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七岁时,父亲买木料途中意外去世,母亲代替他孝敬爷奶多年

水笙的事呀 2025-04-03 11:10:49

(本文原创首发,全网维权,侵者必究)

口述:胡冬梅

整理:水笙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1

我出生于1968年的冬天,正是梅花绽放时,因此,父母替我取名冬梅。

母亲生我时伤了身子,从此再也没怀上过。

虽然只有我这么一个女儿,可父亲毫不在意,用他的话说:

家里条件那么苦,有一个孩子就够了,咱们用心培养,长大了一样会孝敬我们。

母亲却是过意不去。

以前的年代,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她曾试探着提出与父亲离婚,让他重新娶一个延续香火,被父亲拒绝,他劝母亲:

你舍得冬梅有个后妈啊?再说了,我大哥家和小弟家都生有几个男孩子,胡家接代的多着呢,不差我家一个。

这番话成功说服母亲,她可不想让我受后妈的罪,以后她再也没提过此类话,踏踏实实跟着父亲过日子。

母亲感念父亲对自己的好,自然而然,对爷爷奶奶就分外孝顺。

爷爷奶奶也不像别的老人那样重男轻女,并不因为母亲只生了一个女娃而看轻她。

相反,每每看我母亲难过,还出言安慰,这让我母亲更是心怀感恩。

只要她有空,就会去爷爷奶奶家帮着洗洗刷刷缝缝补补,把两位老人伺候的舒舒服服。

家里烧一口好吃的,母亲就会先盛一碗起来,让我送过去给爷爷奶奶吃。

爷爷奶奶可高兴了,逢人就说:

虽然我只有三个儿子没有闺女,可我二儿媳妇,比闺女还贴心呢。

爷爷奶奶不但夸我母亲,对我也极好。

每次我去,他们看到我就眉开眼笑,拉着我到里屋,到处找东西给我吃。

那个年代里,农村人条件多数艰苦,哪里有什么好吃的?顶多有一颗煮鸡蛋或者一把炒瓜子或者红薯干之类的。

只要我去了,奶奶就会把这些塞给我,还关照我说:

你就在里面吃,不要出来,省得你哥哥弟弟们看了馋。

大妈与小婶经常会说爷爷奶奶偏心,不疼孙子疼孙女。

奶奶笑骂:

我这辈子生三个儿子没有闺女,你们又给我接二连三的生下五个孙子,这唯一的孙女,还不许我疼啊?

其实大妈和小婶只是嘴巴上说说而已,她们也一样的疼我,一样的对我母亲所作所为由衷敬佩。

因此,在我7岁之前,所有的记忆都是美好的。

虽然家里条件艰苦,住着茅草屋子吃着粗茶淡饭,可我的快乐不比任何人少。

02

1976年,父母打算盖新房。

我们一家三口住的两间茅草屋,还是爷爷奶奶手里盖的。

由于年代长远屋子低矮,里面既阴暗又潮湿,什么老鼠啊土鳖子蟑螂到处跳,而且屋顶漏雨厉害,怎么修也修不好。

他们打算盖三间高一点的土坯墙,顶上花点钱买瓦盖,这样一来,就不用担心稻草烂了漏雨了。

计划好了后,父亲托人买来一堆瓦片,又与母亲两个人,利用空余时间,自己脱了很多土坯晒干。

这些准备工作做好,余下的就是买木头了。

以前盖房子,房顶需要大量木头做横梁椽子檩条等。

某一天,父亲找了队里一辆拖拉机,去五十里外一个集镇上去买,据说那里的木材便宜,结果,回来的半路上出了事。

由于绳子没有扣牢,拖拉机一路颠簸,把堆高高的木料颠散,父亲随之滚落下来……。

噩耗传到家里,母亲一口气没上来晕了过去。

她再也想不到,夫妻俩高高兴兴的准备盖新房,却就此成了永别。

父母感情一向好,突然失去了挚爱,母亲哪里受得了这个打击?

她每天昏昏沉沉浑浑噩噩,连我都不知道照顾。

看着好好的一个儿媳变成这样,奶奶强压失去儿子的悲痛,踮着小脚跑来我家照顾我与母亲。

她知道母亲这是急火攻心,需要人开导,于是,她苦口婆心劝。

可母亲根本听不进去,眼睛直瞪瞪看着门口一堆堆土坯出神。

我那时已经7岁,依稀懂得了生离死别的含义。

如今父亲不在了,母亲又像换了一个人那样陌生,我心里害怕,趴在奶奶怀里一个劲哭。

奶奶抱着我也跟着流泪不止,嘴里嘟囔:

老天啊,你把我二儿子收去,可让她们母女俩怎么活啊?

03

爷爷奶奶发话,让我大伯大妈小叔小婶带着我母亲去看医生,只要能看得好,无论花什么代价都行。

可是,寻医访药五个月,母亲病情仍然没有起色。

奶奶病急乱投医,跑到邻村请来一个神 婆来我家,她一阵胡说八道作妖做法,被我大伯与小叔撵走。

这时,我外婆与我大舅上门,要把我母亲带回娘家去住。

奶奶舍不得,外婆说:

亲家母啊,我感念你对我女儿的好,可她今天这个样子,我怎么能忍心让她一直拖累你呢?

我带回去住一阵看看,说不定换个环境,不睹物思人,她能清醒过来。

奶奶一听这话,感觉在理,遂同意了这个要求。

外婆与大舅想把我也一起带走,爷爷奶奶舍不得,他们说:

胡家就这么一个孙女,你们放心,我们绝对不会亏待她的。

我记得那天母亲走的时候,好像清醒了点,她看着我直哭,我也跟着哭。

母亲走出村口时,我追出去老远,最后被大伯抱回了家。

母亲回外婆家后,我就搬去了爷爷奶奶家生活。

家里突遭变故,我一下子由一个快乐的小女孩,成了一个整天哭哭啼啼的孩子。

不见了我的父母,离开了我熟悉的家,我心里很没有安全。

虽然爷爷奶奶和大妈小婶们对我很好,可是,我仍然不习惯。

白天还好,一到天黑,我一会儿喊着要爸爸,一会儿喊着要妈妈,有时候会跑到我家两间破房子前一坐就是半天。

我小小的心里搞不明白,怎么我家突然之间就变了?

奶奶心疼我,变着法子做好吃的给我吃。

大妈也心疼我,特意跑去镇子上,买来一块好看的花洋布,替我做了一件新棉袄。

小婶则是把我带去她娘家玩了三天。

她娘家父亲是专门做糖葫芦卖的。

看着那一串串通红的糖葫芦,我的心情瞬间愉悦了起来。

好吃的东西,永远对孩子有致命的诱惑,我自然也不例外。

看我目不转睛的盯着糖葫芦,小婶笑着说:

冬梅,你尽管拿了吃,没人会说你。

一串甜甜的糖葫芦下肚,我的悲伤好像冲淡了不少。

八岁时,我上学了。

三个堂哥带着我夹着书包每天撒着欢跑向学校,放学了,再疯跑着回来。

到了一个新环境,认识了许多新朋友,加上一大家子对我的关心与迁就,慢慢的,我走出了失去父亲离开母亲的悲痛。

04

母亲被外婆与大舅带走的第二年,突然有好消息传来,她的病大有好转。

原来,我外婆村子里有一个下放来的老中医,他听了我母亲的遭遇后,一口断定她的病能看好。

然后他就开了一张方子,外婆半信半疑,照方抓药熬着给母亲慢慢喝。

也不知道是这药真的起作用,还是母亲离开了跟父亲共同居住的地方不用睹物思人,吃了五个月药,她真的清醒了过来。

又连续吃了三个月,母亲的病彻底根治,就跟正常人一样。

那天放学,我跟着三个哥哥一个堂弟,拎着书包野丫头一般风驰电掣往家跑。

上学时奶奶关照我,说她今天做了好吃的米糕等我回家吃。

一想到吃,我浑身带劲。

学校离村子有两里路,我跑的比谁都快,就好像有轻功一样,一眨眼就到了家。

推开奶奶家院门,发现里面挤满了人,我瞬间愣住,睁大眼睛看着他们,不知道又发生了什么事?

这时,母亲挤开人群,来到我面前一把把我抱在怀里,一边哭一边喊:

闺女啊,想死妈妈了,妈终于见到你了,妈以后再也不离开你了……。

我是认识母亲的,毕竟才分别一年。

她一来到我跟前,我就认出来了,只是我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她连哭带嚎勒进了怀里。

母亲的哭声,勾起来我久远的记忆,一阵悲伤袭来,我突然也张开嘴巴抱着母亲哇哇哭了起来。

奶奶跟着直抹泪,嘴里喃喃:

病好了就好,病好了就好,冬梅有妈妈疼了。

几天过后,母亲决定,不回外婆家,她要带着我在奶奶家生活。

外婆哭着劝:

闺女啊,你才三十岁,这么年轻,你不能守一辈子寡啊。

母亲说:

妈,我想通了,我这辈子不会再嫁人。

第一,我已经无法生育,好好的人家谁会要我?不好的人家我也不想嫁。

第二,我离不开冬梅,她是我唯一的女儿,如果我带着她嫁人,她受委屈我舍不得。

第三,公婆一直对我不错,拿我当闺女疼,二奎(我父亲)走了,我要代替他尽孝。

外婆与大舅被母亲说服,点头同意。

爷爷奶奶听说母亲愿意留下来,高兴坏了,立刻吩咐大伯与小叔找来工匠,用以前的材料,替我家盖好了三间宽敞的土坯房子,完成了我父亲的夙愿。

房子盖好,母亲把爷爷奶奶都接了过去住。

母亲说到做到,她真的一辈子没嫁人,一直服侍到爷爷奶奶去世。

我大学毕业结婚生子,她又来到我家帮着带孩子做家务。

孩子大了后,她硬要回农村,我哪里舍得?要她就留在我身边生活,可她不肯,她说:

我还是住在农村舒心,老家有你的大伯大妈,还有你的小叔小婶,他们都是我的亲人,我去村里住,不孤单的。

我要是想你们了,我会来你家住一段时间。

对于母亲的故土难离,我表示理解,只能答应,大不了我经常回去看看他们几个老人。

母亲73岁时跌了一跤住院一个月,她这才同意来我家养老。

如今她78岁了,精神仍然矍铄得很,有时候回忆往事,她会对我幽幽说:

冬梅啊,我好想你爷爷奶奶,好想你父亲,也想你的大伯大妈,不知道他们在那边好吗?

想想我这辈子真幸运,能嫁给你父亲,难得你父亲一大家子喜爱,这辈子算没白活。

如果真有下辈子,我还是愿意嫁给你父亲,还是愿意做胡家的媳妇儿。

是啊,想想我母亲这辈子,她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

她的不幸,是自己早早失去生育能力,早早失去丈夫。

她的幸运,是嫁进我爷爷奶奶这厚道人家,又被外婆大舅善待,又遇到了一位好中医。

但愿我母亲,来世不再有苦难,但愿我们这一大家子,下辈子还能做一家人。

(完)

0 阅读:1
水笙的事呀

水笙的事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