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万里去世,北京市前副市长张百发当众下跪,万里之子大惊

越山过去 2024-12-03 04:38:41

2015年7月15日,八宝山革命公墓正在送别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这天,前来送别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其中不乏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社会各界人士。

就在这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北京市前副市长张百发做出了一个让人震惊的举动。

只见他当众双膝跪地,向着老人的遗像重重叩首,悲痛之情溢于言表。

老人的儿子看着跪在地上的张百发,顿时大惊失色,连忙将他扶起来:“张老,您行这样的大礼,不合适啊。”

此时的张百发泪如雨下,他哽咽着说道:“我是学生,给老师行这样的大礼怎么不对呢!”

张百发这位“平民市长”,一直深受百姓爱戴,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背后还有一位对他影响至深的恩师,曾经的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同志。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

为了迎接建国十周年,党中央决定在北京兴建一批标志性建筑,这就是史称“十大建筑”的北京地标建筑群。

这些工程不仅是国家实力的象征,更是全国人民的骄傲,意义非凡。

当时整个北京都沸腾了,无数建筑工人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他们怀揣着建设新中国的热情参与了工程。

在人民大会堂的建设工地上,张百发带领的钢筋工青年突击队,和李瑞环带领的木工青年突击队显得格外让人瞩目。

人民大会堂的工期非常紧张,质量要求又极高,对工人们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大型擂台赛。

为了追赶进度,张百发曾带领队员们连续奋战九个昼夜,完成了相当于过去一个半月的工作量,创造了惊人的“百发速度”,张百发也因此成为闻名全国的青年劳模。

而当时负责“十大建筑”工程的,正是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副市长的万里。

万里尤其欣赏张百发和李瑞环这两位肯吃苦、爱学习、有能力的年轻人。

当时,张百发的文化程度不高,他经常在开会的时候因为读错字,不认识字而闹了不少笑话。

万里并没有笑话他,反而在私下里给他改稿子,教他知识。

万里还常对张百发和李瑞环说:“知识就是力量,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在万里的鼓励下,二人一边工作,一边拿起了书本重新学习起来。

李瑞环坚持学习拿到了文凭,而张百发一度落后,万里用激将法点醒了他:“你学习不如李瑞环!”

这句看似批评的话,却深深地触动了张百发,促使他更加努力地学习,最终也拿到了大学文凭。

除了知识的重要性,万里还反复强调“人民永远是第一位”。

这句话深深地烙印在张百发的心中,成为他从政生涯的座右铭。

1959年9月3日,人民大会堂赶在国庆之前竣工,一时间举国振奋。

原本将我们“十年国庆建筑计划”当做玩笑看的西方国家,也再一次被工人速度所震撼。

而万里和张百发这段在人民大会堂工地上结下的缘分,也成为了他俩深厚师徒情谊的开端。

1977年,万里调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他任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农村基层,体察民情。

然而就是在这一次体察民情中,万里发现,农村老百姓的艰辛超出了他的想象!

当时,万里发现很多老百姓只敢躲在门口探出脑袋来看他,他感到很疑惑,一问之下才得到了一个让他心痛的原因。

原来,很多老百姓家没有多余的衣服,一条裤子只能轮流换着穿,那些没穿衣服的百姓,自然也不敢出来看他了。

听到缘由,万里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他又想到了当年参加抗战时所见的景象,那时候的老百姓,也过的是这样衣不蔽体的日子。

泪流满面的万里当着老百姓的面发誓道:“只要我还在任上,就一定要解决安徽农民的温饱问题。”

面对困境,万里展现出了非凡的魄力和改革的决心,他大胆地推行“包产到户”等一系列农村经济改革政策,短短几年时间,安徽农村焕然一新,就连全国其他省份也来安徽取经学习。

一时间,安徽百姓们无不感激道:“要吃米,找万里!”

这句朴素的谚语后来流传全中国,表达了安徽人民对万里的感激之情,也体现了万里改革的魄力和为民的初心,更成为了万里“做实事,干真事”的最好政绩。

2015年万里逝世时,还有人给他送来“要吃米,找万里”的挽联。

然而,万里的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的改革计划太过大胆和超前,曾一度面临各方的压力和阻力。

不过他最终顶住了压力,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这种“不服输”的精神,也深深地影响了张百发。

1981年,张百发成功当选北京市副市长。

张百发任职两年后,北京市成功获得了第十一届亚运会的申办资格。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并没有这种国际性质的大型盛会经验,主管城建的张百发身上背着很重的压力。

工期紧、任务重、资金缺口大,这些难题接踵而来。

“我们能不能办好亚运会?”成了当时很多人的质疑。

然而张百发并没有动摇,他找到七个工程副总指挥,直接开门见山:“亚运会举办之前,咱们的工期如果完不成,那中国将会成为国际笑柄!”

“我在这里先说好,如果工程不能如期完成,我直接从京广中心顶层跳下去,给中国一个交代!但在那之前,你们七个先给我跳,我跳最后一个!”

正式这种破釜沉舟的勇气,让张百发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按时保质地完成了亚运村的建设,为北京成功举办亚运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无论是万里在安徽的农村改革,还是张百发在北京的城市建设,都体现了他们共同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不仅仅是两位领导人的个人品质,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传承。

而张百发在万里追悼会上的那一跪,不仅仅是对老领导的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对这种精神的最高敬意和传承的决心。

万里的言传身教,不仅体现在工作中,也体现在他退休后的生活。

1993年9月,北京举办第七届全运会,组委会盛情邀请万里出席开幕式,万里婉言谢绝了。

他认为自己已经退休,不必再参与这些活动,把机会留给年轻人更好。

他给自己定下了“三不原则”,不问事、不管事、不惹事,这并非明哲保身,而是他淡泊名利、不恋权位的真实写照。

张百发也传承了万里这种淡泊名利的精神,退休后他依然心系人民,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特别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推广倾注了大量心血。

他四处奔走,为京剧艺术的发展四处呼吁,真正做到了老有所为、发挥余热。

0 阅读:1
越山过去

越山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