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3月,成都军区司令员张太恒到北京去开会。
谁知刚到北京不久,他就收到了调任通知书。
“中央这边决定,把你从成都军区司令的位置上撤下来,去南京当副司令,你没有什么意见吧!”
从大军区正职改为大军区的副职,刚刚上任成都军区司令员的张太恒显然是被中央降职了。
但接到这一命令后的他,并没有感到不满,反而感激道:“怎么会有意见?我得感谢中央,能给我这个机会!”
刚上任就被降职调离,张太恒为何还会认为这是一次机会?
一、从士兵到司令先简单来看一下张太恒的履历。
张太恒出生于1931年,是抗日战争末期才加入我军的革命战士,是我军在建国之后培养起来的一批优秀将领。
从士兵一路成长为军区司令,张太恒的成长之路上满是质朴的坚持。
张太恒幼年时,曾亲眼目睹日寇在家乡实施的残暴统治,13岁的他毅然加入八路军,成为一名抗日战士。
后来,张太恒在战争中多次立功,职位也随之上升。
建国后,张太恒因优异表现而被部队推荐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军事指挥才能得到进一步锻炼。
1961年,回到部队的张太恒先后任82师244团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团长,团长。并于1983年被任命为28军军长。
1985年,解放军进行了“百万大裁军”,小平同志在开座谈会的时候对这次裁军定下了一个基调:消肿!
在会上,小平同志幽默的表示:“用80岁的人来检阅部队,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所以在裁军的同时,中央也提出了“干部年轻化”的计划,需要调整、选配更多年富力强的同志走上重要领导岗位,让部队的领导班子年轻起来。
因此在1985年后,一批老将领退了下来,一批新兴将领走上了台前,而其中就有张太恒,这一年,他被调任为了成都军区副司令员。
同年,54岁的张太恒来到了老山前线,担任前线总指挥。
在同志们的印象中,张太恒总是镇定自若的形象,靠着一支笔和一盒烟,便可指挥部队针对老山上的越军进行反攻。
在他的指挥之下,老山轮战取得了优异战果,他也因此收到了嘉奖,1990年4月,59岁的他被任命为了成都军区司令员,前途可谓一片光明。
然而刚到这个位置上不久,成都军区就发生了一件大事。
这件事直接导致张太恒仅仅在成都军区司令员的位置上待了不满两年的时间,便被调离。
二、惨烈空难!1991年6月16日,这一日是端午节,全国民众都在喜度佳节。
然而,广播中传出的这样一则新闻震动了全中国:成都军区一架直升机坠毁,机上13名乘客全部遇难,其中包括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张德福。
回到这一年五月,张太恒接到上级命令,需要与成都军区的副司令员、空军司令员一起前往西藏边境考察,而出行方式为直升飞机,采用机型为美国生产的黑鹰直升机。
黑鹰直升机于1979年服役,这一飞机能够适应多种气候条件以及多种战斗形态,通用性极强,美国曾大量生产,出口多国。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也购买了一些黑鹰直升机。
虽然这一直升机为当时最先进的直升机,但其发生的事故也不少。
有记录显示,1981年至1984年,黑鹰直升机就曾发生过16次坠机事件,但由于黑鹰直升机数量之巨,前所未有,16次坠机也只能是风毛菱角,所以它依旧被认为是安全的。
接到命令后不久,张太恒便与副司令员张德福等人分别乘坐三架直升机前往西藏的中尼边境进行考察,除了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一切都非常顺利。
1991年6月16日,考察团一行人准备返回成都,因为这一日是端午节,大家都还期待着晚上能够与家人团员。
张太恒进入了第一架直升机,副司令张德福坐上了第二架,空军司令员侯书军则是乘坐第三架。
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直升机升入空中,朝着南边飞去,一个多小时后,还在飞机上的张太恒就收到了消息:张德福乘坐的第二架飞机失去了联系!
“怎么可能失联呢?大家飞的是一条线路呀!”
所有人都希望是飞机的信号问题,然而地面却传来消息:雷达上已经看不到这架飞机了。
在场的人无不倒吸了一口凉气,飞机极有可能发生意外。
经历两个多小时的飞行,张太恒等一行人终于到达成都,可张德福所乘坐的那架飞机依旧没有任何音讯。
大家寄希望于是飞机的通讯设备出现故障,或是迫降到了没有信号的地方。
然而西藏方面传来的调查结果打碎了所有人的希冀:在距离起飞地不远的山沟沟里发现了飞机残骸。
由于当地地形崎岖,且不通交通,救援队伍直到事故发生后四个小时才到达现场。
荒凉的山坡上,满地散落着直升机撞击后破碎的碎片,机上人员们的遗骸集中于一处,可见他们没有任何反应的时间。
机上遇难的13人,包括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张德福中将、西藏军区参谋长毛海清大校(刚刚晋升少将,命令尚未颁发),机长国逢仁、副驾驶阿罗、空中机械师李先通、成都军区四个二级部部长副部长以及参谋干事等。
这其中很多人在军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消息也因此瞬间传遍西南各部队,最后直达中央。
谣言也随之传开,好好的飞机为何会摔下来呢?
带着疑问,一些人盯上了飞机的机型,认为这是美国人的阴谋。
“一定是美国人卖了一些破烂飞机给我们!才会有这样的事故!”
尤其是当一些人翻出了黑鹰直升机的“前科”后,更为确信是飞机的故障导致空难。
也有人把事故引向了谋害的“阴谋论”,三架飞机只有副司令员乘坐的出了事故,难不成是冲着人去的?
无论是张德福还是西藏军区参谋长毛海清,他们都是在不久前得到了晋升,难道这招来了一些人的不满,随即策划了坠机?
在舆论沸腾的同时,调查稳步推进,而调查结果的最终指向并非阴谋论,也不是美国,而是纯粹的意外。
但这起意外,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四、可以避免的意外回到飞机起飞前夕,那天天空上弥漫着大雾,对飞行员的考验较大,并不适合飞行,尤其是在西藏这样群山环绕,气流复杂的区域。
但为了不影响接下来的工作安排,张太恒一行人还是依照原计划登上了直升机,而后升空。
张德福乘坐的那架直升机的机长,是特级飞行员国逢仁。
按照路线,飞机向南起飞后很快便要进行转弯,飞机正在高速飞行,而周边雾气弥漫,转向本就较为困难。
而更为糟糕的,是毫无预兆的下沉气流,当机长国逢仁拉动操纵杆进行转向的时候,机身突然开始剧烈地抖动。
这一抖动使得飞机的转向变得异常困难,原本应该在短时间内完成的转向角度无法完成,飞机因此朝着一旁的山脊飞去。
周边浓雾密布,等到山坡出现在了驾驶员的面前,已然反应不及,国逢仁本想拉高飞机以求减速,然无济于事,飞机就这样撞向了山脊。
空难调查结果出炉,这显然是一起人们不愿看到的意外,但如若能够等天气好一些再飞回成都,也许出事的可能性会小上不少。
事件尘埃落定后,张德福将军等人被中央授予“革命烈士”称号,众人无不哀痛至极,因为他们本可以为国做出更多的贡献。
张德福比张太恒年长3岁,与张太恒一样,他出身于山东大地,同样于1944年参加革命,也是一名从最基层士兵开始成长的我军将领。
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张德福先后重伤六次,立下七次军功。
而他所在的部队到后来更是有“钢八连”的称号,是一支英雄辈出,军功卓越的部队。
新中国成立后,张德福进入军事院校学习,而后回到部队深耕连队建设,他不摆架子,常常到最基层部队视察,关心战士成长。
同样是“百万大裁军”后,张德福成了重点培养的年轻一代将领,三年后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1990年,张德福被任命为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到任之后的张德福不辞辛劳,拖着病体将军区内部的战略要地走了一遍。
根据身边人介绍,张德福将军患有心脏病,本不应该在高原之上奔波,但他却从未因此有过退缩之意,将云贵与青藏都走了一遍。
他本心存壮志,不曾想这样一位受人爱戴的将领会迎来这样的结局!
坠机事件后,中央对相关人的处理也同样进行着,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成都军区司令员张太恒。
四、降为副职事件发生之后,张太恒一面协同军区内各单位配合事故调查,一方面向张德福等遇难者的家属提出慰问,也对中央进行了检讨。
作为此次任务中的最高领导人,张太恒天然存有推不掉的领导责任,他也自觉对不起那十三位遇难者,也对不起中央的培养。
1992年3月,张太恒被一份通知叫到了北京,而与其会面的是时任军委秘书长的杨白冰,与此同时,他还是空难调查的负责人。
当杨白冰宣读了中央对张太恒的处理之后,张太恒如释重负,心中一下便生出了感激之情。
“感谢中央能够信任我,我一定会在新的职位上,踏踏实实的干!”
这一决定是中央经过慎重考虑后给出的方案,处罚是一定要给的,但让其留在成都并不妥的。
考虑到张太恒在军中的威望与其自身的能力,以及其事后的悔过态度,去其他军区担任副职算是较为稳妥的方案。
就这样,张太恒正式改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并在不久之后上任。
南京军区管理东南五省一市,是我国最为富庶的区域,其战略地位非同小可,故调任南京军区的副司令员在某种程度上也并非降职。
而在南京军区待了半年后,张太恒再次收到调令——前往济南军区担任司令员,张太恒尤为感激中央的再次重用,接到调令后激动不已。
“我是犯过错误的人,给军队带来过很不好的影响!”
来到济南军区的第一次讲话,张太恒便检讨了自己所犯错误。
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再次升任军区司令而感到轻松,或是将那场惨烈的坠机事故抛出脑后。
山东是张太恒革命开始的地方,同样也是烈士张德福将军的故乡。
张太恒只觉得,肩上的担子更为沉重,他更加希望为部队多做贡献。
到任以后,张太恒潜心工作,为济南军区的部队现代化改革做出了突出贡献,其本人也在1994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继续为国家的国防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