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不成功,我死不瞑目!”伴随着高亢的呼喊声,铜鼓县幽居村附近的河滩上,响起了几声枪声,红军队伍中唯一的女司令,年仅36岁的胡筠倒在了“自己人”的枪口枪口下。
彭德怀听说胡筠遇害的噩耗后,悲痛得仰天长叹:“天理难容啊!天理难容!”
1898年,胡筠出生在湖南平江一户乡绅家庭,自幼聪慧的她13岁便能够赋诗作文。
到了19岁的时候,胡筠自然也没逃过旧时代父母包办婚姻,但此时的她在思想上已经趋于进步,决心做一个新时代的新女性。在她26岁的时候,不顾丈夫反对毅然考入女子师范,开始投身爱国革命运动。
1926年,北伐军进驻平江,胡筠按照组织安排,回到家乡领导当地农协,帮助北伐军与敌人作战。不久,胡筠被组织上送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深造,成为黄埔历史上少有的女生之一。
大革命失败后,胡筠按照恽代英的指示,回家乡组织游击队。胡筠回到家乡的第一件事,就是和丈夫的封建家庭决裂,烧毁田契、开仓放粮,很快就拉起了一支50多人的队伍。
经中央军委批准,给胡筠的这支游击队“平江工农革命军”的番号,胡筠担任司令员。由此,胡筠成为红军历史上唯一的女司令。
1928年平江起义之后,胡筠当选平江县第一届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主席。由于已经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游击战术,胡筠长年率领部队转战于湘鄂赣三省的山区中,两支短枪,一匹白马,威风凛凛的形象让敌人闻风丧胆,与彭德怀部队的相互呼应,更是让敌人疲于奔命。
除了作战勇猛以外,胡筠还注重发动群众工作,在搞武装斗争的同时不忘搞文艺演出。胡筠既是编导又是演员,和宣传队的同志们一起创作了大批深受军民喜爱的歌舞节目,开创了红色歌舞的先河。
曾经有一次,胡筠带着宣传队在俘虏兵的“控诉”大会上演出,国民党士兵看过之后激动万分,纷纷要求留下来当红军。因此,敌人十分害怕胡筠的文艺宣传,曾经悬赏100大洋要抓捕这位女“匪首”。
然而,胡筠最后没有倒在敌人的枪口下,却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1931年,随着王明“左”倾错误影响的不断深入,湘鄂赣苏区开始大规模的肃反运动,胡筠因出身问题遭到了排挤和诬陷。
1933年,在湘鄂赣省第三次工农代表大会期间,胡筠突然遭到逮捕。在狱中,胡筠写下自白书试图证明自己的清白,但由于当时苏区形势恶化,湘鄂赣省委没有充分审查案件,导致胡筠在随机关向江西铜鼓转移时,遭到了秘密杀害。
更令人感到痛心的是,在胡筠牺牲三个月后,她的丈夫也遭到处决,女儿自此下落不明。
一直到1945年“七大”召开,胡筠才得以恢复名誉,并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新中国成立后,彭德怀在重返平江时,曾感慨地说了这样一段话:“胡筠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很有能力,打仗很勇敢,是个难得的女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