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博物馆(五):大同古城、墓葬习俗、恒州平城

牛爷大走四方 2025-02-25 16:57:02

(续接上文、胡风汉韵、平城魏碑)

墓葬习俗。中国古代信奉“事死如生”,故重厚葬。北魏定都平城后,鲜卑墓葬亦渐趋同汉制。大同北魏墓葬众多,既有规模宏大的帝王陵冢,也有随葬简单的平民墓穴,可谓当时社会的缩影。枕山际水的永固陵园,著名的司马金龙墓和宋绍祖墓以及马铺山南的王公贵族墓,似乎是无言的史著,记录着北魏时代民族大融合与社会繁荣的盛况。沙岭壁画繁缛华丽,家居野宴,车马出行,庖厨炊作,伎乐百戏,林林总总,一派现实世界的写照,展现了鲜卑民族的生活风情。

尉迟定州墓石椁·北魏。2010年9月出土于大同市阳高县王宫屯镇电建工地。石椁为砂岩质,由若干大小不等的构件拼装而成。

造型仿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单檐硬山顶,前廊后室,面阔三间。覆盆式柱础上八边形廊柱四根,柱头大斗上承斗拱。

虽为葬具,却再现了北魏建筑的民居样式。

墓志&墓碑&瓦当·北魏

(上)封和穾墓志·北魏正始元年(504),(左)韩弩真妻王亿变墓碑·北魏兴安三年(454),(右)比丘尼昙媚造像碑拓片·北魏

文字瓦当·北魏

瓦刻文字·北魏

瓦刻文字·北魏

记事碑造像题记篇。展示的记事碑记载了北魏帝王祭祖、巡视、宗教信奉等重大的政事活动,造像题记反映了当时平城地区朝野的佛事活动情况,两者承载的大量信息,对研究北魏的政治、宗教、文化等各个领域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墓志墓砖铭篇。墓志铭和墓砖铭是置于墓室载有逝者生平传记的刻文。在大同发现的北魏平城时期碑刻就有为数不少的墓志和墓砖铭文,不仅补北魏史志的不足,而且对揭示魏碑源流、研究平城魏碑的书法艺术发油裨益。

瓦当文、瓦刻文、墨书题记·北魏

“龙门二十品”选自龙门石窟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内容以表达造像者祈福消灾为主,其书法艺术在汉隶的基础上发展演化,形成端庄大气、刚健质朴的隶楷兼备的独特风格,是北魏书法艺术的精华和代表之作。

“瓦文墨书篇”。北魏平城时期瓦文、墨书形式多样。平城遗址出土的“大代万岁”、“皇魏万岁”等皇家文字瓦当,或楷或隶或篆,各呈其妙,展示了当时瓦当之作的高超艺术水平。明堂和操场城宫殿遗址的瓦刻文字为工匠题记,行笔或流畅或朴拙,反映早期魏碑的雏形。司马金龙墓木板漆画题字以方笔楷书写成,更具观赏和研究价值。

“郑道昭与平城魏碑”。郑道昭(?~515)是北魏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书法家。在平城、青州、平度一带留下众多碑刻和题记,书体体高气逸,堪称妙品。其书刻《郑文公碑》,碑体雄浑凝重,体势多变,是魏碑精品。云冈石窟20窟发现的《比丘尼昙媚题记》,书体方圆相济、宽博雄浑,与《郑文公碑》相类,结合在云冈石窟6窟窟门内壁东侧发现的“道昭”二字题名可以推证,郑道昭曾在武州山石窟寺替比丘尼昙媚书写发愿文。其书法水平当与生活在平城的崔宏、崔浩、刘芳、卢玄、崔挺等著名书法家齐名。由于其处在迁都洛阳的历史节点和孝文、宣武两朝的仕宦经历,是平城魏碑向洛阳传播和发展的重要传播者,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魏碑的发源地在平城。

司马金龙墓铭·北魏

元淑墓志·北魏

司马金龙妻钦文姬辰墓铭·北魏

封和穾墓志·北魏

孙恪墓铭、韩弩真妻王亿变墓碑、申洪之墓碑·北魏

墓砖铭、陈永夫妇墓铭、司马金龙墓漆屏风画榜题·北魏

北魏文学风格粗狂、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脍炙人口的民歌《木兰辞》、《敕勒歌》、文采飞扬的文赋《水经注》、《鹿苑赋》反映了当时的精神风貌和时代特征。

敦煌公宋绍祖。宋绍祖是敦煌宋氏大族后裔,北魏太延五年(439),太武帝灭北凉国,随家族徙至平城,官至幽州刺史,封爵敦煌公,太和元年(477)卒。其墓2000年发现于雁北师院工地。墓中出土对的精美石椁,为仿木构三开间单檐悬山顶式前廊后室建筑,再现了北魏民居瓦屋样式;仪仗陶俑排列有序,充分展现了王公贵族出行阵容的威严尊崇。

彩绘陶镇墓兽·北魏

彩绘陶人面镇墓兽·北魏

彩绘陶镇墓武士俑·北魏

镇墓武士俑·北魏

石雕门框。2013年大同东信广场北魏墓出土。石雕门框为长方形,由门楣、门柱、螭首门枕石三部分组成。砂岩石质,造型简洁,雕刻细腻。

门楣雕五朵精美莲花门簪,两门柱上以对称的长方形线条为装饰。

门枕石呈长方形,前部雕螭首,怒目圆睁,鼻孔高凸,獠牙外翻,给人以凶猛威严之感,是北魏石窟艺术精品之作。

宋绍祖夫妇墓俑群。这组俑群2000年在雁北师院工地宋绍祖夫妇墓出土,是墓主人出行仪仗队列的再现。

整个队列有骑马武士俑、甲骑具装俑、仪仗俑、披铠步兵俑、牛、马、牛车等。以墓主人乘坐的华美牛车为中心,武士俑与先导车前引,重骑兵与鞍马殿后,组成了一支声势浩大的出行队伍。

彩绘陶马·北魏

这组陶器出土于大同地区北魏墓葬。器物成垒主要为泥条胎筑和轮制。造型优美、器形多样,有矮领罐、盘口罐、平沿罐等,纹饰丰富,忍冬纹、戳刺纹、水波纹、划弦纹、方格纹、麦穗纹等,体现了北魏时期平城生活的丰富多样。

恒州平城。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平城改为恒州。不少贵族耆老怀念鲜卑旧俗,抵制汉化,羁留旧都,平城经济文化发展缓慢,“胡化”之风抬头。仅数十年间,平城脱离社会主流,丧失其重要地位。恒州时期,民间崇佛活动仍热情高涨,云冈石窟晚期的“秀骨清像”风格形成,至今依然动人心弦。北魏末,先是柔然进逼,继而六镇之变,恒州陷入长期战乱。526年,一代帝都平城,在战火中沦为废墟。8年后,北魏王朝终结。

釉陶壶·北魏、釉陶罐·北魏

陶罐·北魏

(左)陶灯盏·北魏、(右)陶钵·北魏

陶俑·北魏

(左)陶壶·北魏、(右)陶灯·北魏

石雕螭首门枕石·北魏

(左)陶灯·北魏、(右)石灯·北魏

陶钵·北魏

陶罐·北魏

石托盏·北魏

木梳·北魏

陶壁雍砚·北魏

(未完待续·辽金西京)

2024-04-13

0 阅读:4
牛爷大走四方

牛爷大走四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