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叔坚行巫蛊之事被陈叔宝免官,杨坚废除郡县简要法制虚心纳谏

历史的非理性者 2023-08-14 21:43:33
读书笔记—《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五》第八部分陈纪九长城公上至德元年(公元583年)

资治通鉴

突厥侵犯隋幽州,隋幽州总管李崇带领步兵骑兵三千抗拒。转战十几天,军队死了很多人,于是退保砂城。突厥围城,砂城破败不堪,不足以守御。整天整夜交战,又没有粮食,多次夜晚出去抢掠突厥军营,获得牲畜以代替军粮。突厥畏惧,精心防备,每天晚上布好阵等待李崇军队。李崇军队苦于饥饿,但是出城就会遇上敌人,死亡殆尽。等到天明,回城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然而多数都是受了重伤的人,不足以再次应战。

突厥想要招降,派使者对李崇说,如果来投降,就封为特勒。李崇知道已经走投无路,对士卒下令说,我李崇导致军队死亡殆尽,罪当万死,今天拼上这条命,以感谢国家,你们等我死了之后,就可以投降贼寇,有人散走之后,努力回到家乡,如果见到陛下,说明我李崇的这番心意。说完之后,便拔刀冲向敌人战阵,杀掉敌军两个人,突厥乱射箭,将李崇射死。秋七月,以豫州刺史周摇为幽州总管。让李崇的儿子李敏承袭爵位。

李敏娶乐平公主的女儿娥英,下诏给一品羽仪,礼制与娶皇帝女儿一样。之后在宴会上,乐平公主对李敏说,我将四海都交给了陛下,我只有你一个女婿,应当为你求一个柱国的名位。如果赏你其他官,你千万不要称谢。等到觐见杨坚,杨坚授予他仪同与开府,他都没有称谢。杨坚说,公主对我有大功劳,我怎么会因为他的女婿而可惜官职呢?如今授予你柱国。李敏于是拜谢而起舞。

南陈长沙王陈叔坚没有去江州上任,被留在宫中为司空,实际上夺走了他的权力。

隋派遣尚书左仆射高熲从宁州道出发,内史监虞庆则从原州道出发,以攻击突厥。

冬十月,隋废除河南道行台省,以秦王杨俊为秦州总管,陇右各州都归杨俊管辖。

隋颁布律令之后,苏威多次想更改条目,内史令李德林说,修订律令的时候,公怎么不说话?如今刚开始颁行,就应该保持,除了确实对民众有大害,不可以多次变更。

河南道行台兵部尚书杨尚希说,臣私以为如今的郡县,多于古时候的一倍。有的地域不足百里,就划分出多个县。有的户口不够一千,两郡分开管辖。官僚也太多,花费也多。吏卒成倍增长,税收每年减少。民众少而官吏太多,十头羊有九个放牧的。如今应该留下关键的去除闲散的,将小的合起来变大,国家就会不亏粟帛,选举也容易得到贤良。苏威也请求废除郡县。杨坚同意了,罢除各郡合为州。

南陈司空长沙王陈叔坚被免官。陈叔坚自从失去恩信之后,内心不自安,于是用巫咒之术祷告日月祈福。有人上书将他告发,后主陈叔宝将他囚禁在西省,准备杀他,让侍从陈述他的罪状。陈叔坚说,臣的本心,没有其他原因,只是想重新获得陛下的信任,臣既然犯下重罪,实在该万死,臣死的那天,必然见到陈叔陵,希望能宣读陛下的诏书,在九泉之下责难他。后主陈叔宝赦免了陈叔坚,免官而已。

隋主杨坚因为李穆功劳大,下诏说,法律是用来防备小人的,不刁难君子。太师申公(李穆),从今天起就算是有罪,只要不是谋逆,纵然罪过要死一百次,也不过问。

隋主杨坚览阅刑部呈奏,案件数目接近一万,认为法律还是太严苛,导致这么多人犯罪。又下令让苏威,牛弘等人更定新律法,去除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徒刑杖刑等一千多条,只留下五百条,共十二卷。从此以后,刑网变的更简要,疏而不漏。

当时隋刺史一职多由武将担任,多数不称职。治书侍御史柳彧上表说,以前汉光武帝与二十八将领,披荆斩棘以定天下,功成之后,没有安排他们任职。臣看到诏书,以上柱国和千子为杞州刺史。和千子之前在赵州上任,百姓歌唱他说,老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和千子,骑马上阵,是他所擅长的,治理民众,不是他的强项。如果要善待他年龄大,自然可以赏赐他金帛,让他担任刺史,所亏损的就大了。杨坚觉得有理,和千子被免官。

隋与南陈形势图

柳彧见杨坚对于听谏很勤劳,百僚奏请的事,很多都很琐碎,于是他上疏进谏说,臣听说上古的圣帝,没有超过唐尧和虞舜的,不纠结于琐碎小事,可以叫做钦明。虞舜任命五臣,唐尧咨询四岳,垂拱无为,天下大治。正所谓劳累着求贤,就可以安逸的任使。最近见陛下留心治理国家,不怕疲劳,也因为群官都害怕获罪,不敢自己决断,等待陛下处理。上奏的事情太多,以至于一些小事小物。一天之内,处理这些呈奏,乃至到了白天忘吃饭,晚上不睡觉的地步。希望陛下能听臣的真心话,稍微减轻自己的负担。除了军国大事,陛下自己裁断,其余小事,就让有关部门处理。杨坚看完之后大加赞赏,并说,柳彧是直士,真是国家之宝啊!

我的阅读感受

陈叔宝对待陈叔坚的态度其实相当好了,巫蛊之事放在什么朝代都是不可饶恕的事。陈叔坚到底是因为自己权力被剥夺而怀恨在心,还是因为不受陈叔宝宠幸而心怀怨望,这就不得而知了。

杨坚的虚心纳谏程度不输给李世民,好的帝王总是知道自己擅长做什么,不擅长的绝不勉强自己去做,可以任用擅长做的官员去做。帝王本身能力是一回事,用人水准是另一回事。对于和平年代来讲,用人可能是最重要的。垂拱而治无为而治的前提就是用对了人。

1 阅读:27

历史的非理性者

简介:喜欢阅读历史与中外经典文学,细品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