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有一位被世人尊称为 “股神” 的传奇人物 —— 沃伦・巴菲特。他于1930年8月30日出生,父亲霍华德・巴菲特是股票经纪人出身的国会议员,家庭环境早早地在他心中播下了投资的种子。
巴菲特与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崛起年少的巴菲特便展现出了非凡的商业头脑和对财富敏锐的嗅觉。11岁时,他就用积攒的零花钱购买了人生中的第一支股票,从此开启了他在金融领域的探索之旅。
巴菲特
大学期间,师从著名投资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其门下潜心学习价值投资理论,为日后的投资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2年,巴菲特将几个合伙人企业合并为巴菲特合伙人公司,此时的他在投资界已初露锋芒。1965年,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出现,他收购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这家公司原本只是一家纺织企业,在当时受到廉价进口纺织品的猛烈冲击,濒临破产的边缘。但巴菲特却从中看到了不一样的机遇,毅然接手并开启了对其的重组改造之路。
起初,巴菲特延续了纺织业务,但他很快意识到,传统纺织业的发展空间极为有限,且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于是,他凭借着独到的眼光和果敢的决策力,逐步清算与纺织有关的资产,将公司的发展重心转向了投资领域。
这一转型并非一帆风顺,期间遭遇了诸多质疑与困难,但巴菲特始终坚信自己的判断,凭借着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开启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传奇篇章。
独特架构:放权与集权的精妙平衡管理放权:无为而治的智慧
巴菲特深知自身的优势与局限,他毫不眷恋权力,大胆摒弃传统企业繁琐的层级架构和内部管控模式。在他眼中,现代企业为管理而生的诸多工具,如 KPI、OKR、绩效流程、企业文化等,虽各有其用,但并非他管理企业的 “利器”。
他坚信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以一种近乎 “无为而治” 的姿态,给予子公司 CEO 们充分的信任与自主权。
当收购一家公司时,巴菲特看重的不仅仅是公司的业务和财务状况,更关注管理层的品质与能力。他极少空降CEO,而是倾向于保留原班管理团队,尤其是那些诚实、优秀、正直的管理者。
这些被选中的CEO们,在巴菲特眼中一旦委以重任,便拥有对公司事务的绝对决策权,巴菲特则退居幕后,仅通过财报了解公司运营概况,甚至数年都不会轻易致电干涉,更别提亲临视察指导。
这种放权并非盲目之举,而是建立在对收购公司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
例如,1974年收购的韦斯科金融公司,业务是为退伍军人提供互助贷款,其CEO路易斯・文森特后来患上老年痴呆症,在隐瞒病情的情况下继续工作,公司业务并未受到明显冲击,依旧平稳运行。
巴菲特挑选公司的眼光独到,收购的子公司大多业务简单、商业模式成熟稳定,拥有深厚的 “护城河”,即便没有时刻紧盯的管理者,也能凭借自身优势在市场中稳健前行,为巴菲特的放权管理策略提供了坚实的现实支撑。
资金集权:掌控资本流向
与管理上的放权形成鲜明对比,巴菲特在资金管控上展现出绝对的集权。作为资本配置的大师,他紧握伯克希尔哈撒韦旗下所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的资本配置与利润分配权,掌控着集团资金的流向。
依据会计法规定,子公司向母公司转移资金和利润无需额外纳税,这一规则为巴菲特灵活调配资金创造了便利条件。他依据各子公司的业务前景、投资回报率等因素,在集团内部巧妙地进行资金腾挪。
以喜诗糖果为例,这家公司自1971年被收购后,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旗下的一棵 “摇钱树”,从1971年到2014年,累计为集团贡献了高达17亿美元的丰厚利润,然而投入自身成长的资金却仅有4000万美元。
剩余的巨额利润,被巴菲特精准地投入到其他更具潜力的投资项目中,如投资于可口可乐、美国运通等知名企业,实现了资金的高效增值。
伯克希尔哈撒韦旗下众多大型保险公司所汇聚的巨额浮存金,同样由巴菲特亲自决策其投向。保险浮存金作为巴菲特早期投资的关键资金源,随着集团利润的日益积累,虽在投资资金占比上有所变化,但始终是巴菲特布局投资版图的重要力量。
在2023 年,保险浮存金的投资收益达到95.67亿美元,约占公司利润的10%,为集团整体业绩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核心业务:保险、投资双引擎驱动保险基石:浮存金的力量
保险业务堪称伯克希尔哈撒韦商业帝国的中流砥柱。巴菲特以其独到的战略眼光,先后将盖可保险、通用再保险公司等行业翘楚纳入麾下。这些保险公司为伯克希尔带来了巨额的 “浮存金”。
所谓浮存金,是指保险公司在收取保费后、支付赔款之前的这段时间内,手中暂时闲置的可用于投资的资金。保险业务的特性决定了浮存金的成本相对较低,在某些理想状态下,甚至趋近于零成本。
这无疑为巴菲特的投资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且近乎免费的弹药,成为其商业帝国版图持续扩张的关键资金保障。
例如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股市暴跌,大量优质资产被错杀,价格跌入谷底。此时巴菲特手握充裕的浮存金,果断出手,以极低的价格买入了众多被市场低估的蓝筹公司股票,为日后的丰厚回报埋下了伏笔。
据统计,仅在当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利用浮存金进行的投资,在后续几年内就实现了数倍的增值,成功在危机中逆势突围,进一步巩固了其商业帝国的根基。
投资传奇:精准布局全球
2016年,当科技行业风云变幻,众多投资者对科技股的高估值望而却步时,巴菲特却敏锐洞察到苹果公司的独特魅力。
尽管彼时苹果已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占据高位,但巴菲特看中的不仅仅是其当下的辉煌,更是其背后强大的品牌忠诚度、卓越的产品创新能力以及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他坚信,苹果公司的产品已经深度融入全球消费者的生活,形成了强大的消费粘性,这种优势绝非一朝一夕能够撼动。于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开始大举买入苹果股票,累计投入约340亿美元。
此后数年,苹果公司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股价一路飙升,市值接连突破万亿美元大关。截至2023年,这笔投资短短6年左右的时间里为巴菲特创造了约1300亿美元的惊人利润,投资年化收益率约达 26%。
苹果也当之无愧地成为巴菲特投资组合中的核心支柱,巴菲特更是盛赞其为投资生涯中生意模式最佳的公司之一。
早在1988年,巴菲特便开启了对可口可乐的投资之旅。当时的可口可乐,作为全球饮料行业的龙头老大,已经拥有了广泛的市场渗透和无与伦比的品牌价值,其标志性的红色罐装饮料畅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销售网络密如蛛网。
基于对可口可乐长期稳定盈利能力的坚定信心,巴菲特果断买入并长期持有。这一持有,便是30余年的漫长坚守。
在这期间,可口可乐虽历经市场风云变幻、行业竞争加剧等诸多挑战,但凭借强大的品牌根基,始终稳坐饮料王座,持续为股东创造丰厚回报。
据估算,巴菲特通过这笔投资,累计获得了约223亿美元的净利润,真正实现了与伟大企业共同成长、共享财富盛宴。
除了苹果和可口可乐,巴菲特的投资版图还广泛覆盖了金融、能源、消费等多个领域,美国运通、富国银行、穆迪等一众知名企业皆在其投资名录之中。
【本文来源@饭统戴老板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