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细读过水浒,一定会注意到,好汉们的饭量非常大。比如,网上就有人发现,水浒里的好汉,食量太惊人了,例子也有很多,随便举三处来说。
第一个例子:史进和朱武、陈达、杨春等人,吃掉一只大羊,还有百十个鸡鹅。
史进和少华山三位头领相识后,双方意气相投。当时在史家庄里,史进叫人安排酒肉招待朱武、陈达和杨春,书中这么说。
史进当日分付家中庄客,宰了一腔大羊,杀了百十个鸡鹅,准备下酒食筵宴……史进请三位头领上坐,史进对席相陪。便叫庄客把前后庄门拴了。一面饮酒,庄内庄客轮流把盏,一边割羊劝酒。
第二个例子:吴用和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吃掉三十斤牛肉,外加一对肥鸡。
小二哥道:“新宰得一头黄牛,花糕也似好肥肉。”阮小二道:“大块切十斤来。”……就问主人家沽了一瓮酒,借个大瓮盛了,买了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
第三个例子:武松过景阳冈前,一个人喝了十五碗酒,外加四斤熟牛肉。
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来吃酒。”店家去里面切出二斤熟牛肉,做一大盘子将来……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再筛了三碗酒……前后共吃了十五碗。
要说明的是,史进和朱武、陈达、杨春,肯定不能吃完一只羊和百十个鸡鹅,后面也看出来了,庄里的庄客也在吃饭。不过,也能看出来这些人饭量很大,毕竟庄客数量不多。
至于吴用和三阮,先是吃了十斤牛肉,然后又吃二十斤牛肉和两只鸡,一大瓮酒,虽然从后面来看,他们似乎吃了一夜(也未必就全部吃完),但还是能看出来四人饭量大,不然也不会要这么多酒肉吃。
还有武松,是真正的一个人吃完了四斤牛肉,喝完了十五碗酒。
是啊,好汉的食量怎么如此巨大呢?作者为何这么写呢?
有人认为作者写得太夸张,吹大牛;也有人认为,作者在塑造好汉的非比寻常,所以先从食量上来突出他们的与众不同;甚至还有人认为,作者生活年代贫穷,根本没吃过这么多好酒好肉,这些不过是他想象出来的。
其实,这些看法都不对,而且错得离谱。真正的答案是:在贫穷的年代,人就是这么能吃,尤其是底层人,体力劳动者。水浒传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写实!
现在人的生活,比三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的人生活好太多了。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吃的方面。我生活在农村,就从农村说。
二十年前,我才十几岁,农民的日子,也不过是能勉强吃饱而已。一年到头吃不上几回肉,就算过年过节,或者来了亲戚朋友,也只是吃到肉而已,不能吃个尽兴。
在那种情况下,每次随礼坐席,都成了打牙祭的好几回。为了让农村人吃得好,吃得饱,吃得解馋,大厨会做一道红烧甜肉。每一块肉都有大人的拳头那么大,烧得非常腻,非常甜,咬一口全是甜汁水。
像我们这些孩子,日子已经好一些了,吃这玩意最多一口,再吃就腻了,吃不下去。但是那些大人,尤其是老人,吃这玩意就会觉得特别过瘾。他们还会互相比较,说谁能吃得多,谁吃了不腻。我见过一个老大爷,能一口气吃三个这样的大肉块。
吃了三个大肉块,他可没吃饱呢,不过是开胃菜。接下来,他不仅要把大席的菜都吃一遍,还要吃几个大馒头,喝一盆汤。
听我这么说,是不是也觉得,这位老大爷食量惊人?然而,这实在是很平常的事,当时人都这么能吃,尤其是劳力(青壮年男子)。
现在人吃到的饭菜,热量都很高,尤其是甜品和油炸物,所以大家不爱吃,或者说控制着吃,唯恐吃多了。但是,对于几十年前的人来说,甜品和油炸物都是稀罕物,人们就特别爱吃,根本不怕吃多,因为数量不够。
说起吃馒头,现在人吃三四个都觉得多。但是,对于出苦力的底层人而言,这几个馒头不值一提。
当年我父亲那一辈的人,他们吃馒头,三个是打底,多了的可以吃五六个。那会儿的馒头,是实打实的馒头,比拳头大,不是今天这种小的馒头,一捏就没了。
听我奶奶说,以前我爷爷参与新汴河挖掘,一顿饭能干掉五六个大馒头,还得吃不少菜。不吃饱的话,根本没力气干活。挖掘新汴河,当时没有任何机器,挖土、运土、推土、填土,全都是靠人力。
而有些人吃馒头,不是论个数,而是论胳膊和扁担。
稍微厉害的人,能吃一胳膊的馒头,就是馒头从肩膀那里开始摆,一直摆到手,满满一胳膊的馒头,起码有七八个。而最厉害的人,是能吃一扁担的馒头。扁担很长,摆满馒头,起码有一二十个。
我看过吃一胳膊馒头的人,但吃完一扁担馒头的人,我只是听说过,没亲眼看过。
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可能不知道,长期缺乏营养的底层劳动力,究竟有多能吃。
其实,从一些动物身上也能看出来。长期挨饿的流浪狗,如果你去喂,它能把肚子吃得圆滚滚,几乎要炸开。它的饭量,比正常两个人都要大。因为长期挨饿,滋味很不好受,所以一旦有机会吃饱,它会尽可能多吃。
所以,对于武松这样的壮汉而言,一顿饭吃个四斤肉,喝几瓶啤酒,实在不算多(宋代酒是低度酒,跟今天的啤酒差不多。当时一碗酒,可能也就是三分之一瓶酒的量,十五碗酒,也就是五瓶啤酒)。
像吴用和三阮,四个大汉,能吃三十斤羊肉,两只鸡,一大瓮酒(注意不是很快吃完),真不多。即便放在今天,有些人吃着烧烤,喝着啤酒,慢慢吃,不急不躁,也能吃几十串,再喝上十来瓶啤酒。
当然,还有一点得说,古代底层人都吃不饱,他们养的鸡也不会有多大、多肥。名为“肥羊”“肥鸡”,实际上可能也不会有多大。
简而言之一句话:古代底层劳动力长期吃不饱,缺乏营养,甚至吃不上鸡鱼肉蛋,他们饭量是非常大的。一旦吃上好酒好肉,饭量还会更大一些。
在水浒中,好汉们食量,在今天看来很惊人,但在当时来说,是非常正常的。水浒作者这么写,完全是写实,既不是夸张,也不是要突出好汉,更不是想象。
因为都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