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城十大碗是晋城婚宴嫁娶,宴请宾客的传统宴席,在十大碗中排名第一的并不是什么过油肉,核桃肉之类的肉菜,而是木耳圪贝,一道素汤菜。
传说在商汤初期伐夏之后,连年大旱的情况并没有缓解,于是怎么能让老天降雨成了成汤最迫切的问题,商王桑林祈雨的典故也就由此传下。
在商汤祈雨之时,其实并不知道如何开启祭祀仪式,毕竟在初期的时候人皇的位置还在夏桀身上,相关祈雨的官员也都围绕在夏王周边。
商王有一丞相,名为尹伊,出身贫寒,但经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和努力,终于成为商王的肱骨之臣,而如何祭祀也成为了尹伊的头号任务。
尹伊寻找典籍典故,布置祭坛,制定祭祀流程,一切还算顺利,但天气实在是太过炎热,每天忙碌的尹伊中暑了,其还比较严重,浑身无力,无法行走,可祭祀大典早已查询好时间不能随意更改,这该怎么办。
于是下属官员就向晋城周边百姓下达命令,让周边百姓即刻寻找可以解暑的食材,送往尹伊处让其尽快从中恢复。
于是,太行山周边的百姓行动起来,可毕竟是连年大旱,百姓家中有吃的就不错了,哪还有那么多可供解暑的食物。
三拼两凑,部落里找到了一些绿豆面,木耳,鸡蛋,猪油,赶忙叫首领的女儿送去。
首领的女儿拿着东西就往尹伊处走,可祈雨的地方在山上,中间路途陡峭,蛇虫猛兽汇聚,岂能好走,好在女儿经常出没于山里,再加上年轻灵活,很快就到了山上。
围在周边的官员见有人送来吃的,还是能解暑的,自然高兴,可打开篮子一看,傻了眼了,只见里面的鸡蛋不知道什么时间就破了,蛋清混合在了绿豆面里,蛋黄却跑到了木耳上面,这该咋吃。
这时女儿发话了,都是自己的错,自己去做这些东西,一定能做好,官员无法只能任她去做。
首领女儿把洒落的鸡蛋黄取了下来,摊成了薄薄的鸡蛋饼,切成菱形片放在一边。
把已经混合进鸡蛋清的绿豆粉索性又加了些热水和了一下,搅拌成为糊糊状,又把木耳切了一些放在其中,起蒸锅上笼蒸,蒸好后得的大块放凉以后,切成了厚片,热了一锅水放在其中。
待得出锅时把切好的鸡蛋片放在里面,又加了些盐调味,做成一碗羹汤给尹伊端了过去。
尹伊本来就是美食大家,那句制大国如烹小鲜的话就是他说的,一尝之后感觉味道还不错,就问官员这是什么做的,官员无法只得如实告知,还把首领女儿叫过来问这是怎么做的。
尹伊食用后感觉自己的身体很快有了恢复的迹象,一连两碗下肚,中暑的感觉减轻了好多,便把首领女儿留下让其给其他官员和准备祭祀的人都做一些,很快中暑的人都慢慢恢复了过来。
尹伊问首领女儿这该叫什么名字,自然没有结果,尹伊于是说,既然是木耳和鸡蛋绿豆所做,绿豆粉又切的如指厚,形如圪贝,那就叫木耳圪贝吧。
于是这道美食便被流传了下来,直到明清朝时期,十大碗的宴席正式成型,因为木耳圪贝的流传时间很长,别的地方也很少见,也顺理自然的成了十大碗中头道汤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