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初中后,我开始用这4个方法培养松弛感,彻底告别家庭内耗。

海豚学伴 2025-03-10 14:49:31

在这个内卷的环境中,紧绷的家长往往让孩子承担高压力的学习负担。而教育其实是三分教、七分等的过程,只有给孩子营造松弛感家庭,这颗果实才会成长得丰满甜美。

01

我有个朋友,她的女儿今年上初二了。这女儿一直是朋友眼中的掌上明珠,从小就成绩名列前茅,一直是班里的三好学生,还弹得一手好钢琴,从小就在邻居的羡慕中长大。按照朋友早已规划好的路线,女儿将来走艺考,上个好大学肯定不成问题。然而去年开始,一切都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起初女儿期中考试失利,朋友并没太当回事,只认为她没发挥好,嘱咐她下次好好考。但没过多久,老师就给她打来电话,说女儿最近上课频频走神,不注意听讲,作业也不认真完成;她忍不住质问女儿,女儿却表现得非常不耐烦,拒绝与她沟通;到后来她只要一开口,女儿就大发脾气,吼叫着让她出去,还哭着说自己不想上学。朋友无计可施,只好带女儿去看医生。诊断结果竟然是:中度抑郁。医生告诉她:女儿的内心一直非常痛苦,陷入了严重的"精神内耗"。拿到这个结果,朋友也陷入了焦虑。她怎么也想不通,曾经那么懂事上进的女儿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更不解的是,到底是什么让女儿的内心变得千疮百孔,甚至冷漠疏离。

02

朋友的事情让我想起《解放日报》报道的谭谈女孩。

她在美国长大,回国后进入北京顶尖中学,成绩位列年级前20。精通钢琴、歌剧,博览群书,被同学视为完美学生。

然而有天她突然歇斯底里:拒绝弹琴、上学、与母亲交流...最终被诊断为抑郁症,不得不休学。

她向医生倾诉道:"因为妈妈,我没有童年。她是名校博士后,我只是她弥补遗憾的工具。"

许多父母因焦虑和高期望不断控制孩子,忽视情感需求,给予过大压力,使整个家庭陷入紧张氛围,相互消耗,共同痛苦。

琴弦绷太紧终会断裂;心被禁锢太久终会失控。谭谈外表光鲜坚强,内心却在长期内耗中变得极度脆弱。

朋友的女儿情况相似。她从小被迫每天练琴3小时,几乎没有自由时间,周末也被安排多个补习班。

她喜欢画画,爱在草纸上绘制美丽裙装,但朋友每次发现都会责备她不好好学习。过生日时,朋友带她吃牛排,边吃边灌输:"妈妈省吃俭用把最好的都给了你,你一定要懂得珍惜..."

在这样令人窒息的环境中,我能想象一个孩子积累了多少委屈、压力和负罪感。

她并非突然抑郁,而是在长年累月的不断消耗中,逐渐走向崩溃的。

03

其实养娃12年来,我也深知养育孩子的焦虑与不易。

尤其儿子刚上小学那会,简直是我焦虑的顶峰:

儿子识字慢,上课跟不上、写作业磨蹭,没什么特长,一放学就喜欢踢足球、满院子疯玩……每件事都让我想崩溃。

后来我慢慢明白,我过去所有的焦虑大多没必要,只会让自己和孩子陷入内耗。

只有松弛感的家庭氛围,才能给孩子幸福的成长环境,收获健康、充满爱的亲子关系。

如何打造"松弛感",给孩子一个和谐温暖、轻松自在的成长氛围呢?

结合12年养娃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做到这4点:

1.允许一切发生

在儿子小时候,我会尽量安排好一切,试图让我的教育更"完美"。

我会因为他挑食而抓狂,想尽办法逼他吃不爱吃的东西;

会因为他不小心把膝盖摔伤而大呼小叫;

会因为他做事磨蹭、学东西慢而大发脾气。

后来发现,很多事情即使没按照我的想法来,也并不会有什么影响。

我们对养育孩子的焦虑,说到底是对结果的担忧;

但问题是,这种焦虑并不会改变最终结果,还会传染给孩子。

所以,我开始学会接纳和包容他成长路上的一切,无论是犯错还是突发奇想,我都会云淡风轻地说声没关系。

我想,允许一切事情发生,敢于面对一切问题,哪怕生活"脱轨"也没关系,这恰恰是修炼松弛感的开始。

2.允许孩子慢慢来

诗歌《走在自己的时区里》曾这样写道:

"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时区。

他们都在自己的时区,你在你的,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你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非常准时。"

每个孩子都拥有独特的成长节奏,越是急切焦虑,反而效果越差。

曾有则热搜新闻:一位父亲因女儿不会解"800减700等于900"的数学题,竟躺在马路中央哭求民警拘留。

而高赞评论中,一位小学老师道出真相:这年龄段的孩子不懂此题很正常,就像三年级孩子不会两位数乘法一样,因为他们还未学习。

作为父母,我们常担忧孩子落后,却忽略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时区。若执意将自身生存焦虑转嫁给孩子,必然会破坏孩子内在的成长韵律。

一个富有弹性的家庭,会给予孩子充分时间,耐心等待其茁壮成长。

就像我的儿子,小学初期虽然领悟能力较慢,但我从不施压,只在背后默默鼓励和安慰。到了六年级,他仿佛突然开窍,成绩显著提升。

当你以养蜗牛的心态接纳孩子的"慢",孩子终将回馈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3.允许孩子做无用的闲事

蔡康永曾说:"我的成长,让我相信,那些看起来没有什么用的东西,往往才是我们人生的珍宝。"

这话实属精准。

商业领袖李开复小时候很调皮,家中公认最顽皮的孩子。

但父母从不过度干涉,不想学习时可以看连环画,不想上补习班时可以去捉鱼。

喜欢《福尔摩斯全集》,母亲就买下整套送给他。

正是这些表面无用的闲事,保持了李开复对世界旺盛的好奇心。

轻松愉悦的童年应该有时间做不那么功利的事情。

比如花整个上午观察蚂蚁,在户外奔跑,阅读"无用"的闲书。

让孩子享受这些无用时光和琐事,他们的心才会充满愉悦,才能感受人生的意义。

明白这点后,我不再阻止儿子踢球,而是炖好肉等他回家,在他饿得嗷嗷叫时,端上热腾腾的米饭。

在压力与竞争并存的环境中,我希望孩子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为自己而活。

4.允许父母做自己

许多父母在有了孩子后,习惯围绕孩子转,失去自己的生活重心。

台剧《茉莉的最后一天》中,茉莉妈妈是留美硕士,婚后为照顾女儿放弃晋升教授的机会。

她把期待都压在茉莉身上,当女儿未达期望,就强调自己的牺牲:

"为了你我放弃大好前途,你却不争气,若不是为了你,你以为我愿意吗?"

最终,茉莉不堪重负,从窗户跳出。

父母把全部精力投入孩子,只会增加孩子心理负担,消耗其心理能量。

松弛感的家庭中,父母应经营好自己,享受人生。

复旦教授沈奕斐分享过,她家中每人各司其职,没有谁围绕谁转:

丈夫主要负责陪伴,学习由孩子自己负责,她承担有限家务。

余下时间属于自己,追剧放松,做喜欢的事。

你热爱生活,孩子也会生活得诗意;你活得丰盈,孩子也会努力绽放。

04

正如一句智慧之言:阻碍孩子成长的,不是贫穷,也不是忙碌,而是家庭中的内耗。

内耗环境下,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与尊重,无法体验快乐和幸福,长大后难以成为身心健康的成年人。

事实上,自由、温馨、宽松的家庭氛围是我们能给孩子的最珍贵礼物,远比金钱更有价值。

这种氛围既能让我们心情愉悦,也能给孩子最好的滋养。

让孩子拥有幸福感、安全感,以及抵抗负面情绪的能力。

立即转发,给更多家长!点击"👍🏻""❤️",让教育回归应有的模样!

· 文章往期推荐 ·

耗时2年打造!100期必读科学经典导读资源限时开放

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陈行甲分享的九字箴言

这份学习力测评表,让你开学就占尽优势!

0 阅读:0
海豚学伴

海豚学伴

依托测评系统帮助孩子获得底层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