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北伐已尽力?不然,实则葬送了蜀汉翻盘的机会

吟风佘 2024-08-02 01:04:52

关于如何看待姜维的北伐,多数人觉得姜维是尽力了,极少数(比如我)觉得姜维的做法葬送了蜀国翻盘的机会。

我的观点是蜀汉要打败北方的曹魏或是西晋并非毫无可能,曹魏本身积弊颇深,内部有严重的权力斗争,外部又有逐渐壮大的异族势力虎视眈眈,这些问题在后来成为了西晋快速灭亡的诱因。如果蜀汉能够保存好实力等待这些问题爆发,即使不谈克复中原,至少吞并关陇,向北周看齐应该是大有希望的。

有人觉得时间上来不及,因为西晋灭亡还有一段时间。然而蜀汉灭亡仅七年,曹魏西北就爆发了秃发树机能之乱(如果没有灭蜀的功绩,司马家难以篡位,因此仍旧是魏朝),时间长达九年,晋朝连丧四名刺史,如果这时出兵秦凉,那么曹魏的平叛行动将更难完成,就算无法吞下秦凉,也能让曹魏消耗大量实力。另外司马昭年寿已尽,弑君的行为无法用对外征伐的功绩加以清洗,司马炎和司马攸都有继承权,又都缺乏威望,如果遭逢大败,曹家和司马家的内斗清算也会加剧,这时出现第二个夏侯霸甚至地位更高更重要的人叛逃或是起兵造反致使国家分裂也是有可能的。

有人会觉得这属于上帝视角,然而事实上费祎就提出过差不多的思路。

费祎谓维曰:"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以为希冀徼幸而决成败於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

费祎认为仅凭蜀汉当时的实力和人才是无法克定中原的,不如保国治民,守好社稷,等待后来人完成功业,如果抱着侥幸心理毕其功于一役却没能成功,就后悔莫及了。事实上只要像费祎说的一样守好蜀汉基业,保证自家不出问题,局势就会渐渐变得有利,所以这也算不得什么上帝视角。

费祎

然而不少姜维的粉丝却认为费祎的心态是混吃等死,毫无进取之意。实际上费祎并不完全反对北伐,只是反对以大量军力进行碰运气式的北伐。我总觉得这些姜维的粉丝跟姜维本人很像,他们始终抱有一种紧迫感,觉得时间越长,曹魏的蜀汉的国力差距会变得越来越大,曹魏也会变得越来越难以战胜,所以越早北伐越容易成功。这种仅考虑单个因素而无视整体环境的思路很容易让人走入极端,然后自取灭亡,就好像一个人觉得现在的经济形势越来越差,越往后生意会越难做,所以应该现在就投入所有资金干一票大的,成功了属于抓住一线生机,失败了说明一开始就没有机会。

姜维北伐图

例如有朋友就表示蜀汉当时已经撑不下去了,姜维只能抓住最后的机会。然而事实上在费祎遇刺姜维重开北伐前,并没有所谓“蜀汉国力难以为继”的记载,反而在姜维连续五年搞了五次北伐后,蜀汉“民有菜色”,朝堂上反对之声不断,其中既包括益州人也包括荆州人,甚至连参与北伐的将领都有反对其连续北伐的。王隐蜀记里记载蜀汉灭亡时,成都的府库有米四十余万斛,按照邓艾济河论里的说法,三千万斛米够十万之众吃上五年,以此类推,四十余万斛米只够一万军队吃八九个月。蜀汉积蓄已经少到难以想象的地步,也难怪北伐军的将领都看不下去了。

如果要说蜀汉撑不下去了,那么刘备的夷陵战败和诸葛亮的星落五丈原对国力和人心的打击也是巨大的,然而诸葛亮可以收拾残局重新坐上牌桌,蒋琬、费祎也没有被逼到走投无路,反而靠着一场兴势之战的胜利加剧了曹爽和司马懿的斗争,加速了曹爽的倒台。很多时候你所以为的绝路可能是不存在的,人在遭遇惨败后也是可以卷土重来的。从姜维重开北伐到蜀汉灭亡仅用了十年,如果蜀汉能够积蓄好实力,同时击退司马昭的伐蜀,很可能点燃又一场曹魏政治风波。然而真正把蜀汉逼上绝路的却是蜀汉自己。

频频北伐的姜维

即使是到了西晋时期,羊祜都认为如果孙皓去世,继任者能够团结好内部势力,那么西晋将很难完成灭吴。事实上由于西晋复杂的权贵结构,致使其在较长一段时间里缺乏扩张欲望,腐化速度也极快。而历来弱国要战胜强国都需要利用其昏君在位或者内部矛盾激烈等问题,例如前燕灭后赵,前秦灭前燕,北周灭北齐莫不如是。每个国家都有自身的问题,不会有国家永远强大,“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这是一个出色统帅应该具备的素养。

但录尚书事的姜维却常年不关心国政,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北伐当中,作为一个拥有中枢决策权的高官是严重不合格的。蜀汉朝政走向腐败,内部分崩离析,单方面放弃参政议事的姜维是要担上很大责任的。不客气地说,你让魏延坐到姜维这个位置,他大概也就是干成姜维这样。姜维作为一个军人是出色的,作为一个大臣是忠义的,但他完全不适合担当制定国策的重任,他根本不是一个能够为国家命运负责的政治家。从这个意义来说,在费祎遇刺以后,蜀汉的局面就已经走向不可挽回了。

姜维之死

0 阅读:2

吟风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