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最大的失败就是没有称帝的野心?为何说韩信必死无疑

旧梦谈史啊 2025-02-13 15:54:14

刘邦最早的许诺就是大家共享天下。大秦一统天下,是完全创新的制度,为六国故人所不容,大汉统一后,刘邦也确实依照约定分封了各诸侯王。韩信犯的最大错误是战争最关键的时候就讨要王位,当然,即使没有这一出,韩信的结局也不会完美,不反,刘邦也会逼他反。刘邦尝到统一的甜头,对于诸侯王的担忧,无一日不如利刃悬于头顶,这边骂着暴秦,这边又享受着君临天下的权势,消灭异性诸侯王是个必然结果。萧何,曹参能善终,一来是懂得装死,二来没有开府治世。

从历史趋势来说,大一统更加合理。但当时的韩信,如果坚持自立,其结果应该更加公平。毕竟大功在前,分封齐国并不为过。更加合理的应该是,天下三分,其后代各凭能耐统一天下。虽然刘邦用流氓手段完成天下一统确实当时减少了民众的牺牲,但耍无赖者最终得势,讲诚信的项羽韩信结局悲惨,此事对汉民族精神产生的负面影响极其深远。

楚汉之争其实是刘邦正面牵制项羽,九死一生,每次到了危险关头,刘邦要韩信带兵来救,韩信非但不救,还要挟刘邦要给他封王,跟刘邦讲条件,刘邦几次被激怒了,从此心里对韩信不信任了,寄而在心里滋生了对韩信有一种隐隐约的的杀机。现好刘邦手下的谋士陈平出奇计,假意顺从韩信,制服韩信,使韩信出兵合围项羽,转败为胜。

刘邦并非真正的不愖流氓!人家的一种处世方法,这样可以防止别人用虚高的道德哄抬自己,故意露出无关大局的缺点,试探诱惑别人的方法!有了这些保护罩,刘邦就算做一点缺德事,别人也会默认或淡化,知道这种料,不与计较,反而让刘邦有更大的自由空间和手段来使唤!而哄抬的人也只能干瞪眼!

而韩信从不敢正面和项羽交战的,因为项羽是历史上最勇最猛的武将。先是刘帮手下谋士陈平出奇计离间项羽和他手下的,削弱项羽的战斗势力,然后刘邦、韩信合围攻之,十里埋伏,才夺取决定性的胜利。其实真正利害的人是陈平计谋,而韩信只不过是统领军队而己!

在刘邦最困难,生死攸关的节骨眼上,韩信又是如何报答刘邦这份知遇之恩的呢?哪怕刘邦听从张良、陈平建议,封了韩信为齐王,韩信依然不肯来救!换做你是刘邦,你会怎么想?刘邦无奈,只好再次许诺,再次拿出大片富庶之地,封赏韩信,这才换得韩信同意出兵!韩信就是这样回报刘邦的知遇之恩,一心想着自己的王者荣耀,连恩人的死活都不管不顾。

刘邦虽然一直失败,但是刘邦身上有一种韩信项羽没有的野心那就是统一天下,项羽这样的人只能够像流星一样虽然耀眼但是不能长久,刘邦的思想已经超越项羽韩信,项羽只能为将因为在战场上他是无敌的

韩信和项羽其实都是一路人,有勇无谋之辈。一个人能力过人,过分自信,并不是一个人的优点,往往都是致命缺陷,总以为人人都不如自己,自己永远都最完美的,其下场最终都很凄惨。

萧何也是差点被砍的,张良都后期还敢说话吗?张良的愿望是恢复韩国,后面他敢提吗?韩信死就是死在太怂了。还刘邦对韩信有知遇之恩,有个锤子。刘邦本就不喜韩信,是萧何把他追回来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就这么来的。

韩信在军事上有天赋,但是,做人他还是没有刘邦大气与恢宏的。后人看韩信,当时的韩信应该要不不就刘邦,要不就义无反顾救刘邦。这些那是他的明智之举。刘邦能一世英名,是有原因的。

韩信确实有军事统帅的才能,但他为什么会死于妇人之手呢,我以为有几个原因,他不懂政治,这方面稀里糊涂。二是功劳太大,以至于功高震主,一连樊桧见他都下跪迎候。不懂君臣之首,关键时候要挟高祖,引起刘帮怀疑,君疑臣必死,不死何为。当然这只就韩信方面而言。而从刘邦来讲,汉朝建立,为了江山永久着想,消灭异姓王是他的既定政策,所以韩信必死无疑。

刘帮就是点高,韩信一死,如果那些少数民族和刘帮的反对派,起兵造反的话怎么办,韩信的死让大多数将领看清了现实,还有人愿意去镇压吗!还有人愿意为刘帮争战杀场吗!这是一步险棋啊!和崇祯杀袁崇焕一样,袁崇焕活着大明还能存在几年,袁崇焕一死大明忘了

即便韩信称帝也不会是一个成功的统治者,因为他能力够,但是综合素质不具备,格局和胸怀不够,一言以蔽之,韩信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晰,他是想当一个诸侯王,他没有家国天下和人情冷暖的情怀,他有的是自己的自恋和已取得成绩的沉浸,虽然他很强大,也让后人崇拜,但是他在历史的定位仍然是悲情的,让人唏嘘和扼腕的,可这是否是他自身主观造成的呢?

我不喜欢韩信这个历史人物傲慢自大没有自知之明,一个贵族不一定活下来就一定在没有成大事上以前连自己都养不活怀才不遇不一定不明事理不通人性和为人为官之道的庸附之人,怀才不遇不是不知天文地理和知道自己的性格的缺憾和缺点的人,哎!什么功高盖主只是自傲无物什么性格就是人生际遇罢了!好弓在猎户心中永远只是好用狩猎工具用完自然就要收藏没有一些为人为官的常识。

0 阅读:8
旧梦谈史啊

旧梦谈史啊

遇到每一个值得被记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