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教学课堂[原创]

唐医生书林 2022-11-11 08:54:01

                                                                一一何为健康一一

何为健康,是百姓最为关心和热议的话题。有一种观点认为胃口好饭量大,吃饭香就是健康的体现。另一种观点是如果想老的慢些,请适当保持饥饿,也就是说吃的太饱不利健康与长寿。笔者认为,健康的标准是根据个体化的标准来衡量健康与否较为恰切。因为饥、饱的定量值个人难以把握,个体化的消化与排泄功能各不相同。有的人消化功能很差,本来胃口就小,那么饭量就小。而胃口大的人消化功能好,排泄功能畅通,在体内不容易存结多余的物质等等众多的因素,所以健康的标准因人而定,因时而定。

人为食而生,人类一生消耗的粮食堆积如山,因为人的主食就是粮食,而粮食的作用就是给机体提供最好的所需营养物质。所以一代一代传承至今没有改变过。从此,人的消化吸收已经适应了粮食为基础的生存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变迁,人类试想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与习惯,但对人体最为合适或新的替代饮食和生活方式没有被发现。所以七嘴八舌的健康话题只能空中飘摇,人们期待有科学指导意义的新的生活方法早点到来。

人为食而生,各民族、地方的饮食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南方以大米为基础的生活方式,而北方以面粉为基础的生活方式,东西方的人确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差异等等,成为了大千世界的繁荣景象。科学家在世界各地的考察结果表明,健康长寿与当地的土地、空气、水质、气候密不可分,与当地居民的生活理念密不可分,与当地的饮食健康条件密不可分。同时与个人的生活素养等等,他们的健康状况都有所不同。同样区域的人生存的质量也不尽相同,这表明个体化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占重要的地位。人们对饮食等自控能力掌握多少,决定了一生的健康状况等等。所以人的健康与否来自多层次综合考量的结果。而好生活方式很容易被代代相传,所以遗传又和健康挂上了钩,好的遗传生活方式成了健康长寿家族,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往往和长寿家族无缘。

人为食而生,有的人很健康,有的人处于长期病态或亚健康之中。这和人的生理差异有关,人的消化功能有强弱之分、人的分解、排泄功能强弱之分,决定了个体化的健康状况,也决定了食欲的差异。人们把食欲的好坏来评定健康与否,也是错误的。因为当机体内分泌产生紊乱时,食欲往往也会改变。所以有的人胃口好饭量大往往是疾病的先兆,比如糖尿病、肥胖症等应该引起重视。控制饮食应因人而异,才是科学掌控饮食的正确方法。

人为食而生,饮食的配置因人而异。机体内在功能的差异等,也会体现在饮食和生活中。有的人偏重素食,而有的人偏重荤食。只要不影响营养素的正常合成,都是健康的饮食。而人为的营养补充往往对机体有害,不利营养素的合成。如奶牛食草,对牛的生理合成营养素是最合理的饮食来源,不但能使牛的生存到了保障,它产出的牛奶营养丰富。假如人为地改为肉类进行营养补充,那牛的生存及营养素的合成会受到威胁。人也不例外,适应个体化的饮食才是最科学的,适应个体化进食方式才能保障健康不受到威胁。

人为食而生,最科学的饮食方式是动态跟踪,机体当下的所缺营养物质,才是最好的补充食料。动态补充营养的跟踪,才能达到机体生理的暂时平衡。动态跟踪所需营养的补充,才能保障健康的存在,而这种科学的生活方式正是你我所期待的。人类的健康标准∶科学生存,科学饮食。只要不轻易被病菌改变机体正常生理功能运行、没有疲劳感或没有不适感、四季少病或无病者,我们都认为是健康的范畴。贪念永远是健康的敌人,不贪食、不贪玩、不贪凉、不贪财、不贪色、不贪权……做健康的使者,时时为生命拂去尘埃。

0 阅读:3

唐医生书林

简介:上海曙光医院临床医生(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