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款陆基洲际导弹试射!中国或仅剩1个遗憾,潜射洲际弹何时齐射?

排头档案 2024-09-28 15:55:18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部队成功发射国产“东风-31AG”洲际导弹一事,让不少人倍感提气。当导弹准确命中约1.2万公里外的预定溅落区时,所有人都看清楚了一件事,那就是身为全球核大国之一的中国,有着极为强大且可靠的核战力。不过,在为此感到欣喜之余,或许我们也不应忘记另一件事,即海军战略核潜艇部队的“巨浪”系列潜射洲际导弹仍有一项不大不小的遗憾亟待弥补,那就是尚未进行过潜射洲际导弹的水下齐射测试。

“东风快递”升空瞬间

在中国的“三位一体”核反击体系中,由海军战略核潜艇部队执行的水下核反击任务的地位和重要性,丝毫不亚于装备“东风-5”、“东风-31”系列和“东风-41”系列陆基型洲际导弹的火箭军部队。1982年10月12日,中国自行研制的国产第一代固体燃料潜射弹道导弹“巨浪-1”试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了继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后的全球第五个拥有水下发射战略导弹能力的国家,也意味着我们初步具备了二次核反击能力。不过迄今为止,在潜射洲际导弹领域颇为重要的一项能力,即“水下多弹齐射”一事上,人民海军尚未进行过相关试射活动。

“巨浪-1”于1982年首次试射成功

说起“水下多弹齐射”,其有着明确且重要的战略战术意义。从战略角度来说,核战争一旦爆发,核大国会且只会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将自己的核武器尽可能多地向预定目标倾泻出去。原因很简单,与具有时间持续性特点的常规战争不同,核战争所追求的效果是对敌对国家的快速且彻底的毁灭,要尽一切可能地减少敌对国家还手的机会和力度。因此,展开核反击的国家就是要赶在自身保有的核弹头和核载具被敌方摧毁前就完成发射,这样才能确保核反击效果的最大化,故水下多弹齐射乃是战略核潜艇的一项重要性能。

“巨浪-1”导弹老照片

回想冷战时期,苏联海军的“德尔塔”系列战略核潜艇共发展出了4种亚型,其中“德尔塔-1”可携带12枚潜射洲际导弹,从“德尔塔-2”到“德尔塔-4”则可携带16枚潜射洲际导弹。在“德尔塔-2”型核潜艇这里,虽然弹药基数增加了4枚,但导弹发射控制系统却沿用自“德尔塔-1”型核潜艇。受此影响,“德尔塔-2”型艇无法实现短时间内的水下多弹齐射,只能在齐射最多12枚洲际导弹后,再启动对剩下的4枚洲际导弹的发射流程,中间间隔时间较大,不利于快速实施核打击。因此,到了“德尔塔-3”型和“德尔塔-4”型核潜艇这里,苏联海军更换了新型发射控制系统,让这两款亚型重新具备可水下齐射16枚洲际导弹的能力。

潜射洲际导弹水下多弹齐射模拟图

至于说水下多弹齐射的战术价值,则在于可提高战略核潜艇的生存能力。说白了就是,战略核潜艇倾泻出所有的洲际导弹所需的时长越短,其暴露自身踪迹的时间也就越少,敌方反潜兵力对潜艇实施搜潜和攻潜的成功率就越低。如此一来,倘若核潜艇所属国家尚未被敌国的核武器彻底毁灭,而是还残留有一定的可实施进一步核反击的力量,如还有没用完的潜射洲际导弹,那生存下来的战略核潜艇就有希望返回港口并接受导弹再装填,然后再度实施核反击。

潜射洲际导弹发射模拟图

那么,为何中国海军战略核潜艇部队尚未进行过水下多弹齐射测试呢?原因恐在于这项测试的难度和风险都相对较大。通常来说,潜射洲际导弹在水下发射时,会对潜艇构成一定的反作用力,且同一时间内发射的导弹数量越多,这个反作用力就越大,进而会让艇身位置出现一定的水下漂移。这种水下漂移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威胁潜艇的水下航行安全,同时也会对后续导弹的飞行轨迹和命中精度构成些许的负面影响。若要减少和消除相关影响,就必须对潜艇的航行控制系统的性能提出较为严苛的要求。

潜射洲际导弹发射瞬间

不仅如此,当连续多枚导弹被发射后,潜艇等于在短时间内减少了几十吨到上百吨的重量,改变艇体的重心分布,这就需要潜艇拥有过硬的自动补偿系统,如以增减压载水舱水量的方式来自动调节重心。回想1991年,1艘苏联海军“德尔塔-4”型战略核潜艇进行了一次水下多弹齐射,以每14秒发射1枚洲际导弹的形式,于3分44秒内射出了全部的16枚导弹,显示出了苏联战略核潜艇部队强悍的战力和先进的装备水平。

096型核潜艇预想图

而在这方面,中国毕竟属于后起之秀。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现有的国产战略核潜艇的综合技术水平,仍与美国和俄罗斯存在着肉眼可见的差距。或许正因如此,人民海军才尚未进行过水下多弹齐射测试。但有理由相信,随着可能被命名为096型的国产下一代战略核潜艇的问世,该艇将在性能方面接近乃至是追平美俄。到了那时,“中国海军战略核潜艇开展水下多弹齐射测试”的一幕大概就会到来了。无论是“东风”还是“巨浪”,都将问鼎世界一流。

0 阅读:13

排头档案

简介:历史回眸,独家档案,深度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