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陀涅槃之前,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教诲,其中就涉及到了戒律如何统一的问题。
然而,由于阿难尊者的一时疏忽,关于“开缘”的部分并未听清,从而给后来的佛典结集埋下了一个潜在的难题。
这个问题便是“随方毗尼”问题:对于杂碎戒,不同的地方可以有不同的随缘方式。
而在这些争议中,吃肉的问题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
在南传佛教的巴利语系中,僧团至今仍然坚持托钵乞食,对于食物采取的是随缘而不攀缘的态度,也就是说,他们给什么就吃什么,但严格遵守过午不食的清戒。
而在藏传佛教的高原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他们不得不食肉,不过他们在食用动物之前会进行度生的仪轨,以示对生命的尊重。
在汉传佛教中,自梁武帝所著的《断酒肉文》起,一律倡导食素。即使是三净肉,也是严禁食用的。
所谓的三净肉,就是指:眼不见杀、耳不闻杀、不为己杀。五辛,包括大蒜、小蒜、葱、韭菜、洋葱(佛经叫兴渠),也是禁止食用的。
佛教强调以方便为究竟,注重修行实践和内在的修养。
佛陀虽然生前未反对吃三净肉,但在涅槃前确实说过“凡是肉,一切都不准吃”的话。这是因为佛教认为肉是腥秽之物,会影响修行者的清净心和道业。
同时,食素也可以帮助人们保持身体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素食作为自己的饮食习惯。
相传,星球上的人类原本居住在光音天,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那里的居民拥有翅膀,可以自由飞翔,而且他们的食物是一种名为“欢喜的心态”。
然而,由于美食的诱惑,人类的祖先们堕落到了地球上,平添了贪、嗔、痴、慢、疑等各种毛病,成了“段食”动物。
如今,修行就是要人们返璞归真,回归那种欢喜的心态,摒弃欲望,达到空灵的境界,从而证得人间大道。
正如那句古话所说:
大肚能容,不容天下腥荤之物;
笑口常开,单凭人间欢喜心态。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