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真的杀死了亲哥赵匡胤?72年后,一个官员讲了一种说法

徐庶阅览过去 2025-04-23 20:54:56

赵匡胤和赵光义兄弟俩之间到底发生了啥,这一直都是个让人挠头的谜团。

这故事得从976年说起,赵匡胤驾崩的前一晚,他跟赵光义俩人在宫里单独待着。当时啊,烛光忽明忽暗的,从外面看,赵光义的身影一会儿靠近一会儿躲开,而赵匡胤拿着柱斧戳着地,嘴里还念叨着“好做,好做”。就这么个场景,好多人就觉得这里面有猫腻,怀疑赵光义是不是把他哥给害了,这就是有名的“烛影斧声”,成了赵光义弑兄说法的核心依据。

还有个事儿叫“金匮之盟”。宋太祖赵匡胤的生母杜太后病重的时候,立下了个遗命,说赵匡胤死了之后把皇位传给赵光义,赵光义死了再传给赵德昭或者赵德芳。赵普把这事儿记下来,藏在了金匮里。等赵光义继位之后,就拿出这个盟约来证明自己继位合法。可这盟约到底是真是假,好多人都怀疑,说不定是赵光义继位之后才补上的呢。

这“烛影斧声”和“金匮之盟”就成了历史记载里的两大争议焦点。可过了72年,有个叫田况的人,他是宋真宗时期的官员,在《儒林公议》里写下了不一样的说法。

田况说啊,“太祖承五代易姓之后,知人心未固,以太宗身试险难,有英睿之断,可以主天下”。啥意思呢?就是赵匡胤觉得,五代以来政权老是换来换去,人心还不稳,赵光义这人经历过不少危险事儿,有英明果断的判断力,能坐稳天下。从传位动机来看,赵匡胤觉得赵光义能力更强,能稳定政权动荡的局面,把统一大业继续下去。从政治考量来说,赵光义在军政方面威望更高,能压制住那些功臣集团,毕竟“杯酒释兵权”之后还是有些隐患的,而赵匡胤的儿子那时候年纪小,根基也不深。

其实啊,从一些事儿也能看出赵匡胤生前好像就在给赵光义铺路。比如说,赵光义被封了晋王,还掌握着禁军。而且赵光义继位之后,还接着执行他哥的政策,像北伐、重文轻武这些,把宋朝的统治给巩固了。

不过呢,对于赵光义有没有杀他哥这事儿,一直都有两派观点。支持谋杀说的人有他们的依据。赵光义继位那叫一个迅速,都没按照礼制守丧,而且“金匮之盟”在他继位五年之后才公开。还有啊,赵普这些重臣一开始是反对把皇位传给赵光义的,后来都被罢免了,赵光义还进一步清除那些跟他意见不合的人。

反对谋杀说的人也有道理。《宋史》里说赵匡胤去世的时候已经病得很重了,“鼻息如雷霆”,而且下葬的时候“面目如生”,不像是中毒或者受了外伤的样子。再说了,在五代时期,兄终弟及也不是啥稀罕事儿,后唐明宗李嗣源就是这样,这符合当时的政治传统。

最后啊,综合来看,田况的记载说明赵匡胤传位给赵光义可能是他自己主动做的决定,不是被人害了之后被动传位。但因为史料不够全乎,也没办法完全排除赵光义谋杀的可能。现在好多学者觉得,赵匡胤选弟弟不选儿子,是从政治上权衡,为了稳定政权,这符合五代乱世之后的现实需求。而且赵光义继位之后接着执行他哥的政策,还推动了经济发展,这也间接证明了传位的合理性。

所以啊,赵光义到底有没有杀害赵匡胤,到现在也没有确凿的证据。不过田况的记载让我们看到了赵匡胤主动传位的可能性。也许历史的真相就是兄终弟及的一种政治妥协,而不是一场血腥的谋杀。

0 阅读:12
徐庶阅览过去

徐庶阅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