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花钱中的祥云香烟
僧伽艺术图像系列初探1
泗州大圣驱五瘟十二老赵闲聊花钱中的抗疫大神系列12
老赵花钱艺术图像笔记卅六
作者 老赵
我们已经花费了十一篇长文来阐述泗州大圣的历史文化与图像艺术史探索。其出发点,则是泗州大圣主题铭文花钱。僧伽主题花钱虽然总体不多,但是也存在若干,主要有降服巫支祁主题,和观音化身主题,作为祛五瘟主题的花钱,目前就发现两品。在祛五瘟僧伽花钱中,都无一例外地标有榜题“泗州大圣”。这个特点是其他僧伽主题花钱中所不曾遇见的。
泗州大圣祛五瘟花钱 胡坚藏品泗州大圣祛五瘟花钱滴水泉藏品同时,由于僧伽的称呼,从唐代到宋元明清,历代有多种名号,有的是朝廷的封号,有的是社会的习惯称呼,有的是宗教体系的指认。那么,花钱上的泗洲大圣榜题,又能帮助我们对于该品花钱的历史文化探索,起到怎样的作用呢?从这个角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参见此前僧伽的系列阐述(文后延伸阅读中也附之):1、泗州大圣驱五瘟上篇:老赵闲聊花钱中的抗疫大神系列1
2、正神慑控下的五瘟使者图像:老赵闲聊泗州大圣驱五瘟中篇
3、驱瘟语境下的劝善大师泗州大圣:老赵闲聊泗州大圣驱五瘟下篇
4、从僧伽名号演变看泗州大圣花钱断代之唐五代篇:老赵闲聊泗州大圣驱五瘟
之四
5、只有两个士人喜欢称呼泗州大圣:老赵闲聊泗州大圣花钱断代之北宋篇
6、北宋的大知识分子为什么集体性地规避“泗州大圣”称号?老赵闲聊泗州大圣花钱断代北宋篇2
7、从北宋文物中僧伽称呼谈泗州大圣名号演变:老赵闲聊泗州大圣花钱断代北宋篇3
8、艺术品收藏中的泗州大圣:老赵闲聊泗州大圣类别费用番外篇
9、《夷坚志》中僧伽名号的大圣化与多元化:老赵闲聊泗州大圣花钱断代南宋篇
10、文物中的两宋僧伽造像举凡:老赵闲聊泗州大圣花钱断代两宋综合篇
11、元仁宗为什么称僧伽为“泗州张菩萨”:老赵闲聊泗州大圣元明清称呼篇
今天我们开启泗州大圣艺术图像要素的探索之旅。
有学者研究认为,僧伽从唐代至明清,在称号上存在一种从大师、和尚到大圣、大士,然后到文佛的演变轨迹。当称僧伽为大师、大德、和尚的时候,称呼者是把僧伽视为一个真实的高僧,而当称僧伽为大士、大圣的时候,称呼者是把僧伽视为菩萨,而当称僧伽为文佛的时候,称呼者是把僧伽视为了佛。这种演变的轨迹非常有意思,但是它只是提供了一种观察的方法,或者是在接受学意义上的逻辑模型进程,而在实际具体的年代上,并不能完全一一对应。倡导者也不是按照这个逻辑在依次推进,接受者也不是按照这个逻辑在依次接受,它受制于政治、文化、风俗等多方面,在朝廷、士大夫、地方势力、信众、以及宽泛民间等多维度之中博弈。同样,关于僧伽的造像类型,也有很多学者加以总结,大致说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真身像,也就是单体的僧伽本尊造像,或站,或坐。第二类,则是僧伽组合,比如著名的三圣像,也就是僧伽为主尊,左右为万回、志公,或者僧伽与弟子木叉、慧岸,慧俨组合;第三类,则是变相,有时呈现和尚小僧模样,有时呈现十一面观音相,有时有罗汉相等等。这些分类,主要是便于模型研究,最有价值的路径意义,就是探索不同造像类别,分别出于供养人的什么心态,遵循的是什么信仰依据。
宋代僧伽大士铜造像 赵建军藏品
泗州大圣在花钱上,不管面临的故事场景有什么变化,有一个视觉要素基本不变,那就是在云端。而且烟云氤氲。这是为什么呢?僧伽文本中的云端氤氲
1、唐代李邕奉皇命撰写了《大唐泗州临淮县普光王寺碑》,李邕本人一向尊儒家之说,反感怪力乱神,但是这是朝廷差使,是唐朝官方对僧伽事迹进行认可的开端。其中就曾经相对克制地阐述了僧伽的神迹。其中描述道:
普光王寺者,僧伽和尚之所经始焉,和尚之姓何,何国人,得眼入地,龙朔初,忽乎西来,飘然东化,独歩三界,遍游十方,乌飞于空,月见于水,泥键铁鎻,降伏贡髙,长者锦书,散除文字,深以欲为苦,噐道寔法,钧消一无于太常,越诸有于真际,岂徒福河灌顶,慈云覆身,举手而安喻四因,动足而兴,复三见或以沉香作炭,有枉言者,则诱而进之,沙末求珠,不知其量也【一作者】,则呵而责之,香象之行,虽极水底神龟之出,亦兼陆道,因如法如,自得定力,有作无作,冀是福田。福河灌顶,慈云覆身,本是一种精神性的抽象隐喻,并非是说,真的有一朵云覆盖在身上,但是作为经典理据,以后的美术创作就有了来源与依据。
2、到了宋代赞宁笔下,僧伽的神迹有了更加生动详细的发挥。在《宋高僧传》中,有叙述道:
伽闲而宴息。见神告曰。天方亢阳百姓苗死。身胡藏其懒龙耶。伽曰。为之奈何。神曰。若今夕但小指出窗隙外。其如人何。伽依之。其夜霆击异常。质明视指微有红线脉焉。伽曰。吾与此壤无缘。乃行抵晋陵。见国祥寺荒废。乃留衣于殿梁而去。后人闻异香芬馥。伽尝记之曰。伊寺有人王重兴去。三十年后果有僧。俗姓全为檀那矣。通天万岁中于山阳众中。悬知嫌鄙伽者。乃昌言曰。吾有五十万钱奉助功德。勿生横议。伽于淮岸招呼一船曰。汝有财施吾可宽刑狱。汝所载者剽略得耳。盗依言尽舍。佛殿由是立成。无几盗败拘于扬子县狱。伽乘云下慰喻言无苦。不日果赦文至免死矣。在赞宁的描述中,泗州大圣不仅经常乘云而下,介入人间生活,而且所到之处,异香芬馥。所以,从艺术图像创作的角度,泗州大圣既可以站立云端,也自然浑身飘散着香气氤氲。香虽然无法体现,气则可以描摹。
宋代 敦煌藏经洞 僧伽绢画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书 伯希和4070)3、到了《太平广记》中,泗州大圣的祥云就更加密集了。其中描述道:僧伽大师,西域人也,俗姓何氏。唐龙朔初来游北土,隶名于楚州龙兴寺。后与泗州临淮县信义坊乞地施标,将建伽蓝。于其标下,掘得古香积寺铭记,并金像一躯,上有普照王佛字,遂建寺焉。唐景龙二年,中宗皇帝遣使迎师,入内道场,尊为国师。寻出居荐福寺。常独处一室。而其顶有一穴,恒以絮塞之,夜则去絮。香从顶穴中出,烟气满房,非常芬馥。及晓,香还入顶穴中,又以絮塞之。师常濯足,人取其水饮之,病疾皆愈。至景龙四年三月二日,于长安荐福寺端坐而终。中宗即令于荐福寺起塔,漆身供养。俄而大风歘起,臭气遍满于长安。中宗问曰:“是何祥也?”近臣奏曰:“僧伽大师化缘在临淮,恐是欲归彼处,故现此变也。中宗默然心许,其臭顿息。顷刻之间,奇香郁烈。即以其年五月,送至临淮,起塔供养,即今塔是也。在这里,后灵活现地说,僧伽头顶上有一个洞,只要一打开,就烟气满房,香得不行。而一旦皇上没有理会他的愿望,就臭气满街,一旦满足他的愿望,马上香气郁烈。在这里,僧伽的神通,是通过香气氤氲来达成的。4、北宋张舜民(约1034年-约1100年)在所撰《画墁集》卷八《郴行录》中几次提到泗州大圣,其中也说他曾与蒋之奇、刘士彦与王纯中齐游泗州僧伽塔。还描述了他亲见的僧伽现身之神迹:“大圣见塔上,始见香烟如雾,笼闭四周。少顷,有物如拳许,在相轮上或坐或作,徃来周旋不止。每至东南角,少竚立,至暮不灭。又自塔下烟雾如甑气”。张舜民亲眼看到了僧伽显灵,一开始就香烟氤氲,而且塔下也烟雾如炊气。可见,香烟萦绕就是僧伽显灵的最重要特征。5、生活在北宋南宋之间的蔡绦(1096-1162)所著《铁围山丛谈》卷五有云:“宣和岁己亥夏,都邑大水,几冒入城隅,高至五七丈,久之方退。时泗州僧伽大士忽视于大内明堂顶云龙之上,凝立空中,风飘飘然吹衣为动,傍侍惠岸、木叉皆在焉。又有白衣巾裹,跪于僧伽前者,若受戒谕状,莫识何人也。万众咸睹,殆夕而没。白衣者疑若龙神之徒,为僧伽所降服之意尔“。在这里,泗州大圣明确站立在云龙之上,风云飘动。以上诸例证只是对于泗州大圣站立云端,祥云环绕,香烟氤氲的明确描摹,假设把僧伽凝伫空中、现身塔上、现身城墙西北之类也算上,那例子就更多了,因为神仙凝立空中,现身塔上,也总得站在云上。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泗州大圣脚下云端,周身祥云,头顶还有香烟冒出,所以可以用于美术创作的烟云要素十分丰沛。那我们来看下泗州大圣花钱上的具体烟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