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大家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遇到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时,我们可能会去压抑忽视这种感觉,然后通过想法把这种感觉合理化。
比如在职场,领导会经常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无理批评和指责,为避免发生冲突,选择压抑这些感受,告诉自己:“他只是对事不对人,不要太在意他的话。”尽管感受已经触发预警,但是我们还是选择相信自己的判断。 最近看到一条评论是这样说的,她说:“ 一直以来,我都太习惯篡改自己的感受,把自己的感受放在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
比如我在亲密关系中,当我感到对方的行为让我有些受伤,我往往会选择不说出来,而是告诉自己“我应该更理解他一些”。我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试图合理化对方的行为,但慢慢地,我发现这种方式让我变得越来越不快乐。”
其实我们习惯压抑自己真实感受而合理化去适应需求。是因为小时候你去讲自己对某件事的感受时,父母可能会“挑刺”,但是对你而言,感受到的“自己的表达不被允许”。
久而久之,就不相信自己的感受了。要知道一个人成长环境中,如果感受常常被忽视的话,就会习惯性地创造各种想法去合理化自己的感受,特别是带给自己的负面感受,越是这样,感受越被掩埋,一个人就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 之前看到武志红老师的一句话,我很有启发:“ 当你不能够尊重自己的感觉,过于信任自己的头脑,就会跟真实感受剥离,往往想得越多,越容易随大流。感觉都是个性化的,感觉都是你自己的,这个就是真实的生命。”
“真实的生命”的本质是接触自己的内在真实,比如你不喜欢喝咖啡,但非得说咖啡能提神醒脑就勉强自己去喝,这个其实就远离自己的真实,要用感觉和事物建立关系,而不是用思维去构建关系。
先表达「感受」而不是「判断」,要多问自己“此刻我觉得我的感受是什么”,“我的感受告诉我什么”,来慢慢恢复对自己感觉的信任,从而让自己和事物之间构成真实的关系。卡尔·罗杰斯曾经说过一句话:“ 成为真实的自己,意味着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被社会期望或他人的看法所束缚。” 坦诚地接纳自己感受,正视它,拥抱它,然后表达出来,捍卫表达感受的权力,只为成为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