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全琮亡后,其子孙为什么会大量降魏?

群众魏蜀吴史 2025-03-20 03:09:00

三国吴少帝太平二年(257年),钱唐侯全怿与侄子全静,从兄弟全端、全翩、全缉,一起阵前投魏。加上之前已降魏的全怿之侄全祎、全仪,显赫一时的吴郡全氏子弟,至此已至少有七人投魏。

全怿是全琮三子

全怿的父亲,是深受孙权器重的右大司马、左军师全琮。而且,全琮还娶了孙权长女孙鲁班。因为这两层关系,全氏子弟一时显贵当世,多为将军。另外,全氏子弟通过错综复杂的联姻关系,与老孙家进行了深度绑定。

但在吴大帝赤乌十二年(249年)全琮去世后,而其子孙却迅速衰落。

全琮有四子:全绪、全寄、全怿、全吴。全绪四十四岁而亡,全寄因参与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二宫之争被孙权诛杀,所以全琮亡后由他和孙鲁班所生的全怿继承了他的钱唐侯爵,并承袭父业,统领部曲。

全绪虽然去世得早,但他留下了三个儿子全祎、全仪、全静。

少帝太平二年(257年),魏将诸葛诞发动淮南三叛,权臣孙綝令全怿与侄子全静,从兄弟全端、全翩、全缉等,率步骑三万到寿春(今安徽寿县)救援。全祎、全仪则留在建业(今江苏南京)。

孙綝是孙坚弟弟孙静的曾孙

全怿等在前线搏杀,不想后院突然失火。

原来,全祎、全仪与家族内部因争执发展成打官司。他一怒之下,就带着母亲、部曲渡江投靠了正在围寿春的魏将司马昭。

司马昭就利用这一机,用谋士钟会之计,伪造全祎、全仪书信,并令两人的亲信入城将信交给全怿,说孙綝恼怒全怿救援不利,要杀全氏家人。全怿、全静、全端、全翩、全缉等人看后大惊,遂打开寿春东门投降司马昭。

司马昭大喜,以全怿为平东将军,封临湘侯,全祎、全仪、全静等皆历任郡守、列侯。

全吴因为也是孙鲁班所生,倒也没受牵连,后来还封了都乡侯,不过之后历史失去记载。

全氏其他人下场也不好。

全琮族子全尚,官至太常、卫将军,其子全纪为黄门侍郎,其女嫁少帝孙亮为全皇后。全尚的妻子,则是权臣孙峻的姐姐,而孙峻正是孙綝堂兄。

孙亮全皇后正是全氏族人

太平三年(258年),孙亮与全尚、全纪、孙鲁班等谋诛孙綝。当时孙亮和全纪密谋,由全尚带兵包围孙綝住处,将其擒拿。全纪回来告诉父亲全尚,全尚又随口告诉了妻子,他妻子却又跑去告诉了堂哥孙綝。

孙綝于是先下手为强,起兵包围皇宫。全纪自知传消息失败,于是自裁。而孙綝趁机废孙亮为会稽王,而后立其兄孙休为帝,是为吴景帝。

孙鲁班被迁至豫章(治南昌,即今江西南昌),后不知所终。全尚被流放零陵(治泉陵,即今湖南永州),途中又被追杀。

全皇后于景帝永安三年(260年)随夫到候官(今福建闽侯),途中孙亮又莫名其妙去世。她在侯官居住二十余年,直到吴亡后才返回吴地。

孙亮据说为孙休所杀

吴郡全氏,经全琮若心经营,达到全盛。不想全琮亡后十年即衰落,真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0 阅读:46
群众魏蜀吴史

群众魏蜀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