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浔阳文史”系列发布九江文史专家的研究文章,以使他们的成果得以更广泛传播。文章首发于“浔阳叙话”公众号,再由编者的公众号“冯晓晖”转发。
本篇采自2020年出版的浔阳文史参考资料丛书《浔阳轶闻》。
九江原有能仁、舍利、龙池、海天四座大寺,经时光和战火的磨砺,至清初,这四大寺均没落下来了。海天寺已泯灭,龙池寺毁于火,舍利寺杂草丛生,能仁寺则成为军队放马的场所。
原文配图
顺治年间,从杭州过来一位和尚,和尚以“朽木不可雕也”其中的朽木为自己的法名。他见到九江佛寺如此败落,心生感叹。虽然朽木和尚自己“门无锁鑰,居无床席,自夏徂冬,布纳一、蒲团一”,但仍下定决心,要创建一个寺院以宏扬佛法。他一面不论风雨,走出去四处向善男信女化缘,一面在城外湖北山边选了一块荒丘地,抽空就带了铲锄、畚箕等工具来挖土平丘。前后经历了八个寒暑,最后在顺治十八年(1661),终于建成了一座不算大的寺院,起名普润庵。意思是用法雨普润众生。在开工掘地之时,挖得一个古陶钵,上有二龙捧“法王子“二字。认为很吉利,成为庵里的珍器。
庵虽小,但却是丛林,让“云水游踪,得依憩息“,并且向来往的行人供应茶水,老百姓将此呼为“茶庵“。当年,九江府推官(正七品)胡宗虞对朽木和尚的坚毅作为很欣赏,特为其撰写了一篇《九江普润庵接众碑记》,刻成石碑,置放在庵内。后庵几经毁建,碑失文存。
清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占九江,普润庵被毁,直到数年后清军重新占领九江才于重建,并改名普润寺。
原文配图
民国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九江市区各道路统一命名,因该庵寺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把该寺旁通甘棠湖的一条路命名为普润路。普润路长 100 米,宽 7 米。1938 年,一法名宏修的女尼,花钱将普润寺从当时的住持自成和尚手中购得。自此,普润寺就成为女尼的修行之所。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 1972 年,普润寺被拆,女尼遣散。至 1986 年落实宗教政策,女尼传善,又在原址西边十余米处,陆续重建大雄宝殿、三圣殿、娘娘殿等建筑,恢复了普润寺。后来的普润寺相夾在居民住宅区之间,略显狭隘。2019 年,城市发展,城区棚户改造,普润路周边列为棚户区,这座有 360 年历史的普润寺,或将迎来她新的变化起点。
陈新代(作者像)
【读后记】读陈老师这篇文章,一时间颇困惑。文章中介绍的,是我生活了那么多年的九江么?为何从未听说过普润寺?查Google地图,普润寺在沙子墩附近。然而再查高德地图,却找不到普润寺,只有普润路,如文中所述,普润路之名源自普润寺。
编者配图
为此,还在住院期间的我,专程去了一趟普润路。果然,一栋栋高楼大厦正在拔地而起,老房子都没了。这条路上的老居民告诉我,普润寺已被拆除,它的原址,差不多在下图中右侧那栋楼中央的位置。
编者摄于2023年5月
一座小小的尼姑庵,没多大规模,又没什么文物古迹,拆掉了似乎也不可惜。如果您留意近几十年九江的城市建设历史就会发现,两湖一块一块被蚕食,文物一件件消失,老房子一栋栋成了瓦砾,它们被抹去时好像都不重要,但这座所谓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已没剩下多少残留了。
编者摄于2023年5月
普润路或许将一直存在。再过几十年,又有谁知道它的由来是什么?九江大多数老街巷名都是这样,它们的渊源,它们所凭借的,早就没了。
未来,我们将会胡编乱造一堆生动的历史,向后人讲述,就如现在两湖之间的李公堤。历史,大约就是这样涂写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