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中唯一戴钢盔的红军部队,手持冲锋枪,被外界誉为“御林军”

越山过去 2025-01-14 04:31:35

2019年,电视剧《伟大的转折》一经播出,就遭到了部分网友的热议。

电视剧里,陈赓率领的干部团清一色带着制式钢盔,手持冲锋枪,装备的比国军还要精良。

有网友质疑,编剧在“捏造历史”。

因为提到工农红军,许多人想到的都是简陋的装备,破旧的衣衫,以及短缺的枪支弹药。

电视剧里的干部团装备如此精良,明显“不符合历史”。

但实际上,这支队伍真实存在。

他们就是红军干部团——长征中唯一佩戴钢盔的红军队伍。

干部团不仅配发了制式钢盔,还配备了国民党部队都少见的MP18冲锋枪,被外界誉为红军中的“御林军”。

那么,这支特别的队伍是如何组建的?它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为什么长征中这支队伍名气不显,甚至在长征后就没有记载了呢?

红军干部团成立于1934年秋天,虽然顶着“团”的名称,但其并非一支普通的作战队伍。

它是一个包揽了干部培训、警戒护卫和应急作战等多项工作的特殊单位。

1934年,是红军历史上最困难的一年,由于红军队伍未能得到正确的指挥,因此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失利,摆在红军面前的唯有一条道路——“搬家”。

在开拔以前,中央军委考虑到了苏区各单位的转移。

结合作战的需要,中央决定将红军大学、第一步兵学校、第二步兵学校和特科学校整编为一支队伍,即红军干部团。

干部团下设三个步兵营和一个特科营,编制为1400余人,班排以上的干部皆是从红军其他队伍中择优选调。

干部团的第一任团长是大名鼎鼎的陈赓,而干部团的其他成员皆是曾经的受训军官以及接受过专业军事教育的学员。

除了兵员素质奇高,干部团还配备有红军队伍中最先进的武器,每人都配有“一长一短”两支战斗用枪,还配发有钢盔。

因此整支队伍的战斗力远高于其他红军队伍。

当然,彼时的红军尚未具备生产钢盔的能力,钢盔皆是通过缴获国民党军队得来,而后统一装配。

根据各类史料佐证,干部团最有可能装备的是英式钢盔,这类钢盔进入中国的时间较早,也曾装备过国民党军队伍。

在广东省北部的乐昌市,就曾有人从红军的手里获得过一顶英式钢盔,可见英式钢盔在红军队伍中较为常见。

如若将干部团放入国军,这样的装备也能称得上“精良”。

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装备精良的干部团也因此担负着保卫中央、培养干部等重要责任。

在培训干部方面,干部团边打边教,边打边学,成为了整支红军的“干部人才库”。

同时,他们还需要执行各类突发作战任务,去啃最硬的骨头!

1934年11月下旬,红军行至湘江东岸,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试图将红军堵截于湘江以东,渡河就成了战役中最关键的行动。

自11月27日起,红军各支部队陆续突破了敌人在湘江以东设置的多道防线,开始在湘江之上架设浮桥,准备渡河。

中央军委将中央军委机关的渡河地址选在了界首渡口,而执行架设浮桥任务的,正是保卫中央机关的干部团。

干部团特科营于27日夜接到了架设浮桥任务,而后整装向界首渡口出发,跨越崇山峻岭,在夜色之中搭设浮桥。

战士们顶着敌人的狂轰滥炸,最终安全护送中央军委机关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将红军堵截于湘江之东的计划。

1935年1月,中央军委行至乌江,这里又是一道天堑之地。

面对来势汹汹的追兵以及对岸的守军,干部团再次临危受命,搭设浮桥。

乌江水流湍急,搭设浮桥的难度比湘江难上百倍,在此之前,乌江水上还从未出现过一座大桥。

在刘伯承、张云逸、陈赓的带领下,干部团克服险阻,先用竹筏强渡乌江,抢占滩头阵地,还击对岸敌人的强劲炮火。

而后工兵队伍纷纷跳入水中,花费了36个小时,用竹筏与绳索在湍急的乌江水上架设了一道长达200米的浮桥,使得中央军委机关得以安全渡河。

大军渡过乌江之际,黔军防线顷刻崩溃,乌江强渡也为之后的遵义会议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然,干部团也不只是会架设浮桥的工兵队伍。

在作战方面,他们常以“战场奇兵”的形象出现,所展现出来的战斗力也配得上“御林军”的称号。

1935年1月,中央红军欲从遵义撤出,而后渡过赤水北上,赤水边上的土城便成了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然而由于红军情报错误,起初发起进攻的红3军团与红5军团未能按初期目标击退敌人,反倒遭遇了敌人的反扑。

这一下,中央军委指挥部直接暴露在了敌人面前。

危急时刻,朱老总和刘帅来到前沿指挥所亲自指挥部队阻敌。

毛主席询问周边还有哪支部队可以调动,众人回答皆是:“干部团!”

就这样,陈赓领导的干部团成了军委与敌军之间最后一道防线,官兵们头戴钢盔,手持冲锋枪,朝敌人扑去。

装备简陋的川军被突然出现的强大火力打了个措手不及,他们还是第一次看见戴着钢盔的红军,皆震惊不已,望风而逃。

在红一团的支援下,干部团的官兵们将敌人的进攻打退,还顺势推到了敌方的指挥部前。

土城一役最终未能达成初定目标,但干部团的英勇表现保卫了中央军委的安危,为后续部队的转移奠定了基础。

在之后的遵义战役、皎平渡口战斗等作战中,干部团都有十分出彩的表现,不愧于“红军精锐”的称号。

尤其在皎平渡口一役中,干部团在两天时间内急行军140公里,没有一人掉队,称得上“军事奇迹”。

1935年9月,红军到达陕北,这支队伍也结束了其历史使命。

队伍先是被编入了工农红军陕甘支队,而后又被编入了西北工农红军学校。

红军干部团存在时间仅仅一年,但它却培养出了众多军队人才,不断向红军队伍输送新鲜血液,在红军由弱变强的过程中起到了突出作用。

也正因为干部团存在时间较短,并没有太多人知晓,所以这支戴着钢盔的红军队伍不常出现在影视剧中。

就算出现,也可能会被人们误会,不符合大众印象。

但所有人都应该知晓,红军历史中曾存在一支英雄部队,他们战功赫赫,功勋卓著!

15 阅读:10445

评论列表

本岛路rtyyggv

本岛路rtyyggv

15
2025-01-16 13:40

知道带钢灰的红军头儿是谁吗, 陈赓大将

错哥哥

错哥哥

11
2025-01-15 14:38

[点赞][点赞][点赞]

用户78xxx05

用户78xxx05

10
2025-01-16 13:56

土城战役的川军是刘湘的嫡系部队,大量装备冲锋枪、迫击炮,不是传统印象中的装备简陋

季游卿 回复 01-16 15:59
地方军阀有工厂造它们。

咔塔山

咔塔山

5
2025-01-16 19:17

MP18花机关没毛病,但m35钢盔?

天哥 回复 01-17 21:52
估计是M1916钢盔的道具太难找,拿M35充数。

碎了一地的诚诺

碎了一地的诚诺

2
2025-01-16 21:46

为什么要组建干部团,而是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最紧要关头,只有把这些优秀的人材集中起来就是无穷的力量,就算其它的部全部拼光了,只要火种还在瞬间就能组建1400个连,1400个团,甚至是1400个师,这是保火种计划,没有办法如果在人材还没有培养好之前分散出去,牺牲任何一员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越山过去

越山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