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前感知到危机,将国家打包东迁,自己慷慨赴死换来春秋第一霸

钱越说史 2024-09-28 13:20:15

前806年,周宣王将王幾内的郑邑(今陕西华县西北)分封给自己的弟弟王子友,因邑而名为郑国。

初生的郑国不起眼到让人难以想起有这么一个国家。实在是说好听点郑国是一个依附于周王室的畿内诸侯国,说难听点那不过是郑桓公的私人采邑罢了,这样的采邑王幾内没有一百,也有八十,谁有那闲工夫了解你。

华山

就这么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国家,在郑桓公的治理下声名鹊起。据《史记·郑世家》记载:“(郑桓公)封三十三岁,百姓皆便爱之。幽王以为司徒。和集周民,周民皆说,河洛之间,人便思之。”

与之相反,周王室在周幽王不知死活的瞎折腾下,内有诸侯离心,外有戎人寇边,已经糜烂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

特别是废立王后、太子事件之后,郑桓公清醒地意识到,宗周随时可能会遭到西戎的全方位、饱和式打击。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临近镐京的郑国必然被波及,惨遭灭顶之灾。

鉴于此,郑桓公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郑国打包,整体向东迁移,逃离这是非之地。

但迁国毕竟不是发快递,可以随时打包,随时发送。这是一项较周平王东迁更难的系统性工程。至少周王室东迁,只是把都城从镐京迁往雒邑,整个搬迁过程都是在王幾之内完成,不涉及他国。而郑国的整体迁移,是完全抛弃故土,另找安生之地,其中牵涉的问题就要复杂得多。所以郑桓公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先在东方占据一块前沿阵地,为日后的整体搬迁打好基础。

丰镐遗址

可是问题又来了,东方虽然面积广袤,但经过历代周天子的分封,好地段已经被其他诸侯国占有,成为别人家的自留地,上哪去腾个位置出来给郑国立足?

这个难题让郑桓公直挠头,既然自己破解不了,那就只能求教专业人士。但那年头不像现在“专家”、“大师”满地走,想找个专业对口的大师指点下很难。

很幸运,一番分析下来还真让郑桓公找到了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一千年,后晓五百年的专家级战略大师——大周太史伯。

郑桓公亲自上门,恭敬的向太史伯讨教:“王室多故,余惧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

许是长久无人问津让太史伯闲得慌,见身为朝廷大员的郑桓公态度谦恭,谈性高涨,详细的为郑桓公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得出的结论是:“王室将卑,戎、狄必昌,这是难以逆转的局势。实力大损的王室,难以再在宗周立足,必定东迁成周。”建议郑桓公抢先一步把国家迁移到中原核心——洛邑之东、黄河之南的那块区域去,以图后效。

这是嘛意思?那地段属于周王朝境内的黄金地段,房地产开发商林立。自己过去鸠占鹊巢,一个不好会被群起攻之,引发国际大官司的。

郑桓公像

看郑桓公不开窍,太史伯进一步分析:“那一带小国林立,最大的是东虢国和郐国。虢叔、郐仲贪婪、好利。如今,您身为主管征发徒役、劳役以及田地耕作的王庭司徒,位高权重。如果献以厚赂,以王室多难为由,请求将妻、子、财物寄放到那里,虢叔和郐仲看到您正当权,必定会答应划拨土地给您。一但周王室混乱而衰败,这些人骄侈贪婪,必然会袖手旁观,到时率军奉天子之命去讨伐他们,定会大获全功。”

虽说太史伯说的头头是道,可郑桓公还是有自己的顾虑,毕竟这属于高难度、精细化操作,一个不小心就会万劫不复。更何况郑桓公自己心中也有意属之地。

于是他问太史伯:“南方不可乎?”

太史伯认为万万不可。江汉地区是是楚国既定的自留地,为此已经和周王室数次交锋,一但王室衰落,这一地区必定会被楚国收入囊中。郑国这小胳膊细腿还是不要去趟这浑水为好。

汉江襄阳段

江汉地区不行,那咱往江汉北边去好了。郑桓公抛出自己的备选方案:“谢西之九州,何如?”

所谓谢西之九州是指南申国(南申是在古谢国地盘上建立的,申都为古谢之都)以西的南阳盆地西侧地区,属于新开发的蛮荒之地。太史伯认为郑国没那个好胃口去消化,因此回答:“其民沓贪而忍,不可因也。”

看郑桓公要化身十万个为什么的趋势,太史伯直接上结论:“如果您不想与那些狄夷为邻,共谱一曲边疆大开发的赞歌。这大周天下只有谢、郏之间能安居,因为‘其冢君侈骄,其民怠沓其君,而未必周德。’一但有变,属于最容易夺取,最容易安定民心,以期作为长期立足的地方。”

于是,恍然大悟的郑桓公对虢、郐两国施以重赂,不动声色地在虢、郐之间获取了一处兼具避难和拓展功能的上佳土地。随即在郑国太子的率领下,开始大规模的人口和财物迁移,逐渐完成郑国的搬迁工程。

这一事件,史称“桓公寄孥”。

心事一了,身为周王室的司徒,郑桓公以无畏的姿态直面即将到来的灾变,为保护周幽王战斗到最后,身死戏水之畔。

烽火戏诸侯

郑桓公的这种“彼以国士报君”的行为,最终收获了周平王“君还以国士待彼”的嘉奖。他的儿子郑武公在王室东迁被任命为王庭执政——卿士。

而东虢国和郐国这两个见死不救的没良心家伙,在周王室的默许下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不过这个惩罚的代价有点大,前769年、前767年先后被郑武公以侍王不恭为由发兵攻灭,顺带着连累了周边的几个小国被一同吞并。

获取大片领土之后,郑国顺利的由畿内诸侯转换为幾外诸侯国。为巩固统治,寻求进一步开拓,郑武公在郐国故都南侧修建起一座宏伟的新城,取名“新郑”,将国都由寄孥时的京邑迁到新郑。

新郑一角

随后推行“武公之略”,释放商奴,发展工商,繁荣经济;开发滩涂,发展农桑,强国富民;兴建乡校,教化民众,广集民意;扩建城邑,整军顿武,巩固国防。短短二十几年,郑国不但在虢郐故地上站稳了脚跟,并且拥有不逊于周边宋、卫、鲁等传统强国的实力。在郑庄公手里走上巅峰,成为春秋时代第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霸主。

0 阅读:70

钱越说史

简介:一起聊聊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