄铜弹壳这么好为什么我们国家仍然选择了覆铜钢作为弹壳的材料呢?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咱们国家缺铜,目前国内已经探明的铜矿储量大约为3495万吨,仅仅只占了全球的4%,要知道咱们国家不管是哪个领域占比基本上都比这个高。

而且咱们国家的矿脉大多数都是小型铜矿,开采的难度高不说,杂质也多,相比于其他国家的大型矿脉来说咱们国家的铜矿储量太少了。
咱们国家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铜进口国家,从一开始的40%到现在的80%都需要进口,这个数据十分的惊人。
“雪上加霜”的是其他产品也同时需要大量的铜,就像是新能源汽车,一辆标准整备下线的新能源汽车最少需要83公斤的铜。

而且咱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也在源源不断的制造生产,截至目前为止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已经高达3140万辆,这还只是新能源的汽车,还有那些电子产品,线缆,船舶制造业等等,这些都是“吃铜大户”。
就是因为咱们国家的黄铜非常紧缺,所以在弹药方面选择了覆铜钢弹药,这样既能节约成本又可以性能均衡。
如果塑料弹壳子弹能够在咱们国家军队内大范围普及,那么国家对于黄铜的需求量也会有所缓解。

咱们国家最不缺的就是塑料废品了,作为人口大国咱们国家每年生产的塑料制品都有很多,甚至废品回收率能高达30%,欧美国家回收率只有5%左右。
咱们国家每年生产子弹不计其数,一旦这些子弹外壳全都采用塑料制品,甚至能够在塑料回收率的30%上更进一步。
同时有很多国家没有自己的兵工厂,如果咱们国家生产的弹药被外国购买,对于咱们自己的塑料废品的压力也会减轻很多。

目前塑料弹壳子弹的设计已经十分成熟了,咱们国家也在对外展览上推出了塑料子弹相比与传统子弹的均衡性能,塑料子弹的性能更是再上一层楼。

但是现在塑料子弹仍有十分多的不足,比如像气密性就不如黄铜子弹,在连续射击时,射击的精度也会受到一部分影响。
而且塑料子弹的底火部分仍然是金属制品,在特殊环境下这种金属塑料结合件是否还能保证牢固,子弹性能是否改变,都是未知数。

不过塑料子弹弹壳已经是大势所趋,不止咱们国家在制造就像美国等发达国家也在全力设计塑料子弹,甚至美国一些部队已经下发了塑料子弹去实验。
目前咱们国家的塑料弹壳子弹在特种子弹方面有很大的进程,但是在普通子弹上还是有着不少的阻碍,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稳定性和成本问题,子弹的消耗从来都是天文数字,如果成本降不下来,那恐怕也没办法大面积普及。

等到国家的科研人员突破材料学的限制,到时候把工程塑料的各项性能都提升到能和黄铜差不多的时候,那时候恐怕塑料子弹就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流水线了。
结言目前塑料子弹不断的研发之下展现出来的是我国科技军事不断创新发展的结果,塑料蛋壳子弹在考虑士兵和资源双重方面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任何新的科技都需要时间来论证,塑料子弹也需要更多的优化,才可以完美适配现在这个作战情况。
参考资料:中国国防报《告别黄铜弹壳?》 2021年5月26日
百度百科 塑料弹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