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经济”的百年沉浮:从被利用到被讨好的营销爱恨情仇

桐桐看趣事 2024-11-06 17:33:00

近几年大家都知道:得女人者得天下,女性已经成为各大品牌的核心人群,重视女性消费者已经是我们品牌人的共识。

但是你知道吗?100年前,女性在广告里还只是吸引男性的美丽符号;而50年前,女性开始走进职场,成为兜里有钱的消费者,广告营销中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女人。

品牌广告往往是呈现当下时代人们对女性印象的一面镜子,参考中外100年来女性营销的变化历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经典案例,以史为镜,从中看到当代品牌的未来。

20世纪初的广告女性形象

如果你生活在20世纪初的美国,在那些香烟、蚊香抑或是感冒药的海报上,你会发现大量印着温柔美女照片的产品海报。这些产品跟女性根本上是没有关系的,因为当时的女性既没有钱,也没有社会地位。在这个时期,广告中的女性仅仅是一种符号,其存在的唯一意义便是吸引目光,特别是男性那充满好奇与欲望的注意力。从而成为商家吸引消费者的诱饵,达到营销的目的。

著名的3B原则——“Beauty、Baby and Beast”。意思是如果你的广告想要吸引人,你就可以包含这三个B,而美女在这个3B里排名第一位。而这在20世纪初的广告可以说是黄金法则,屡试不爽。

历经长达70余年的斗争,美国女性终于在1920年迎来了意义非凡的选举权,标志着女性主义第一次浪潮正式拉开了帷幕,也是女性在追求平等权利的道路上的勇敢尝试。

直到20世纪60年代,女性参加工作成为常态,等女性兜里有了钱以后,才开始在广告里面从一个符号变成了真正的人。

品牌对女性形象的多元营销

1968年,烟草公司PM推出了维珍妮牌女士香烟,直接把女性定位为消费者,那为了推广这个新品牌,PM公司做了一系列的平面广告,让女性化身为超人、白领,这是第一次在广告营销领域中,女性从被忽视的符号,摇身一变成为被讨好的对象。

PM公司当时这个广告无疑是在向社会舆论发起了一个挑战,它甚至打出女性比男性更强大的宣言。这对当时刚获得基本权利,从弱势群体的阴影中走出来女性来说是极大的鼓励,因此她的产品也大受欢迎。由此可见,顺应女性独立的思想潮流是品牌营销中不可逆的趋势之一。

1980年末,女性主义思潮产生了分歧,一部分走向了职场的女性回归家庭做起全职妈妈,另一部分则坚守事业进一步强化女强人的形象。这也让广告营销中的女性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形象。

第一种形象是全职母亲,宝洁堪称最为成功的典范。作为一家日化企业,女性无疑是宝洁核心消费群体中的中流砥柱。女性群体是品牌发展战略中重点聚焦、全心服务的关键对象,宝洁的产品研发、市场推广等一系列商业活动都围绕着女性群体的需求和喜好展开。

当时的宝洁洞察到,许多女性即便在职场中身居高位,家庭依旧是她们至关重要的情感依托。大多数女性仍然会因将家打扫干净而深感自豪,而她们内心真实的渴望是能够更轻松地操持家务。

由此宝洁专门为职场女性研发了易速洁产品,易速洁的广告中从心理层面巧妙地暗示了做家务所蕴含的荣誉感。

易速洁一经上市,短短三个月内以急速上升的优势抢占了扫把和拖把市场份额的25%,并为宝洁创造出了令人咋舌的高达5亿美元的销售额,成为宝洁所有的产品中当之无愧的销售传奇。在那个时期,易速洁已然成为打扫房屋的代名词,深深烙印在消费者的心中。

而另一个同样围绕家庭与事业该如何平衡讨论的品牌De Beers则给出了一个不同的答案。

钻石一直象征的是爱情与婚姻,女性都是被赠与的角色,女性的左手无名指似乎就是为了被戴上戒指而存在的。但它在2002年推出了当家之作——右手之戒。如果说左手代表是家庭,右手代表事业,那女性的选择就是双手紧握,两个都要。

因此它当时打出来了一系列的广告语,说左手轻摇摇篮,右手驾驭世界。即便在当下,这一理念也丝毫没有过时的意思。而且他们品牌在设计理念上与订婚戒指划清了明确的界限,以此来凸显其独特的价值与内涵。如此巧思的营销方案为De Beers带来了40亿+美元的巨大销售额。

成功品牌对女性营销的启示

这两个品牌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精准洞察时代发展下,女性所坚守与舍弃的东西。在于面对分化的社会共识,他们都聪明地找到了自己的目标群体,为他们说出了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随着我们女性的意识不断地在觉醒,一部分女性消费者已经完成了物质独立走向精神独立,那么她们口中的独立就是自己最舒适的状态。

在当今市场上,用户越分越细,消费者和品牌之间的沟通矛盾其实也越来越多。那反思和质疑已经成为了舆论场的常态,那这个时候品牌与其鼓励女性独立,不如让她们有选择。

我们虽然身处21世纪,但低头就能看到100年前的人们,比如女性要以家庭为重,女性的管理能力不如男性,这些 100 年前的误解如今依然存在。

我们不难发现,每个时代都存在其自身的局限,曾经的尊重或许也会演变成冒犯。比如拿PM公司赞扬女性的方式来说,它是通过与男性进行比较来实现的。但这种方式本质上也是以男性视角为出发点,从而有一种讨好女性的意味,同样暗含了一种不平等的观念。

曾经,品牌为女性幸福服务,专门打造定制化产品的做法备受欢迎,女性消费者从中感受到了专属的关怀与重视。但如今这种为女性定制的模式却有可能引发一些歧义,甚至招致不满。

但无论如何,这种质疑本身就是一种进步的象征社会正是在这样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品牌的每一次发声,都会成为不可或缺的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



0 阅读:2

桐桐看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