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
1、南宋建炎元年(1127)上海松江 兴圣教寺塔地宫 铜泗洲大圣像
松江兴圣教寺塔相传五代后汉乾祐二年(949年)邑人张仁舍宅所建,后于北宋熙宁至元祐年间(1068-1094年)建兴圣教寺塔。1974 年在维修佛塔时,对地宫进行了清理。地宫为长方形砖砌坑,靠南壁有台,台上置石函一件,石函盖上供奉僧伽像一尊,旁边散置唐宋钱币41枚。石函内装藏一个漆匣和两个银匣,漆匣内供奉铜质释迦摩尼涅槃像一尊、银匣内供奉象牙化石等舍利,银匣底部分别有铭:“蔡溥舍银造匣追荐亡妻俞氏超生”、“郭椿年舍银造匣追荐亡母赵氏超生”。
铜泗洲大圣像双目微闭,头戴风帽,袖手危坐。下有束腰重层须弥座。通高14厘米、座高5.5厘米。据考古专家认为;该塔建于北宋,到北宋靖康二年,南宋建炎元年(1127)有人曾撬开拱顶砖头,安置了泗洲大圣坐像,同时放入包含有一枚 “建炎通宝”的八十七枚铜钱。不过,有学者认为,兴圣教寺僧伽像系兴圣院比丘妙运在元祐年间 (1086—1093)入藏,还有认为约雕造于北宋熙宁元祐年间 (1068—1094)。
上海松江兴圣教寺塔地宫石函盖上僧伽铜造像上海松江兴圣教寺塔地宫石函中释迦牟尼涅磐铜造像
2、绍兴十四年(1144) 宁波天封塔地宫银殿中 玉石僧伽造像
1982年对浙江宁波天封塔基础进行勘探,在塔第一层的中心部位发现了地宫建筑,出土一件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银制宫殿建筑模型。在宫殿建筑西次间放置一组造像,其中五尊石造像全身绘金。报告说:“Ⅲ式(1件),线条雕刻简练,像通高4.3厘米。”同出的还有涂金铜阿弥陀佛像、观世音菩萨像、大势至菩萨像西方三圣像,阿难、迦叶像等。该僧伽造像高4.3厘米,头戴风帽,身着袈裟,袖手端坐,双目微闭,其下无座,其年代不晚于绍兴十四年 (1144年)。天封塔也传说是僧伽塔,但从地宫出土的绍兴十四年石函盖上的题记得知,重修后所供三圣佛和阿难、迦叶。3、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四川江津石佛寺第4号 泗州大圣造像
南宋龛高201厘米 宽209厘米 深80厘米。僧伽与二弟子合像 ,四川江津高坪乡石佛寺南宋绍兴22年(1152年)第4号泗州大圣僧伽龛,为披帽僧形象,像胸腹前皆安放一件半圆形三脚夹轼,僧伽像左侧侍者捧瓶,右侧比丘形侍者持锡杖。僧伽像有背光。泗州大圣趺坐于悬裳方座上,下有蟠龙托座。
江津石佛寺南宋石窟,摩崖造像石西侧,石龛左壁铭文:符阳处士*清绍兴壬寅夏初镌题。
旃檀君图4、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浙江湖州飞英塔 僧伽三圣石雕
飞英塔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内塔下街。该塔始建于唐代,据宋嘉泰《吴兴志》载,唐咸通年间,“僧云皎咸通中飞锡长安,僧伽授以舍利七粒及阿育王饲虎面像”,归来后建石塔藏之。飞英塔的内石塔,8面5层。飞英塔先有寺后有塔,先有石塔后有砖木塔。唐咸通五年忠顾禅师创建寺,称“资圣寺”,后改名“上乘寺”。佛塔始终营造于中和四年(884年),成于乾宁元年 (894),也就是说营造了十年之久。第一层北面与第二层南面,泗州大圣菩萨圣像,共两龛。第一层北面僧伽像无题记,浮雕三像,中为泗州大师,顶部烟气缭绕,右手持锡杖,左手托钵,从钵中放出朵朵云雾,两侧亦各有一弟子 (左侧弟子浮雕被后人凿去)均站立流云之上,其下水浪涛涛。见下图示:
潘林荣图朱仰高图第二层南面泗州大师左手托钵,钵中出雾。第二层南面一龛有题记:“大宋南京应天府不色接管界、今在湖州乌程县霄水乡望溪里丘墓村居住弟子郭信,施财壹佰贰拾贯足,镌造泗州大圣菩萨圣像,功德伏用上报四恩,下资三宥,法界众生,在严福智,成就菩提。绍兴二十五年五月初二日郭信谨题。”龛内浮雕三像,中即为泗州大师,一手持柳枝,一手持宝瓶,两侧各有一弟子,均站立流云之上,云下水浪。见下图所示。飞英塔泗州僧伽浮雕的雕凿年代, 应为1155年。5、南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1237) 泉州开元寺西塔 僧伽石雕东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为木塔,宋宝庆三年(1227)改建为砖塔,嘉熙二年至淳祐十年(1238~1250)重建,改为石塔。高48.24米,塔基须弥座上有浮雕的释迦牟尼本生故事30多幅。塔身的每一门龛有浮雕的佛像,雕工精细,神态生动。
西塔始建于五代后梁贞明二年 (916),初为木塔。北宋时改建为砖塔。南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1237)改建为石塔。高44.06米,双塔均仿楼阁式木塔结构,八角五级,巍峨壮丽,为石塔建筑的珍品。
西塔 仁寿塔中僧伽石造像
好泉拍摄僧伽居中,两弟子左右分立,其中一个持灌瓶。6、南宋上海市松江圆应塔地宫出 僧伽石像圆应塔又名崇恩塔、延恩塔,俗称西林塔。据考证,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圆应睿禅师曾建接待院,后毁于元代,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在接待院废址上重建圆应塔,正统九年(1444年)僧人法杉将塔迁建于大雄宝殿后。明正统十年(1445年)六月曾开启地宫,将装藏在洪武年间原天宫、地宫中的封藏品移入新建地宫中。正统十三年(1448年)十二月初八日竖立塔心木并封存天宫,后经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清顺治十七年(1660 年)、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多次重修。
1994年修缮圆应塔时,分别在塔心地下室发现一个地宫,又在七层塔顶砖砌体中和塔刹宝珠内发现两个天宫。地宫供奉佛教造像80多尊、佛塔5座、金刚铃1件、另置玉、水晶、玛瑙、琥珀等饰件共近千件。此塔修整记录和封藏供品的延续都保存较完整,出塔文物的时间跨度非常大。二块石碑上分别记载了明洪武二十一年僧淳厚募缘建塔的情况,以及正统九年至十年主持似玭及徒弟法王扁(斜王字旁扁字)迁建宝塔和装藏地宫的过程。
据介绍,所出僧伽造像为黑色石质僧伽三尊像一件,分上下部分榫接而成。高 17.6、宽 11.6、厚 2.2 厘米。主像结跏趺坐,袖手腹前,头戴风帽,为标准的僧伽形象。莲花座下置荷叶,独具南宋风格。在僧伽的右侧为一位持杖俗家弟子;左侧为一位合十比丘弟子,手上或有持物。在主像的身后有高大的屏背,上面刻有圆形头光,头光后衬有翻卷的云气。
7、南宋—元明 上海松江李塔塔基出土 僧伽铜像
李塔又名礼塔,位于上海松江李塔汇镇(今塔汇乡),为四面七级砖木结构楼阁式塔,相传始建于唐代。1995年12月为配合李塔维修对地宫进行了发掘清理,据简报:供台上供奉各尊造像以及舍利塔和压胜钱,地坪上供放阿育王塔、银炉、石钵、玻璃高足钵及各种玉、水晶、玛瑙、珊瑚、芙蓉石、琥珀、青金石等饰件。出土文物中佛塔2件,造像14尊,包括佛像9尊、罗汉像3尊、观音像1尊、童子像1尊。佛像9尊均为银质钣制。李塔塔基纪年的下限为明天顺元年(1457年),但出土文物涵盖前朝遗留,包括有元代玉饰件与宋元造像。在李塔所出佛教造像中有三件为显现比丘形象的罗汉造像,其中一尊为僧伽像(95SLTD9),坐像铜鎏金,通高11.0、座宽6.2、厚4.0厘米,背光直径 6.8 厘米,与束腰须弥座连为一体,造像结跏趺坐,施禅定印,头戴僧帽,是一尊比较标准的僧伽像。但此尊造型与其他佛塔所出的单尊僧伽像的造型略有不同,此尊僧伽像具有背光,这意味着此尊比丘造像的形象已经超出了罗汉的果位,达到了类似菩萨或佛的圣僧地位,这与僧伽崇拜在唐代以后不断神化的现象是相符的。此像的时代大约在13-14世纪。
李 塔 所 出 另 一 尊 为 银 鎏 金 罗 汉 像(95SLTD6),通高13.7、宽6.8、厚4.0厘米。造像显现比丘形,双手持锡杖,赤足半跏趺坐,背有头光。造像与座及头光皆银片锤鍱,分作后组合完成。银片外鎏金,背部有刻铭:文俊上侍祖母/计氏二娘父曹子庄母陈/贵一娘同妻陈氏四娘弟曹文得/男曹枢陈机清曹(?)纪女玄女合家眷/等专伸以荐/亡外公仲名处士陈公往生福境洪武二十一年夏四月吉日施银匠陆原震造,从刻铭看,此像原为松江信徒曹氏携全家为其外公做荐亡法事时所特制的造像,时间在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与李塔地宫封藏品下限明天顺元年(1457年)相去近七十年,可见是作为前代遗留入藏地宫的。李塔所出第三尊罗汉像(95SLTD39),为一尊双手合十于胸前的铜质比丘像。此三尊罗汉造像对比之前四川夹江千佛岩第91号窟僧伽、万回、宝志三圣僧合龛像和四川大足北山石窟177窟北宋僧伽、万回、宝志三圣僧合龛像,可知这应该也是一组僧伽、万回、宝志三圣僧像。
上海市松江李塔明天顺元年塔基所出僧伽像上海市松江李塔明天顺元年塔基出万回像根据上海松江明代李塔地宫清理报告:
8、日本大德寺藏南宋周季常、林庭圭《五百罗汉图·方丈升座》僧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