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批美国收割欧洲!比硅谷银行恐怖万倍的瑞信危机!

围炉话今朝 2025-01-04 09:34:48
瑞银收购瑞信:无奈的 “联姻” 与隐患

(一)收购波折

金融市场波澜再起,23年的瑞银收购瑞信一事就有深刻分析的意义。起初,瑞银给出 10 亿的收购价,仅为瑞信市值的一折,这般 “羞辱性” 报价自然遭到瑞信拒绝。随后,瑞士国家出面斡旋,附加诸多条件,将价格抬至 30 亿瑞士法郎,促成交易。其中关键条件包括瑞士央行提供 1000 亿授信支持,为瑞银应对挤兑风险 “输血”,看似周全,实则暗藏危机。

(二)债务减记争议

令人瞩目的是,此次收购伴随着一项违背银行业商业基本道德的操作 —— 瑞士政府绕开股东投票,直接将瑞信 170 亿美元的债务赖掉,专业术语称 “减记”。这一行为瞬间成为众矢之的,遭各方谴责。但深入探究,问题核心并非简单的 “赖账”。

瑞银以30亿瑞士法郎的价格收购瑞信

这类债券名为 “额外一级资本债券(AT1)” 或 “应急可转债”,是次贷危机后巴塞尔协议允许银行发行的补充核心资本工具。它兼具应急与可转债特性,利息颇高,代价是当银行资本状况恶化至核心一级资本比率低于触发水平,债券持有人或血本无归,或被迫转股,承受 “损失吸收” 之痛。

(三)程序正义缺失

从本质看,投资者购买 AT1 债券时已知风险,类似准股权投资,在法律层面虽为债,实则有粉饰报表之嫌,更像可换普通股的优先股。在欧洲低利率环境下,大型银行发行的 AT1 债券因收益相对高、风险看似低,常被投资者纳入组合底层资产。然而,瑞士此举真正问题在于程序不正义,剥夺股东话语权,踢开股东大会投票环节,动摇商业与市场根基,令投资者对企业治理机制心生疑虑。

公司资本结构的工龄排名

AT1 债券市场震荡:连锁反应的危机

(一)信用恐慌蔓延

瑞士对瑞信 AT1 债券的处理,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首当其冲是债券市场,投资者目睹瑞士做法,惊觉银行真实经营状况或远超想象,恐慌情绪迅速蔓延。风险意识飙升下,持有 AT1 债券者纷纷抛售,恐慌呈连锁反应,冲击所有银行的 AT1 债券。

(二)重新定价风险

由于各银行 AT1 债券触发全额减记条件不同,市场陷入混乱的重新定价过程。抛售潮中,债券价格暴跌,持有此类债券或包含 AT1 的投资组合净值大幅缩水。衍生品市场受波及,一旦大面积亏损,新的系统性风险隐现,金融炸雷此起彼伏,仿佛 08 年次贷危机阴影再度笼罩,而 AT1 债券竟成新危机起爆点,为弥补次贷危机资本缺口而生,如今却反噬自身。

以欧元和美元计价的 CoCo 债券发行量

德意志银行隐忧:下一个风暴眼?

(一)沉重的衍生品包袱

目光转向德意志银行,从过往数据看,隐患重重。2018 年 12 月 31 日报表显示,其持有的衍生品名义总额高达 43.5 万亿欧元,虽广义算法包含多头、空头与对冲交易,按美国公认会计准则核算交易金额约 210 亿欧元,但数字依旧惊人。如此庞大衍生品持仓,犹如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

(二)深陷困境难自拔

过去几年,德意志银行深陷丑闻泥沼,经营举步维艰,瑞信遭遇的困境它无一幸免。从投资失利、业务误判到监管压力,诸多难题缠身。2019 年后未见好转,疫情冲击下更是雪上加霜,2022 年下半年已传爆雷风声,如今在欧美金融动荡大局中,德意志银行岌岌可危,似已排队等候危机 “审判”,一旦失控,将给本就脆弱的欧洲金融体系致命一击。

加息困境与金融乱局:欧美金融的挣扎

(一)加息两难抉择

剖析背后深层原因,欧美金融困境源于加息政策的两难。欧洲为捍卫金融主权,与美国展开 “内力比拼”,无奈开启类似加息与注水并行的操作。美联储动向同样牵动全球,虽尚未至关键决策节点,但市场普遍预期其不会放弃加息预期,或暂停后重启,或持续推进。加息旨在遏制通胀、稳定币值,却引发银行流动性危机,硅谷银行、瑞信等相继暴雷;若停止加息,通胀失控、资本外流风险加剧,欧美金融当局进退维谷。

德意志银行官方账号在推特上承认,目前该行德国的多处办事处正在接受检查

(二)危机蔓延态势

当下,西方银行系统危机错综复杂,如病毒般蔓延,对战略市场冲击愈发显著。抛开制度内核问题,利率矛盾凸显,长期债务 1% 左右低利率与短期 5% 高利率错配,银行资产负债表承压。瑞士以瑞银收购、国家兜底应对瑞信危机,不过是权宜之计,风险甚至扩散至瑞银,各方在金融风暴中挣扎求生,“比烂” 心态下,不知下一个倒下的会是谁,全球金融市场笼罩在不确定性阴霾之中。

文章来源:荷包兔时间

1 阅读:121
围炉话今朝

围炉话今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