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有妙方,不管是初发的,还是反复难愈,一个思路有效缓解!

灵松谈育儿 2025-02-22 15:12:46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中医朋友孟牛安主任!

最近有位家长心急如焚地找到我,说道:“我家孩子才 6 岁,患上抽动症都快两个月了,不是频繁眨眼,就是不停地耸肩,做作业的时候也没法集中注意力,看着他这样,我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我到处打听方法,试了不少所谓的‘妙招’,可一点用都没有。去问医生,说是方法不对,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烦恼,孩子出现抽动症状,却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应对。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怎么分辨孩子抽动症的类型,又该如何调理。

其实,孩子患上抽动症的原因复杂多样,只有找准根源,才能有的放矢。下面通过简单 3 步,帮大家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

1. 辨症状

孩子出现抽动症状,首先要仔细观察症状。

如果是因为肝亢风动导致的,一般性格比较急躁,容易发脾气,面红目赤,抽动的动作幅度较大、频率较高。

这种情况,应该选择平肝潜阳、息风止痉的方法,比如用天麻钩藤饮进行加减,能平肝熄风,清热安神;羚羊角粉也有不错的平肝息风效果,可适当选用。

要是脾虚肝旺引起的,孩子平时胃口差,身体瘦瘦小小,容易积食,抽动症状时轻时重,情绪波动时会加重。

这时就需要健脾平肝、息风止抽,像用四君子汤合天麻钩藤饮,既能健脾益气,又能平肝息风;或者用醒脾养儿颗粒配合一些平肝的药材,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2. 看情绪

孩子的情绪状态也能为判断抽动症提供线索。

如果孩子抽动的同时,伴有焦虑、抑郁,情绪低落,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多属于肝郁气滞,气郁化火生风;

要是孩子兴奋多动,难以安静,注意力不集中,多是心肝火旺。

抽动且情绪烦躁不安,伴有睡眠不好,多是心火亢盛,这种情况可以用导赤散合安神定志丸,清心泻火,安神定志;

要是抽动伴有情绪抑郁,胁肋部胀满不舒,多是肝郁气滞,可用逍遥散疏肝理气,解郁安神;

如果孩子多动、抽动,情绪激动,还伴有大便干结,多是胃肠积热,可选用凉膈散清热泻火,通腑导滞。

3. 观舌象

观察孩子的舌象也是关键的一步。

舌质红,舌苔少或者无苔,多是阴虚风动;

舌质淡,舌苔白腻,多是脾虚痰聚。

舌边尖红,多为心肝火旺;舌苔黄厚腻,多为痰热内扰。

要是孩子舌质红绛,舌苔剥脱,多是阴虚火旺,虚风内动,治疗可以用大定风珠,滋阴息风;

如果舌苔白腻,舌体胖大有齿痕,多是脾虚痰湿,可选用六君子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健脾化痰,平肝息风。

调和汤

除了上面这些常见的辩证方法,中医里还有一个经典的思路,能应对多种抽动症的情况。

在古代医书里记载着一个名为 “调和汤” 的思路,不管是初发的抽动症,还是长时间反复难愈的,实证还是虚证,都有一定的效果。

这个思路被形容为:“调和脏腑,平衡阴阳,既能扶正固本,又能祛邪外出,让气血顺畅,抽动平息。”

调和汤组成:钩藤、白芍、茯苓、陈皮、半夏、炙甘草等。

钩藤能平肝息风,清热止痉,快速缓解抽动症状;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协助钩藤平息肝风;茯苓健脾宁心,能改善脾虚的状况;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二者配合,能化痰湿,理气机;炙甘草调和诸药,让整个方子的药性更加平和。

孩子出现抽动症,家长们不要病急乱投医,一定要先辨明类型,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到各位家长,让孩子们早日摆脱抽动症的困扰,健康快乐地成长。

0 阅读:0
灵松谈育儿

灵松谈育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