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使命的头条号』
王灿晖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常用药对的经验总结王灿晖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温病及中医内科专家, 在诊治肺系疾病方面具有独到经验,尤擅于运用传统中药药对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该文主要介绍生黄芪 - 太子参、菟丝子 - 五味子、金银花 - 酒黄芩、枇杷叶 - 款冬花、鱼腥草 - 金荞麦、炙地龙 - 蝉蜕 6组药对在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中的应用。
哮喘慢性持续期概述
哮喘慢性持续期是哮喘急性发作期常见的转归,是评估哮喘预后的关键时期,具体表现为患者虽没有哮喘急性发作,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有不同频次和不同程度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并伴有通气功能下降。王灿晖教授认为,哮喘慢性持续期可归于中医“哮病”“喘证”“咳嗽”等范畴。哮喘发病是由外邪犯肺、引动伏痰、肺气郁闭、肺失宣肃所致。哮喘慢性持续期病因为肺脾肾虚损,宿痰内伏,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喘息、气急、胸闷,劳累、饮食不当、气候变化、情绪波动等因素均可诱发。对于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治疗,王灿晖教授遵循未发当以扶正气为主、治本不离标的原则,以益气清肺、化痰祛风为治法,在临床用药过程中结合药物的传统功效和现代药理作用,两两配伍,协同增效,疗效显著。
药对举隅
1.益气
(1)生黄芪-太子参 生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能补脾益肺,固表止汗。《药性赋》曰:“(黄芪)温分肉而实腠理,益元气而补三焦……外固表虚之盗汗。”太子参,味甘、微苦,性平,归脾、肺经,功擅补气健脾、生津润肺。《饮片新参》谓其能“补脾肺元气,止汗生津,定虚悸”。王灿晖教授指出,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虽仍以咳嗽、喘息、胸闷等肺脏虚损表现为主,但发病与脾肾密切相关,“脾为生痰之源”,脾脏虚损,水液停滞,化为痰湿,肾摄纳失常,则气无所主,肺失宣肃。多数医家认为,黄芪主补肺脾之气,太子参养肺脾之阴。与人参不同,黄芪补气力道绵柔而稳健,得土之正味,在补中之余能兼顾余下四脏,《药性论》提及黄芪“内补,主虚喘,肾衰,耳聋”,可见其补益元气之效。《本草从新》言:“太子参,虽甚细如参条,短紧结实,而有芦纹,其力不下大参。”两药合用,调补肺、脾、肾三脏,补肺气,固肌表,健脾胃,益肾元,为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经典药对。 临床上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多有肺脾肾虚损表现,凡此类气虚证候者均可使用生黄芪及太子参,常用剂量为生黄芪15~20 g,太子参20 g。
(2)菟丝子-五味子 菟丝子,味辛、甘,性平,归肝、肾、脾经,能补益肝肾,固精缩尿。《本草蒙筌》言其“气平,无毒,益气强力,补髓添精”。五味子,味酸、甘,性温,归心、肺、肾经,具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效。《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言其“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王灿晖教授强调,宿痰内伏为哮喘发病之本,但其根源在于肾气亏虚,肾阳不足。因此,哮喘慢性持续期治疗的关键在于改善患者的肾虚体质。菟丝子主入肾经,于滋补之中,又有温运阳和之意。五味子主收耗散之气,哮病者,本虚而标实,肾气亏虚,不足以固摄一身之气,而“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本草备要》言其“敛肺气而滋肾水”。此药对取自五子衍宗丸,王灿晖教授在临床运用时将两药配伍,肺肾同治,涩中寓补,以补助涩,适用于虚咳虚喘患者,常用剂量为菟丝子10~15g,五味子6g。
2.清肺
金银花-酒黄芩 金银花,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本草正》言其“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疮癣、杨梅、风湿诸毒,诚为要药”。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效,《药类法象》言其“治肺中湿热,疗上热、目中赤肿、瘀肉壅盛必用之药”。王灿晖教授指出,哮喘临床多为阳热表现,且伏痰日久,易趋化热,故清肺之法当贯穿哮喘治疗始终。金银花,质轻上浮,性寒而润,被誉为“清热解毒第一花”,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甘润清凉而不伤正。黄芩苦寒,能解诸多热毒,《本草蒙筌》言:“枯飘者名宿芩,入手太阴,上膈酒炒为宜”,酒黄芩借酒力上行,主入肺经。两药合用,协同清肺,泻上焦伏火。临床上凡见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复感风热之邪或热郁于肺,均可使用金银花-酒黄芩,常用剂量为金银花10~15g,酒黄芩10g。
3.化痰
(1)枇杷叶-款冬花 枇杷叶,味苦,性微寒,归肺、胃经,能够清肺止咳,降逆止呕。《滇南本草》言其“止咳嗽,消痰定喘,能断痰丝,化顽痰,散吼喘,止气促”。款冬花,味辛、微苦,性温,归肺经,长于润肺下气,止咳化痰。《本草蒙筌》用之以“润肺泻火邪,下气定喘促”。王灿晖教授认为,治肺宜润,“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同时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表虚而易受风邪侵袭,风为阳邪,易化热化燥。枇杷叶与款冬花同为凉润之品,擅清肺润肺,《本草纲目》记载枇杷叶“和胃降气,清热解暑毒”,同时兼具降气之效,能够顺应肺脏宣发肃降的特性。款冬花化痰止咳,润而不寒,药性平和,顺应肺脏多种特性。哮喘慢性持续期或咳或喘者,均可酌情加用,常用剂量为枇杷叶10g,款冬花10g。
(2)鱼腥草-金荞麦 鱼腥草,味辛,性微寒,归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的作用。《滇南本草》言其“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金荞麦,味微辛、涩,性凉,归肺经,功专清热解毒,排脓祛瘀。《本草拾遗》称其“主痈疽恶疮毒肿”。王灿晖教授指出,除了肺脾肾三脏虚损,痰邪上犯也是哮喘发病机制之一,若调护不当,常可复发,如《诸病源候论》言:“肺病令人上气,兼胸膈痰满,气机壅滞,喘息不调,致咽喉有声,如水鸡之鸣也。”故化痰为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另一重要的原则。鱼腥草与金荞麦均为治肺痈要药,擅清热排痰,两药相须为用,协同增效。临床上见咳喘兼痰热未清者,可予适当加减,常用剂量为鱼腥草20g,金荞麦20~25g。
4. 祛风
炙地龙-蝉蜕。地龙,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长于清热定惊,平喘。《本草纲目》谓之“上食槁壤,下饮黄泉,故其性寒而下行。性寒故能解诸热疾,下行故能利小便”。蝉蜕,味甘,性寒,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利咽开音之功效。《本草备要》言其“蝉乃土木余气所化,饮风露而不食。其气清虚而味甘寒,故除风热”。王灿晖教授认为,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体虚而伏痰未清,外风时而袭肺,引内风,聚痰饮,《证治汇补》记载“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内有风邪与肝关系密切,故在补益肺脾肾的同时,适当兼顾肝气升散的特性,使补中有散。虫类药物是中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辛散走窜、搜风通络等特点,常被用于治疗慢性病证。地龙性寒下行,利尿泻肺平喘,蝉蜕质轻,其气上浮,又为土木余气所化,能散肝经风热。两药合用,平肝疏肝,祛风化痰平喘,能有效防止哮喘再发。临床上凡见气急而喘、痰多色黄,无论处于发作期还是缓解期,均可使用,常用剂量为炙地龙10g,蝉蜕10g。
—完 —I 注:本文内容选自《中国民间疗法》杂志2024年32卷8期《王灿晖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常用药对的经验总结》。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本文旨在传播中医诊治思路,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请勿盲目试用!(感谢您的关注,传播中医文化,感受中医力量,让更多的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