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顺六年(1462年)冬,一封来自湖广武昌府的讣告被摆到明英宗案头,楚藩首封东安王朱季塛(音li)于九月二十六日薨了。大明立国已近百年,太祖系亲王都已传承数代,郡王去世实属司空见惯。多年处置下来,早已形成一套完备的赐谥、祭葬体系,无需皇帝亲自做什么指示。
“丁巳……楚府东安王季塛薨。王,楚庄王第三子,母夫人邬氏。宣德元年生,正统二年册封,至是薨,享年三十七。讣闻,上辍视朝一日,谥恭定,遣官致祭,命有司营葬。”(《明英宗实录》)
武汉东湖
只不过朱季塛的去世,还是给朝廷、给楚藩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楚藩第四代王楚康王朱季埱(音chu)薨逝于当年年初,身后只有一个八个月大的庶子。作为楚康王的胞弟,朱季塛在明英宗的授权下,成为侄子的监护人,肩负护育责任。他的去世意味着楚王继承人的监护人出缺,朝廷不得不为让谁来担任这个监护人而伤脑筋。
楚藩大宗绝嗣,继承难题凸显楚藩前两代王不仅比较长寿,更关键的是子嗣丰沛。首封楚王楚昭王朱桢享年61岁,共有10子。嗣封楚王楚庄王朱孟烷享年58岁,也有4子。可自第三代楚王开始,不管是寿数还是子嗣,都出现了问题。
第三代王楚宪王朱季堄于正统五年(1440年)由武陵王晋封,薨逝于正统八年(1443年),享年31岁,无嗣。于是次弟朱季埱以兄终弟及的方式,于正统九年(1444年)由黔阳王晋封楚王,天顺六年(1462年)春薨逝,享年40岁,这就是楚藩第四代王楚康王。
楚康王与楚宪王都是英年早逝的贤王,子嗣方面他比大哥稍稍好一点,毕竟留下了一根独苗,虽然尚在襁褓中,可毕竟有望长成袭爵。然而一个赤子显然没法为先王主丧,更无法管理府事,故而身为亲叔叔的东安王朱季塛于当年三月上疏朝廷,请求皇帝陛下对此作出妥善安排。
明英宗经过审慎考虑,决定让朱季塛主持楚康王丧礼,并肩负起护育侄子的责任。王子太小,为防止出现什么不忍之事,明英宗将楚王府府事交由楚府承奉、长史等王府官员打理,以牵制东安王,防止他权力过大。
“壬戌,书与东安王季塛曰:‘承喻,以兄楚王薨逝,庶生子甫八阅月,本府庶务及丧礼无人维持,朕闻之恻然于怀。已敕承奉、长史等官用心整理府中内外庶务。至若丧葬礼仪,事体非小,不可轻易差失,王宜主管以毕其事。其庶子幼小,继承所系。尤须戒谕乳保之人用心育护,俾有成立。此乃兄弟之谊,在所当然。宜加意慎行之,以副朕笃念亲亲之意。’”(《明英宗实录》)
鹦鹉洲
然而明英宗的种种布置很快便成了无用功。不仅东安王朱季塛当年就追随胞兄而去,连小王子也没能熬过婴儿期,不幸夭折了。
这样一来,朝廷自然无需再为让谁担任监护人伤神。可随着楚康王绝嗣,另一个问题又紧随而来,那便是下一代楚王应该以什么身份入继大宗。
宗室最高法典《皇明祖训》明确规定,当皇帝无嗣之时应当“兄终弟及”,这一条同样适用于藩王,楚康王朱季埱本身就依据此条才得以承袭楚王。此外秦藩、周藩、蜀藩、韩藩、唐藩等,都有过这种王位传承。秦藩甚至史无前例的开启了同辈兄弟中连续两次兄终弟及的模式,第三代到第五代秦王秦僖王、秦怀王、秦康王乃是三兄弟。
按伦序原则,楚康王绝嗣应当由其兄弟之中居长者入继大宗。其父楚庄王朱孟烷共有四个庶子,分别为:楚宪王朱季堄、楚康王朱季埱、东安王朱季塛和大冶王朱季堧(音ruan)。大冶王朱季堧薨逝于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去世时年仅22岁,同样没有留下子嗣,故大冶郡国一早就被除国。如此,东安王朱季塛去世标志着楚庄王诸子全部辞世,好在朱季塛膝下留有庶子。
以继子身份袭爵的亲王朱均鈋(音e),生于景泰元年(1450年)正月二十六,为东安恭定王朱季塛庶长子,生母邢氏。由于朱季塛没有嫡子,与楚康王亲缘最近,又在兄弟中居长的他,虽然未曾封爵,却是为楚王之位的最佳继承人。
然而朱均鈋的身份很是特殊。
自两汉以来,继承制度采取的是“大宗不可绝”,即想要继承大宗统序,必须先从大宗统序中给自己找一个爹,将自己过继到大宗名下(一般是刚故去的宗主),然后再以嗣子的身份继承大宗的一切。这个过程便是所谓的“继统即继嗣”原则。
此前明朝藩王之中虽有过多次小宗入继大宗事件,可不管是兄终弟及的蜀僖王朱友壎、唐宪王朱琼炟,还是以叔继侄的蜀和王朱悦(劭火),乃至此次的被继承人楚康王朱季埱,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身份——首封郡王,也即他们的父亲本就是藩王。而朱均鈋却是首封郡王之子,属于小宗的第二代。武昌楚望台
武昌楚望台
一代之差,却可以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首封郡王入继大宗,也可以理解为承续父亲的世系。可像朱均鈋这种非首封郡王就没这个便利了。这是明太祖制定《皇明祖训》时,始料未及的。如此到底认谁为爹,成为了他本人和朝廷都需要甚重考虑的问题。
好在自土木堡之后,为了节省开支,逐渐形成了继承人要为先王“服阕”,也就是服满丧期才能袭爵的潜规则。丧期长达27个月,所以朝廷有充裕的时间来思考这一问题。
对于朱均鈋的身份认定,一拖就很自然地从天顺朝拖到了成化朝。
天顺八年(1464年)三月,新即位的明宪宗朱见濡以制书的形式,给出了这一问题的最终定论,那便是,将朱均鈋过继到楚康王名下,让他认伯父朱季埱为爹。
“命楚府永安恭定王(阿越注:当为东安恭定王)庶长子均鈋继楚康王,袭其爵。”(《明宪宗实录》)
身份问题一解决,册封仪式便随之而来。成化元年(1465年)四月,以安远侯柳景,大理寺右寺丞宋旻为正副使,持节前往武昌府册封朱均鈋为楚王。
由于朱均鈋这位新任楚王,已经由东安王府出继到楚藩大宗,朱季塛在法理上是他三叔,而非亲爹,故东安郡国也无需按照“入继大宗,例不袭封”的原则除国,由其次子朱均钸袭封,与朱均鈋同日受封。
成化元年二月,就在朱均鈋正式袭封楚王前两个月,许是受他能以“继统即继嗣”的规则袭爵刺激,晋藩广昌安僖王朱美坚的嫡母广昌悼平王妃杨氏上疏朝廷,为其过继的嗣子朱钟(金御)求封,被礼部以“过继子封王无例”拒绝。
“乙未,广昌安僖王美坚生母刘氏奏:‘王生时,尝以从兄云丘王第二子钟(金御)为嗣。今王薨无嗣,请以钟袭封王爵。’礼部以闻,上曰:‘过继子封王无例,钟(金御)仍准本封为镇国将军,承广昌王祀。’” (《明宪宗实录》)
这是一份在宗室继承制度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诏书,他标志着在标志支系伦序制度下,过继子不能袭爵的“继统不继嗣”原则正式建立。自此以后藩王不得过继子嗣,若是无嗣,任由大宗绝嗣,藩王之位由本藩成员按支系伦序原则袭封。比如正德二年(1507年)郑康王朱祐枔(音xin)薨逝,大宗绝嗣,两年郑王之位由其堂弟东垣王朱佑檡(音zhai、shi、tu)晋封,可朱佑檡并没有尊伯父追封郑僖王朱见滋为父,反而在晋封后让自己父亲东垣端惠王朱见(氵贡)被追封为郑定王,同样享受大宗宗主的待遇。
始建于明成化年间的武汉龙华寺
所以楚王朱均鈋是有明一代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按照“继统即继嗣”传统,被过继到大宗,认先王为父,以嗣子身份袭爵的藩王。
大明贤王朱均鈋延续了楚藩始祖楚昭王朱桢制定“忠孝”家风,晋封楚王后的所作所为实足是一个贤王做派。
作为藩王遇到正旦、冬至节等重大节庆,需要向皇帝进献表笺,以示庆贺。这种事情约定俗成的由王府宦官代为进献。朱均鈋袭爵之初,楚藩宦官数量不足,以至于连节庆时节派往京师送贺表的人员都挤不出来。
换了其他藩王,遇到这种事,早就上疏朝廷,请求皇帝陛下补足人员,以供王府御使。甚至有藩王还会选择主动出击,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反正事后将招收的宦官名单报上去,补个手续便可,一般皇帝也不会为这些小事为难藩王。
可朱均鈋既没有向皇帝要人,也没有就近招收,而是另辟蹊径,在宦官不足的情况下,让王府仪宾、护卫指挥、千户等代为进献表笺。
“(成化四年五月)壬午,楚王均鈋奏:‘本府内官、内使数少,乞于正旦、冬至节遣仪宾、指挥、千户等官赍进表笺。’从之。”(《明宪宗实录》)
朱均鈋还关心边防。明朝自英宗朝以后缺马已成为常态,楚藩恰好有这方面资源,朱均鈋一如前代楚王,用战马支援朝廷。比如成化二年(1466年)三月,甘肃巡抚徐廷章奏称,楚、庆、肃三王府各自主动向边军输送战马,其中楚藩输送了二百匹。
对上忠于朝廷、忠于皇帝同时,对下朱均鈋也极其注意对本支宗室的庇佑,想方设法的为宗室争取利益。
景陵顺靖王朱孟炤(音zhao),是楚昭王朱桢的庶八子,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三十七孙,现任楚王朱均鈋的叔祖。他生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永乐二年(1404年)受封景陵王,薨于正统十一年(1446年),享年54岁。因绝嗣,景陵郡国被除封。不过作为高等级宗室,需要有人负责对他进行祭扫。
以成化元年(1465年)二月的晋藩广昌王嗣子求封事件为标志,形成了郡王绝嗣之后可以过继子嗣奉承宗祀而不继统序的原则,比如成化十三年,无嗣的黎城庄惠王朱幼(土爰)在临终前过继堂侄镇国将军朱诠鏴为嗣,以承奉宗祀。
武汉沙湖公园
有这些前例在,朱均鈋也动了位早已故去的叔祖立嗣之心。成化十五年(1479年)五月,他上疏朝廷,援引前例,请求立二伯祖永安懿简王朱孟炯的次子镇国将军季(土戎)为朱孟炤嗣子,以承奉景陵郡国的宗祀。获得明宪宗的准许。
“癸酉……楚王均鈋以叔祖景陵顺靖王无子,援例乞以永安懿简王次子镇国将军季(土戎)继其宗祀。从之。”(《明宪宗实录》)
东安恭定王朱季塛共三子:长子即楚王朱均鈋,次子东安王朱均钸(音bu),幼子朱均錭(音diao)。朱均鈋名义上以与东安王府脱离关系,所以朱均錭只能受封镇国将军,跟着二哥朱均钸生活。
朱均钸此人说好听点叫“躁急”,也就是性格暴躁,说难听点就是小鸡肚肠无容人之心,对弟弟及其生母吴氏非常不客气,动辄就加以凌辱。朱均鈋多次劝谏无果,遂一面把朱均錭进入楚王府亲自抚养,一面将此事上奏皇帝,毕竟朱均錭的身份隔了一层,私自处理一个不好是要吃挂落的。明宪宗得知此事,在褒奖楚王朱均鈋的同时,对东安王朱均钸进行了严厉警告。
“(成化五年五月)丙戌……降敕戒谕东安王曰:‘得楚王奏知尔视弟均錭母子藐如途人,虽尔母兄劝谏亦不见从,孝友果安在哉?宜痛加修省,速改前过。不然罪将及身,悔之晚矣!尔其戒之!’”(《明宪宗实录》)
至于为因领岁禄的宗室去世而衣食无着落的家眷申请养赡米的事,朱均鈋也做了不少,甚至有时候还帮宗室挖大明的墙角。比如辅国将军朱均镒去世后,按律其岁禄当住支,朱均鈋还因此为他的家眷申请了养赡米,结果朱均镒的家眷表示善财难舍,竟超额支取他的岁禄。此事最终被官府发现,按理朱均镒家应当将超领部分交还官府,可楚王朱均鈋却为他们上疏,求来了“免还官”的旨意。
楚王府硕果仅存的梳妆台遗址
当然,朱均鈋也只是在一些小事上会维护犯错的宗室,对犯了重罪的则会秉公执法。
比如永安王府辅国将军朱均锘(音nuo)为人“强暴自恣”,屡屡截人钱财不说,还强迫王氏、杨氏这两个寡嫂,及庶母余氏与他私通。楚王朱均鈋得知之后,立马将朱均锘所作所为上奏朝廷。明宪宗派司礼监太监扶安、都御史陈璚查验核实之后,不禁大怒,直接下旨赐死朱均锘。
约束有罪宗室荆王朱见潚(音su)为第三代荆藩第三代亲王,他是荆靖王朱祁镐嫡长子,故一早被册立问荆世子,被确立为下任荆王。奈何老娘荆王妃魏氏偏心病发作,极度宠爱次子朱见溥,对他这个世子却爱理不理。
长期的冷暴力,让朱见潚心理变得扭曲。以至于天顺八年(1464年)袭爵之后,立马囚禁老娘魏氏,其后又找机会锤杀胞弟都梁王朱见溥,弄死二叔都昌惠靖王朱祁鉴家的三个堂弟,将荆藩“见”字辈成员杀的只剩下自己和庶弟樊山王朱见澋。
弘治五年(1492年),朱见潚东窗事发,被押解进京在紫禁城东华门公开受审。即便是罪行累累,明孝宗依然选择了对他网开一面,只将他贬为庶人,禁锢于皇城西内就算完事。可架不住朱见潚的作死能力太过彪悍,到了这个田地,竟然还丧心病狂的想把硕果仅存的朱见澋给拖下水,简直是想将荆藩一系整得整整齐齐的。
为求自保,朱见澋直接揭发大哥朱见潚谋反。关键他还不是胡乱攀咬,“置弓弩,筑土山,操演船马,广积生铁,收器械”,关于朱见潚企图造反的材料一抓一大把。谋反事件一爆发,明孝宗脾气即便再好也容不得他,下诏赐死朱见潚。
大明开国以来,虽然有好几个亲王死于皇帝之手,不过都是秘密处置。朱见潚则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个被明文赐死的亲王,也算是开创了一项记录。背负这种罪名,他这一系自然也保不住荣华富贵了,自荆世子朱祐柄而下所有子女皆被废为庶人,阖家安置武昌府,交由楚王朱均鈋管束。
明孝宗剧照
朝廷将荆藩罪宗交由楚王朱均鈋看管,也是对他品行的肯定。而朱均鈋也很好的履行了这一责任。
作为在当朝皇帝那里挂了名的罪宗庶人,虽然基本生活还算有保障,可婚配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毕竟没有皇帝松口,谁敢跟他们结亲?
弘治十一年(1498年),荆庶人迁居武昌已六个年头,可朱见潚子女的婚配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朱均鈋挺身而出为他们上奏朝廷,请求准许其自行婚嫁,获得明孝宗准许。
“乙丑,先是荆庶人见潚之子祐柄、祐槢、祐橙俱降为庶人,并其余子女迁于武昌城。至是已八年(注:时间有误)。楚王均鈋为之奏请婚嫁。许之。”(《明孝宗实录》)
正德二年(1507年),朱见潚的第四子、前洛安王朱祐橙声称,自己并不知情也没参与其中,纯属惨遭株连,以至于在子女面前都抬不起头来。希望朝廷念在他无罪被废的份上,稍稍放松对他一家的禁锢,最好能给个一官半职以便生活。
作为被倾诉的对象,朱均鈋代为将此事上奏朝廷。朝廷认为朱见潚一系罪孽深重,故不同意给他加官赐禄,不过准许其子女自由婚配。
“己丑……楚王奏:‘荆庶人祐橙初以其父荆王见潇、兄祐柄罪过,废置武昌。今自陈无罪罹祸,以致子女怨旷。欲乞稍宽约束,听其婚配,且量赐官禄,以荣其身。’事下礼部,议:‘其父兄构恶深重,难加官禄。其子女有年十五岁以上,宜如例令有司给与表里、猪羊、银两,俾自行嫁娶。’从之。”(《明武宗实录》)
阿越说正德五年(1510年)七月初八,楚王朱均鈋薨逝,在位46年,享年61岁,朝廷赐谥曰靖。关于楚靖王朱均鈋过继给楚康王朱季埱,以嗣子身份袭封楚王一事,不仅《明宪宗实录》有明文记载,《明武宗实录》对他的生平进行总结时,也确认了此事。
“壬戌……楚王均鈋薨。王,东安恭定王长子,母夫人邢氏。景泰庚午正月二十六日生。以楚康王无后,嗣封楚王。至是薨。年六十有一。讣闻,辍朝三日,遣官祭葬如制。谥曰靖。”(《明武宗实录》)
也正因此,朱均鈋的生父朱季塛终明一朝都保持着东安恭定王的头衔,没能如同其他子嗣入主大宗的郡王一般,晋封楚王,改双谥为单谥。
相关文章楚康王朱季埱:楚藩第一个兄终弟及的亲王,花式请求入京朝觐
楚宪王朱季堄:选妃闹出一女二嫁丑闻,开为先王立碑颂德的先河
楚庄王朱孟烷:陪尽小心,依然难逃被削藩的命运
楚昭王朱桢:出生就预定爵号,文武双全,第一个承认朱棣的藩王
东安王朱季塛:一子晋封楚王,一子承袭东安王,明朝唯一的特例
明朝后期是由封建社会转型资产社会,资产阶级代表东林党是最大的势力,保皇派魏忠贤也仅能维持皇权的苟延残喘,崇祯没了魏忠贤的帮助,那就是完全的被社会抛弃。崇祯的罪过是跟虚君的时代潮流对抗,输光了还宁死不南迁,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动荡。如果能南迁到资产阶级大本营,皇权虽正式落幕,但明朝也就正式完成资本社会的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