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江西省九江市
两年前的这几天,我也在附属医院,同样是住院部20楼。前一次是病人家属的角色,这一回成了住院患者。
两年前家父患病,几个月缠绵病床,期间多有险恶,我们也做了最坏的打算。所幸父亲落得个残缺的身子,逃过了一场大劫。
漫长的住院期中,我无数次来到附属医院,一遍遍扫码,挤电梯,艰难地登上这20楼。
那时候的住院部里,到处都是人,这栋20多层包括住院、门诊、检验的诊疗大楼,犹如一座巨大的蜂巢,一群面目模糊的人嗡嗡嗡地挤进来,另一群又嗡嗡嗡地拥出去。有时后门开来一辆散发着古怪、刺鼻气味的面包车,接走一只被床单盖严的担架。
大厅里满是匆匆行走的人们,门诊处是一堆堆面色凝重的病人,检验大厅的长椅上总是坐得满满的,人人都抻长脖子盯着排号的荧屏。
上午,电梯总是挤不进去,有时要用二三十分钟才能上楼。住院部里那些业务繁忙的科室,走廊里的加床总是满的,有些病人家属只能坐在地上。
摄于2021年6月
20楼是烧伤、血管外科与肠道科的混合住院区,重症率低,陪护与访客也比别处少一些,算是住院部里较为安静的楼层。
但病床基本是满的,很多是老人,患慢性病,有些人一住就是半年以上,靠着药物支撑,生活难以自理,由无奈甚至绝望的家人照料。
这一次,因为严重的胃病住院治疗,我又回到了20楼。
附属医院似乎还是老样子,这栋大楼依然像只生机勃勃的蜂巢,大厅、门诊、检验各处,还是人头攒动。然而,到了通往住院部的电梯前却不同了,人流少了许多,少有挤不上等下一趟的情况发生。
办好住院手续,在走廊转了一圈后我才意识到,这是两年前来过无数次的楼层。和之前相比,大多数病房都未住满,还有些病房没有启用。
父亲曾经用过的那张病床,也是空的。
住院病人少了,陪护少了,烧伤科换药也不用排队,走廊总是空荡荡的。我注意到,以前占比最大的那些老年慢性病患者,少了很多。
楼层虽空,却未必安静。躺在床上病人都在看电视,家属全在刷抖音、看直播卖货,手机外放的声音在空旷的病室、走廊里回荡,愈发响亮。
人到哪儿去了?为何医院的病人少了许多?是因为大家身体更健康?还是基层医院条件改善,郊县的病人得到当地的救治?要么是九江本地几个医院开业后,分流了附属医院的患者?或者是疫情过后,本地人口大批流出?
抑或,几个月前的那一场,带走了太多的老人、老病号?据说……
我不知道答案,也不想知道答案。
从住院部20楼俯瞰九江城
写这段文字时,我已离开了住院部20楼。这一回住院,总的来说还好,算及时吧。
上一回我写道:人生就是如此,遇到什么就要接受什么,没人能左右命运,我们只能默默承受,这就是生活。
这一回,在空荡却又喧闹的住院部里,我想:总不甘于生活的平淡,为此而付出的代价,是不是太大了?有的必有失,孰重孰轻又如何衡量?
2023年5月,入住附属医院住院部20楼,数日后出院。
特此为记。
近期将调整心态和身体,减少文章发布频率,望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