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搞明白了!新能源车“每天充”和“用完充”,哪个更伤电池?

周梦瑶华就 2025-01-18 14:36:18

购买新能源车后,常面临一个困扰:

充电应如何选择:“电量耗尽再充”或“每日补充”?哪种方式更佳,需根据电池特性与使用习惯决定。

有人认为“用完再充”更合理,基于电池循环寿命考虑;而另一些人则主张“每天充”才是维护电池的最佳方法。

每次提及此事,众人皆侃侃而谈,但讲述完毕,你依旧感到困惑不解,不明所以。

究竟哪一种才是准确无误的?

今日,我们深入探讨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一次性阐述明白。

谈及此问题,多数人认为“电量用尽再充”较稳妥,因循环寿命这一观念难以忽视。

简而言之,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大致介于1000至2000次之间。

若每日充电,是否会迅速耗尽电池循环次数?

即便不会自然终老,结局也会极为不佳。

电车中,电池至关重要。若电池衰减严重,车辆将无法正常使用。

思考后认为,“用完再充电”似乎是更为合理的选择。

此看似“理所当然”的逻辑,其可靠性真的站得住脚吗?

事实并非如此!它并不像表面看的那样,经过深入分析,我们会发现实际情况与预期存在显著差异,逻辑与事实均指向一个不同的结论。

“循环寿命”的概念并不如众人所想的那样简单。

众人常误以为充电一次即为一个循环,实则不然,“循环寿命”依据完整充电周期来计量。

简而言之,今日消耗50%电量后充满,次日再消耗50%并充满,此过程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因此,频繁“每日充电”并不会加速电池循环寿命的消耗。

“用完再充”的做法,实则并非尽善尽美,与我们设想的完美状态有所出入。

电量接近0%时,电池工作电压会迅速降至临界水平。

此状态下,正极材料诸如三元锂、磷酸铁锂等可能会发生结构上的分解。

部分活性锂离子会永久滞留于电极内部,因此无法继续参与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导致其无法循环使用。

简而言之,这会导致电池容量永久减少,表现为续航里程逐渐缩短。

同时,电池的过度放电会使其内阻增加。

锂电池负极表面覆盖一层SEI膜,可防止电解液直接接触负极,并确保锂离子正常迁移。

电池过度放电至接近放电截止值时,SEI膜可能受损,表现为部分破损或异常增厚。

SEI膜增厚或不均匀会提升锂离子迁移难度,进而引发内阻增加。

简而言之,与过去相比,电池的每度电使用效率降低了,即更不耐用。

此外,过度放电会导致电池内部电解液发生副反应。

在极低电压条件下,电解液可能分解,生成气体或固态沉积,这些副产物将影响电解液的均匀度及导电性能。

长期以往,电池的效能及使用寿命将遭受明显损害。

总体而言,过度放电带来多重危害,完全无益。

如何充电最合理?关键在于采用恰当的方式,确保充电过程既安全又高效,同时满足设备需求,避免过度或不足。

首先,关键在于维持“浅度充电与浅度放电”的原则。

锂电池的最佳工作区间为电量20%至80%,保持在此范围可优化其性能。

电量过低会损害正负极活性材料,从而造成电池容量不可逆的衰减。

电量过高易导致负极锂沉积,进而对电池寿命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需防止电池长时间处于低电量状态或过度充电,以确保其性能稳定。

电量低于20%时,应立即寻找充电机会,以防手机长时间处于低电压状态,确保电池健康。

电量达到80%至90%时,建议适时停止充电。

对于常使用车辆的用户,无需每次都充满电至100%,适度充电即可满足需求。

对于铁锂电池而言,情况则较为复杂,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

铁锂电池SOC管理复杂,需每月至少满充一次电,用于校准电池状态,确保性能稳定。

关于此细节,大家必须了解清楚,确保掌握其内容,以保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最终,应合理利用快充技术,然而需避免过度依赖。

快充技术虽能显著减少充电时长,但其高功率导致电池升温,可能促使SEI膜增厚并加快电解液老化。

长期以往,电池的寿命会逐渐减少。

讲述至此,无需过分忧虑,正常使用电动车即可,通常不会出现大问题。

汽车电池由BMS管理,在正常使用环境下,其寿命有保障,除非环境极端恶劣。

若驾驶增程或插电混合动力车,需特别注意。

电池体积小易导致过充过放,进而迅速降低电池健康度。

所以,日常使用时要留意这些方面。

0 阅读:0
周梦瑶华就

周梦瑶华就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