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三大征激战播州,杨应龙叛变成众矢之的

悠闲青山史 2025-02-08 17:17:54

在万历那个时候,大明皇朝出动了三次超级大的军队行动,大家都叫它“万历三大征”。

分别是宁夏之役、朝鲜之役以及播州之役,播州之役是最后一次战役

宁夏打仗是明朝为了对付哱拜那帮地方军和帮着他们的蒙古小分队而干的;朝鲜打仗是为了帮被日本欺负的朝鲜兄弟;播州打仗则是播州的土司和明朝政府之间闹得不可开交,也是为了平叛。

1599年,万历皇帝朱翊钧把几支从朝鲜战场撤回来的军队直接打发去了西南,真是“走哪都能干活”啊!

主要是去平定播州(今贵州遵义境内),因为当地土司杨应龙叛变了

原本以为平叛是轻而易举的一件事,结果这场战斗让明朝24万大军困在了播州海龙囤,伤亡人员在三次战役中最为惨烈

有人说朝鲜之役,日本举全国之力进攻朝鲜,明朝派兵应该最多呀

实则只有11-14万人前往朝鲜,而播州之役明军投入合计有24万人之多

自汉唐以来,云贵川这几个地方就悄咪咪地被打入了中国的怀抱,这里民族成色可丰富了!

特别是云贵那儿的老百姓,性格火爆,对政府的安排颇有微词,跟内地的关系就像过不去的桥。

云贵那地方,山高水深,环境差得不行,住在那里的人少得可怜。

这个村子藏在大山的各种角落里,那儿的村民总喜欢一窝蜂地凑到一起,对外头的人简直是横眉冷对!

管得太麻烦了,只好一只眼睛看着他们捣蛋,另一只眼睛就当没事。

唐朝快要黄了,云南的南诏国抓住机会,顺便对贵州来了一场“突袭”,一路打到播州那块儿(的遵义附近)。

朝廷见自己地区被别人攻占,于是派山西人杨端带兵攻打南诏国

结果南诏国就像纸糊的一样,没经一合就乖乖投降了,播州又重新归入唐朝的怀抱。

唐朝把播州重新拿回来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能把这地方搞得井井有条。于是,杨端就被派去当播州的首席“安抚官”。

杨家在播州扎下根,成了贵州北边的掌门人。

一般情况下,汉文化都去拯救少数民族的文化,但偏偏杨氏最后被贵州的地方特色给包围了,结果变成了土司。

杨家刚站稳了脚,唐朝就跟那春梦一样,不到两年就消失了!

土司这家伙,从元朝到明朝没消失,也没反叛,依然跟着统治者混日子,一直混到明朝。

他们还是可以自己做主,不用受政府的太多管束。

万历那会儿,土司还当了明朝的总指挥,主要负责以播州为中心,管一片连四川、贵州一起的大地方。

明朝那阵子,这地儿有八个小官司,杨家负责了三个,剩下的五个都被其他七个少数民族掌管着,这事儿就被称作“五司七姓”。

杨家那位传了二十九代的土司名叫杨应龙,这家伙心眼儿贼多,总是借杀人来扬名,跟不少人结下了梁子。

杨应龙所辖五司七姓人经常无缘无故被弄死,大家忍受不了他的虐待,纷纷叛离

杨应龙这家伙狠得连自家人也不放过,结果听信了小妾的鬼话,把正妻和丈母娘都给解决了,而偏偏正妻还是个朝廷的御封贵人!真是脑袋被门夹了!

他这操作简直就是跟朝廷的威风摆了个大臭脸,还把大明的规矩当空气啊!

其实杨应龙年轻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早些年还曾给万历皇帝朱翊钧送上最顶级的木头,对朝廷那是恭恭敬敬的,结果朱翊钧还赏了他一身飞鱼服呢!

可惜他在高位上越久,他残酷的一面就愈发显现

很快,杨应龙老丈人的弟弟张时照向官府告杨应龙谋反

那时候贵州的大管家叶梦熊急忙跑去给朝廷打小报告,讲杨应龙干了坏事,希望能把他叫来问问清楚。

这会儿,四川松潘那边也热闹得很,播州那伙人派了壮汉过去帮忙。四川的官老爷李化龙急忙求情,让杨应龙的审问先放一边,得先把松潘的事情给搞定嘛!

而贵州说先审问杨应龙,再解决松潘问题,两个省就争论得不可开交

公元1591年,贵州的大忙人叶梦熊又开始琢磨怎么审问杨应龙的事儿,让朱翊钧赶紧换个跑腿官来管播州。

李化龙和叶梦熊的想法正好对着干,叶梦熊气得直冒烟,心里开始琢磨李化龙是不是同杨应龙一块儿串通了,结果冲口就骂了他。

朝廷发话了,要贵州和四川一起处理案件,杨应龙宁愿跑去四川,不想留在贵州过日子。

当时倭寇丰臣秀吉侵犯朝鲜,杨应龙请求将功赎罪带兵讨伐倭寇,并给朝廷2万两银子,得到了朱翊钧的允许

后来叶梦熊被调出去,去甘肃当大官,专门处理宁夏那边的麻烦事儿。

杨应龙带着队伍往朝鲜赶,那时第一轮的打仗已经完事了,明军开始打道回家啦。

杨应龙早就被李化龙给问得差不多了,事情基本上就是这么回事儿。

王继光对审问结果不满意,要求再审一次,让杨应龙去重庆听审

杨应龙就是不听话,偏不来,这一下子就说明他心里已经有了翻脸的意思。

王继光作为四川巡抚去播州抓杨应龙,显然是一件不太现实的事,因为他手上能调动的只有三千兵力

而杨家在播州扎根几百年,在当地有三万精兵,王继光要想拿下杨应龙必须请求朝廷调兵

王继光想了个妙招,带着三千人去追杨应龙。

他抓到杨应龙就可以去重庆审问,抓不到正好就以失败理由让朝廷派兵

明朝的二十三年,那时候(1595年),皇上让南京的兵部小官刑玠去川黔当大头目,专门处理杨应龙这位叛徒的问题。

朝廷那边没号召士兵,可见它们也不急着打仗啊!

先派人去八卦杨应龙,刑玠上任后没急着动兵,而是让重庆的王士琦赶紧去播州找他算账。

杨应龙大概是瞅着啥子不好了,立马就举白旗,让他弟弟杨兆龙在城外趴着迎接。

杨应龙最终被罚款4万两银子外加采木赔偿,罢免播州宣慰使职位,由他长子杨朝栋待任,次子杨可栋当人质去重庆用来拿罚金

原本是一件谈得热火朝天的事情,但杨可栋在重庆的监狱里遭了罪,结果一命呜呼。重庆这边居然要杨应龙先把罚金给交齐了,才能把尸体领出来,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杨应龙听了这事儿,感觉整个人都要被压扁了!

丧子之痛,不共戴天,除非死而复活,否则分文不给

随后杨应龙派人搜刮了一遍亳州周边百姓的财富,并招纳苗兵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杨应龙忍不了了,彻底叛变

这次的背叛,除了杨应龙丢了个儿子,还要面对周边的小领主们对他的呸呸指指,简直是在削他的面子!

杨应龙受不了落井下石的气,想恢复在播州家族全盛时期的地域,扩大自己地盘,这样才有和朝廷谈判的资格

朝廷一直没有动他,因为第二阶段的朝鲜战役又开始了,腾不出手

在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贵州的官员江东之带着3000小弟,冲去找杨应龙算账。

杨应龙叫他的小兄弟杨兆龙和儿子杨朝栋赶紧去飞练堡出征!

没想到明军全军覆没,江东之被革职

同年五月,李化龙作为负责人再次出马,身兼川、黔、湖广三省军务,平定播州叛乱

杨应龙在李化龙集合兵马前,带着八万大军攻陷綦江

在綦江城里,统统开炮,武将士兵一个不留,全城的老少爷们儿全都给收拾了!

朱翊钧一听綦江被屠城,彻底发狂,要求集全国之力,不惜一切代价消灭杨氏家族

万历二十八年春天,李化龙拿着大刀,召集明朝的兵马们在播州那块地方集合,他自己则在重庆吃喝玩乐。

贵州巡抚郭子章坐镇贵阳,湖广巡抚支大可移驻沅江

明军这下分了八路去捉拿敌人,刘珽从綦江晃悠出发,马礼英从南川溜达出来,吴广从合江报告出门,副总兵曹希彬则是从永宁爬出来的;童无镇带着队伍从乌江溜了出去;参将朱鹤龄也不甘示弱,从沙溪赶过来;李应祥则是一路狂奔从兴隆卫而来,最后陈璘也没闲着,从白泥那边赶来了。

每路兵马3万,共计20余万人

这场面简直稀奇得跟大雪天儿见到蚊子似的,平常只有打仗时才能看到这么大的阵仗。可以想象朱翊钧气得跟锅里的水一样翻滚,他一声令下,不管花多少钱,都得把杨应龙给解决掉!

一开始八路军打得那叫一个眼花缭乱,有支队伍被杨应龙干得没剩什么,往后撤得像是见了鬼,连李化龙都慌了个五迷三道!

好在有一绰号刘大刀的大将刘珽,参加过朝鲜战争,有“晚明第一猛将”的称号,他率领军队向杨应龙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杨应龙原以为明军不堪一击,结果遇到了狠人,完全打只好和儿子杨朝栋撤退

后来打着打着,一听“刘大刀来了”,敌人立马就像炸了毛的鸡,跑得比兔子还快!

罗古池一战,杨朝栋差点被俘

刘珽带着部队咕噜咕噜地冲到了娄山关底下。

娄山关是杨应龙老巢海龙囤的门户,与海龙囤并称天险,易守难攻,明军围困在这里和杨应龙打了整整两个月

海龙囤地势高险,前后无着,完全被孤立,几乎没有道路,甚至需要徒手攀爬才能上去

因为明军在往娄山关赶的路上,把经过的苗寨村民都给撂倒了。

此举也逼得当地苗民全部抵达娄山关抵抗明军,老弱妇孺皆上阵

苗族小伙伴齐心协力,明军根本搞不定他们!

最后明军不得不改变战术,采用车轮战,连番进攻

在间谍的内外勾结下,才摸索到一条水路,成功登上了海龙堡。

城内的杨应龙的士兵见明军冲了进来,只能四处逃窜

明军就像个发疯的小孩,抓住了就开始四处挥刀,现场简直成了丧家之犬,哭声震天、血流成河。

杨应龙一看大势不好了,败了就是败了,跟他的两位小妾周氏和何氏关紧门自己火化,这孩子杨朝栋和弟弟杨兆龙也被抓了。

播州打仗前后整整耗了114天,杨应龙的兵马被干掉了整整两万个!

万历二十八年(1600)十二月,李化龙带着队伍回到帝都,还把杨朝栋他们给拖来,一起在热闹的街道上分成几块儿。

自此,延续了700多年的播州杨氏彻底结束

杨应龙这小子活该,自己作死还连累了别人,结果变成众人讨厌的对象,真是自食恶果啊!

播州之役后,西南地区的土司看到了明军的实力,杀鸡儆猴的做法换来了西南地区长期的稳定

播州那些事儿可不是因为杨应龙动妻子心思,而是要怪那个贵州巡抚叶梦熊搞的“改土归流”闹的。

叶梦熊琢磨着要把政府对少数民族的管教力度加大,想把地方首领的权力压一压。

这场战役最后打起来了,消极影响是明朝官方军队伤亡惨重

播州的地方军民同样如此,明朝调动了半个天下的钱粮,牵动了整个南方的经济

关键还是一场内仗,这个战斗让明朝西南地区更加贫困,加重了当地老百姓的负担

明朝在此战役上取得的价值不大,却不得不打

要是你仔细瞅瞅播州那场闹剧,你会发现这其实是官员们自己捣鼓出来的事情。

就是一腔火气对着杨应龙不咋地,硬是让他投敌!

明朝的官员们狂欢胜利,结果却像吃了没味的豆腐,真让人感到无聊!

让老百姓更累,让国家钱包瘪,打仗不仅伤人,还让多少家庭天天哭得像下雨似的。

明代那帮官老爷把兵力都调到贵州,殊不知努尔哈赤的后金正在悄悄壮大,简直跟瞎子摸鱼似的!

万历三大征,明朝虽然在打仗和当官上得了胜利,但在钱袋子和名声上却摔了个稀碎!

因为大明的日子快到头了,二十四年后就要玩完!

0 阅读:3
悠闲青山史

悠闲青山史

悠闲青山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