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高歌猛进,麦德龙却节节败退,仓储会员店的差距在哪?

寻琴观看商业 2025-04-02 03:06:39

在国内仓储会员店赛道上,山姆、Costco等品牌扩张势头正猛。山姆自1996年进入中国,已在27个城市布局51家门店,Costco也加速布局,不断开拓新市场。

同属仓储会员店的老牌麦德龙却在此时掉队,2024年以来,已陆续关闭位于上海、成都、武汉、北京等地的4家门店,7月,曾从山姆挖来的麦德龙中国副首席执行官陈志宇也离职了,其发展陷入困境。

同为仓储会员店,麦德龙与山姆们的境遇为何大相径庭?

麦德龙1964年成立于德国,是德国第一大、欧洲第二大老牌零售企业。

1996年进入中国时,以大型仓储式、会员制、连锁经营的百货超市模式亮相上海,主要从事b端业务,服务机构性质的中小批发客户。

这种模式在当时具有创新性,凭借丰富的商品种类、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赢得了众多企业客户青睐,2008年其在中国市场销售额一度达到126.46亿元,单店销售达3.3亿元,超过沃尔玛和家乐福,仅次于大润发。

但随着电商崛起,企业采购线上化趋势明显,传统批发模式优势不再;国内本土商超快速发展,也加剧了市场竞争,麦德龙b端业务增长逐渐乏力。

为寻求新增长点,麦德龙开始向个人用户开放会员,试图转型开拓C端市场。2019年被物美集团收购后,2021年宣布将中国市场100家门店全部改造为付费会员店,正式进入付费会员赛道。

与山姆等从创立就面向消费者办理会员不同,麦德龙转型初期保留大量b端客户,导致在产品和服务上难以兼顾企业与个人消费者需求。

企业采购需求偏专业性,如办公用品、酒店用品等;个人消费者则更注重购物体验的新鲜感、商品的多样性及日常实用性。

麦德龙的店面布局改造不彻底,保留许多b端业务痕迹,大空间、宽通道对个人消费者缺乏温馨便捷感。商品品类上,虽增加部分C端热门商品,但仍混杂大量B端商品,无法精准满足家庭日常消费,在吸引和留存消费者上困难重重。

麦德龙转型学习山姆会员制,却陷入过度模仿困境。山姆会员制成功的核心,是严格的商品筛选标准与强大的自有品牌体系,能提供高品质、差异化商品。

麦德龙在商品选品上,未能建立类似严格标准,自有品牌建设滞后,商品品质和差异化不足。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因原有B端业务模式惯性和资源限制,无法像山姆那样实现高效低成本运营。

会员服务和营销推广也缺乏创新,照搬山姆表面形式,未结合中国本土市场特点与消费者需求打造特色权益和活动,难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山姆进入中国后,持续根据本土市场特点调整优化,如迎合中国消费者饮食习惯推出特色商品、优化线上线下服务体验等。麦德龙却在转型中忽视本土市场特点与消费者需求差异。

在生鲜商品供应上,中国消费者对新鲜度、品种多样性和价格敏感,麦德龙生鲜供应链和价格策略无法有效满足。

服务层面,中国消费者对线上线下融合购物体验、便捷支付和快速配送要求高,麦德龙数字化转型和电商服务滞后,与本土竞争对手相比,服务体验差距明显,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

麦德龙在会员政策上摇摆不定。

2020年推出199元的plus年卡,2024年部分城市门店又开通免费会员政策。

这一转变不仅减少会员费收入,还引发付费会员不满,因为付费会员在价格优惠上未享明显优势,促销活动还进一步稀释其权益。在门店硬件方面,被物美收购后,许多麦德龙会员店由物美超市门店改造而来,面积多在5000平米左右,远小于仓储会员店通常1.5万平米以上的标准。

较小的门店面积限制了商品容纳量,商品种类仅约2500种,难以提供丰富产品选择,且缺乏爆款产品,与山姆等竞争对手相比,门店竞争力严重不足。

文本来源:声动早咖啡

3 阅读:411
寻琴观看商业

寻琴观看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