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品故事(七)丨王一亭缶庐讲艺图

乐艺会 2023-12-16 06:41:44

主办单位

西泠印社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

协办单位

上海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

展览日期

2023年9月26日至12月17日

展览地点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

王一亭 缶庐讲艺图

王一亭  缶庐讲艺图

◎题跋:缶庐老人,德性文艺夐绝一时。次君藏龛,克承家学,从游陈君师曾、李君苦李、刘君玉盦,并以才秀闳俊,卓著声闻。今老人既归道山,而四君复先后凋萎。风流消歇,可胜悼叹。辄以旧感,写作斯图。壬申暮秋,白龙山人王震。

1932年11月,金石大师吴昌硕入葬超山。此画作于是年暮秋,后刻石立碑于吴昌硕墓侧。图中分别绘吴昌硕(后排右)与次子吴涵(后排左),以及三位年龄相仿的缶门得意弟子李苦李(前排右一)、陈师曾(前排中)、刘玉盦(ān)(前排左一)。其中吴昌硕正翻书向其子传授要旨,刘玉盦双手背交,与吴涵一起垂听教诲。前面李苦李左手执卷,正与陈师曾在交谈,而陈师曾右手扶脸,左手回旋扶腰状,实摹自于其一肖像照。群像右侧绘一长方桌,上有古籍、册页、画卷及笔砚、水盂、轴筒等文房用具,三个圆鼓凳古色古香。窗外乔木葱郁,更为画作增添了几分生机。

缶庐讲艺图(局部)

此画以疏简自然的笔法作背景与服饰,刻意描写人物面相。除刘玉盦无遗像外可作比较,其他四位都有肖像传世,人与像极为神似,这与王一亭深厚的摹写功底与他们之间熟稔相关。此外是图虽为传道解惑,但不作孔子弟子正襟危坐听道状,而是体现日常师生间较为轻松的交流切磋场景,弟子如沐春风,受到了心灵洗涤与熏陶,令人羡慕不已。

王一亭作此画时师生五人皆已去世,故有“风流消歇,可胜悼叹,辄以旧感,写作斯图”之句。

王一亭 (1867—1938)

名震,号白龙山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生于上海周浦。曾任日清汽船株式会社华人经理、买办。工书画,擅人物、花鸟、走兽、山水,以佛像为佳。笔墨劲利,气势雄浑。吴昌硕晚年定居沪上后,得其鼎力推荐,名声大噪。画风亦与吴昌硕相近。为沪上艺坛、慈善、佛教各团体活动之领军人物。曾任海上题襟金石书画会副会长、上海慈善团体联合会会长等。抗日战争初移居香港,因病返沪,旋逝世。著有《白龙山人诗稿》。

扩展阅读

展品相关人物陈师曾(1876—1923)

名衡恪,号朽道人、朽者,别署槐堂、染仓室。江西义宁(今修水)人。祖父陈宝箴,父亲陈三立,三弟陈寅恪,皆有名于时。

陈师曾篆刻  “朽者”

吴  涵(1876—1927)

字子茹,号臧堪、臧龛,别署井邍轩主。浙江安吉人,吴俊卿次子。

吴涵篆刻  “八十开一”

李苦李(1877—1929)

名祯,字筱湖、晓芙,号西园客,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西南昌。

李苦李篆刻 “六枳亭长”

刘玉庵(?—1926)

原名灿,号小聋道人,江西宜丰(今宜春)人。刘锡玲子。善指画,病殁苏州,吴昌硕赋长歌挽之。

- 版权声明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微信号: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发布的图文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它网站、客户端、微信公号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请勿对文章内容擅自修改。敬谢!

1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