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皮作为药食同源的药材,其“陈久者良”的特性已被中医理论及现代研究证实。年份越高的陈皮,药性越温和,有效成分(如黄酮类物质)的转化与积累越充分,从而增强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疏肝解郁、祛湿消脂等功效。
陈皮需通过自然晾晒和长期仓储(通常3年以上)才能形成药用价值。年份越久(如10年、20年),仓储成本(如人工翻晒、防虫防潮设备)和损耗(如霉变、虫蛀)越高。例如,10年陈皮的储存成本可能占其售价的30%以上。新会陈皮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如三江交汇的冲积平原、咸淡水交界的土壤)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核心产区(如天马、梅江、茶坑)的陈皮价格远高于其他地区。

一、陈皮为何年份越久效果越好?(现代药理研究)
1. 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挥发油减少】:新皮含大量刺激性挥发油(如柠檬烯),久存后挥发油逐渐氧化分解,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药性更温和。
【黄酮类物质增加】:橙皮苷、川陈皮素等黄酮类化合物随陈化氧化聚合,含量显著上升(研究表明,10年陈皮的橙皮苷含量比新皮高20%-30%),增强抗氧化、抗炎效果。
【多糖类物质转化】:果胶等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多糖,更易被人体吸收,增强免疫调节功能。
2. 微生物与酶协同作用
陈化过程中,环境中的微生物(如曲霉菌、青霉菌)与果皮内源酶共同作用,促进苷类水解和芳香物质生成,形成独特的“陈香”风味及药效。
二、中医理论支持
《本草纲目》载“陈皮,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具有”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的双向调节特点,陈化后的陈皮辛烈之性减弱,理气不伤阴,更适合长期调理。

二、陈皮的自制方法(以新会茶枝柑为例)
1. 选果与处理
【品种选择】:正宗新会茶枝柑(大红皮最佳),果皮油胞密集、香气浓郁。
【清洗去污】:用软毛刷轻刷果皮表面,避免损伤油胞,忌用洗涤剂。
【开皮技巧】:传统“三刀法”开皮(正三瓣),果蒂朝上,保持果皮完整。
2. 初晒与翻皮
【自然晾晒】:晴天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晾晒,果皮内囊(白色部分)朝上,避免阳光直射表皮导致油胞破裂。
【翻皮时机】:晒至果皮微软(约2小时)时翻面,内外交替晾晒至完全干燥(需3-5天)。
3. 陈化前处理
【分级筛选】:剔除破损、霉变果皮,按大小、厚度分类。
【初步储存】:用麻袋或纸箱装好,置于阴凉通风处1-2周,释放“热气”。

三、陈皮的储存方法与关键技术
1. 环境控制
【湿度】:常年保持55%-65%相对湿度,超过70%易霉变,低于50%易脆裂。
【温度】:20℃-30℃为宜,高温加速氧化,低温抑制陈化。
【通风】:定期开窗换气(梅雨季除外),避免异味污染。
2. 分阶段储存工艺
年份
储存方式
管理要点
1-3年
麻袋/棉布袋
每季翻晒1次,雨季前后加强检查
3-10年
陶罐/紫砂罐(内衬宣纸)
每年翻晒1-2次,罐口用牛皮纸密封
10年以上
锡罐/玻璃罐(避光)
仅需隔年检查,避免频繁开盖
3. 防虫防霉关键技术
【物理防虫】:储存容器内置花椒包、桂皮(忌用化学驱虫剂)。
【霉变处理】:轻微白霉可用软刷蘸酒精轻拭,晒干后单独存放;绿霉、黑霉需整批丢弃。
【翻晒规则】:晒前喷少量清水软化果皮,避免暴晒(地面温度≤40℃)。

四、鉴别优质陈皮的要点
【外观】:表皮棕红至棕黑,内囊自然脱落呈蜂窝状,年份越高纹理越清晰。
【气味】:新皮辛辣刺鼻,10年以上陈皮呈沉郁药香,无酸腐味。
【汤色】:沸水冲泡后,5年皮汤色浅黄,20年皮呈琥珀色,通透无杂质。
【口感】:老皮入口甘醇,微苦后回甜,喉部有清凉感。
五、注意事项
【避免做旧陈皮】:警惕“染色皮”(乌黑发亮)、“湿仓皮”(霉味掩盖陈香)。
【家庭储存替代方案】:北方地区可用保鲜盒+食品干燥剂,南方建议配备除湿机。
【禁忌人群】:阴虚燥咳、胃火旺盛者慎用,久服需配伍麦冬等养阴药材。
总结
陈皮的陈化本质是“自然发酵”过程,时间赋予其成分转化与风味升华。自制陈皮需严控原料与工艺,储存则依赖稳定的温湿度环境。掌握科学方法,普通家庭亦可存出“十年良皮”,但追求药用价值时仍建议选购正规渠道的高年份新会陈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