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临终前,求她答应一件事,41年后,四个继子争相尽孝她

水笙的事呀 2025-03-13 11:16:53

(本文原创首发,全网维权,侵者必究)

口述:孟湘琴

整理:水笙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1

奶奶去世后,家里又一次陷入困境。

继奶奶冥思苦想,终于想出来一个办法可以挣钱贴补家里。

她父亲会编织,经常编点藤筐藤篮或者芦苇席子去集市上卖。

从小到大,她一直帮着父亲忙乎,因此,这种手艺她也会。

说干就干,一有空,她就拿着镰刀村前村后到处找可用材料,没几天,藤条与芦苇杆子就堆满了杂物间。

然后,她利用晚上时间或者下雨天不停编啊编,原本就粗糙的双手,一段时间下来,变得更加粗粝不堪。

每逢集市,她就挑着成品去卖,多少能换点钱回来。

时间长了,村人有需要就会找上门,附近村子里的人也不时来买。

继奶奶的手艺好,价格也公道,为人又热情,逐渐的,这项收入减轻了家里不少负担。

我父亲与二叔三叔小叔他们,就靠着这点副业,再也不用饿肚子。

父亲与二叔读书到初中毕业才回家。

这在当时的农村娃中,已经算是高学问了。

如果继奶奶看得到以后农村娃会有机会考取大学改命运,她拼死也不会让父亲他们回家种地。

只可惜,由于历史原因,她没那种意识。

不过三叔与小叔赶上了好时机,都靠读书实现了阶层跳跃,这是后话。

继奶奶的编织活一直延续到八十年代分田到户才停止。

我们家人口多,一下子分到了十三亩地,这可把全家乐坏了。

农村人最擅长的是种田,现在地到了自己手里,终于可以大刀阔斧大干一番。

当时我爷爷被提拔成了大队书记,整天有处理不完的公事。

他要开会,要接待上级各路干部来检查,要处理邻里各种纠纷,甚至婆媳吵架,也要他来裁决。

总之,他这个大队书记当的不轻松。

因此,家里的事他没时间过问,所有事落到了继奶奶一人身上。

她带着父亲与二叔没日没夜在地里忙活,由于过度劳累,人一天比一天黑瘦。

父亲看着舍不得,力劝她不要这么拼命,继奶奶一笑说:

我不做怎么办啊?你们兄弟一个一个长大了,马上都要娶媳妇,我要多挣钱替你们盖房子啊,总不能都挤在那三间破屋子里吧。

父亲听了,心里实在不好受,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因为继奶奶说的是事实。

他已经21岁,二叔也19岁,在当时的农村,都到了适婚年龄,盖房子已经迫在眉睫。

02

在继奶奶操劳下,家里一口气盖起了四间大瓦房,准备给我父亲与二叔娶媳妇用。

1983年,22岁的父亲娶了我母亲。

过了两年,二婶也进了我家门。

这两位儿媳都是继奶奶亲自挑选的。

不得不说,她的眼光很好。

我母亲与二婶都是属于勤劳能干善于持家的好女人。

完成了两个儿子的婚姻大事,继奶奶很明显的松了口气。

我三叔与小叔她倒是不怎么担心。

三叔已经考取了师范大学,有了铁饭碗,还愁他找不到好老婆吗?

至于小叔,她更不用操心。

这小子岁数最小,长得也最好看,脑瓜子也灵活,高中时成绩一直优秀,考上大学是迟早的事。

事实正如继奶奶所料,赶上好时机的他复习一年后,成功考取了一个重点大学,毕业出来分配在了省城一个大单位,是全家最有出息的一个。

截止1997年冬,我父亲四个兄弟都成了家,并且有了自己的孩子。

当小叔结了婚生下小堂妹的那天,继奶奶紧绷着的神情终于彻底放松,她笑了,满脸的皱纹就像秋天里盛开的菊花,灿烂而凛然。

她特意去奶奶的坟上告知:

迎花啊,你交给我的任务完成了,4个儿子都很好,都很有出息,4个儿媳妇也没有令人失望,都能撑得起自己的小家庭,这下你可以放心了吧?

两位老人前几年先后走了,走的很安详,因为子孙后代过得都很好,他们没什么可牵挂的。

迎花啊,你说奇怪不?以前担子重事情多,我忙起来浑身的劲。

现在老的小的不要我烦心了,这一闲下来,我怎么感觉浑身不得劲呢?

人啊,真是贱骨头,以前总盼着能过上好日子,如今好日子就在眼前,居然不知道怎么去享受了……。

03

继奶奶从奶奶坟上回来,就大病了一场,全家吓得魂飞魄散。

当天夜里她发起了高烧,眉眼不睁,一直说着胡话,喊她她也不睬。

爷爷吓坏了,鞋子都没来得及穿,就跑去了我家喊父亲,二叔随后也赶到。

两人一看这情形,立刻开着拖拉机送奶奶去了县医院。

三叔就在本县,小叔从省城连夜赶了过来。

在大家心里,继奶奶就是全家的定海神针,千万不能出什么事。

第二天经过医生的一通检查,确定是重感冒引起的心肌炎,不过问题不大,住院观察几天,服点药就行。

听医生这么说,全家悬着的心这才放下。

可闲不住的继奶奶哪里肯住院啊?她感觉稍微好一点就要回家,说家里一大群鸡鸭鹅没人服侍。

爷爷说:

春荣啊,你累了半辈子,你就听孩子们话,老老实实在医院里住着,我现在就回去把那些鸡鸭鹅卖了,省得你一天到晚的挂念。

继奶奶急了,她忽地坐起身子道:

你可不能卖,那八只母鸡正下蛋呢,你把鸡卖了,我孙子孙女吃啥?

那两只鹅是留着看门的,我都跟它们产生感情了,你要是卖了,我就把你这老头子撵出去。

还有那一群鸭子,更是不能卖,一年到头孩子们吃的咸鸭蛋和皮蛋,都靠它们呢。

你们听听,这就是我的继奶奶,无论何时,她心里装的全是一大家子,唯独没有自己。

我父亲与叔叔们四个听完,都不约而同红了眼眶。

这样子的好继母,到哪里去寻啊?这世上还能找到第二个吗?

父亲走上去安慰道:

妈,你放心吧,爸是吓唬你玩的,你在医院好好养病,我们那么多人呢,我会安排好一切,家里和医院里都会留人。

爷爷眼一瞪:

我可不是说着玩的,那些鸡鸭鹅不卖掉,你妈永远不会老实住院,估计一天要念叨一百遍回家。

继奶奶一看不好,老头子要发挥自己雷厉风行的官派作风,她立刻投降道:

行了行了,只要你不卖我的鸡鸭鹅,我就不再闹腾出院。

众人一看,笑了。

果然,老夫妻之间最懂对方死穴,一捏就准。

那次,继奶奶被迫住了十天院,终于缓过了一口气,身心得到了很好的调整。

04

2010年,72岁的爷爷得肺癌去世,全家悲痛。

安葬了爷爷,奶奶的去留成了问题。

小叔最积极,他一定要把奶奶接去省城住。

三叔嚷嚷:

你家太远了,妈上我家去最好,我住在县城,她想老家了,随时可以回来看看。

二叔道:

你们兄弟俩争啥呢?妈哪里都不去,以后就由我与大哥轮流养着,我们就住在村子里,她老人家不用背井离乡。

三叔与小叔不干了,与二叔争论:

二哥,你这说的啥话呢?妈上儿子家住,怎么就变成了背井离乡了?好事从你嘴里说出来,怎么如此凄惨?

奶奶哭笑不得道:

你们别吵吵了,我哪家也不去,我就喜欢待在自己老房子里,就喜欢跟我的一群鸡鸭鹅在一起。

平时你们忙你们的,有空来看看我,我就心满意足。

这时,沉默良久的父亲站起身表态:

我是老大,而且家里房子多,妈的养老就应该我来负责,你们谁也别争谁也别抢。

咱妈这辈子的辛苦,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我比谁都清楚。

说到这儿,他转过头看着奶奶道:

妈,你都70岁了,你还不让我们尽孝心,要等到何年何月呢?

你29岁来到我们家,为了我们兄弟四个,你付出了你的所有,我们如果再让你一个人住,还不被村里人骂死?

即使他们不骂,我们心里过意得去吗?你想让我们兄弟四个一辈子良心不安吗?

妈,你就顺了我们吧,好不好?

说着说着,父亲的声音开始哽咽,眼里泪光闪闪。

是啊,最知道继奶奶辛苦的人,的确只有他了。

记得有一次农忙,继奶奶没天没夜插秧八天,等到收工,她的双手双脚几乎泡烂,父亲在边上看得清清楚楚。

父亲的哽咽,引得一屋子人沉默。

过了一会儿,四个儿媳妇也上阵做她的思想工作,我母亲说:

妈,你如果舍不得这群鸡鸭鹅,可以都带到我家去,我家房子多,后面那四间老瓦房空着也没用,正好可以把它们圈养在里面。

可能正是这段话打动了继奶奶,她终于同意搬走,她说:

你们不要争来抢去的了,你们都是有孝心的好孩子,不枉我辛苦一场,不过,我只想搬去老大家。

第一,他家地方大,有空房子。

第二,他也是老大,父母在他家养老,天经地义。

老二老三老四,你们有空就上你大哥家看我,我想去你们家,自然也会住上一阵子,但我的大本营就设在老大家,我这样的决定,你们同意不同意?

老人都让了一步了,小辈们还有谁敢反对啊?

在一阵欢呼声中,此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如今时间又过去了15年,奶奶85岁了,身体依然健康,精神很是矍铄,出出进进乐乐呵呵的。

我家真的成了她的大本营,她一直养着一群鸡鸭鹅。

每次三叔小叔来看她,临走的时候,都会让他们带点鸡蛋鸭蛋给孙子孙女吃。

过年的时候,我家最是热闹。

三个叔叔拖家带口全来我家聚餐,上座坐着奶奶,二三十口人围着一张大圆桌,说说笑笑,觥筹交错,热闹非凡。

村里人经常感叹:

要说哪位老人过得最幸福,非春荣奶奶莫属。

别看她一辈子无儿无女,谁的福气都不如她。

是啊,我继奶奶是最有福的了。

她这辈子,一直在为别人着想在为别人忙碌,其实,她如今所有的得到,都是她曾经的付出。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这句话放在她身上,是最合适不过,你们说呢?

(完)

0 阅读:0
水笙的事呀

水笙的事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