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小说和短视频中,我们见到很多退婚情节。
往往这时候,男主就会当机立断,放下一段狠话,然后转身离去,等功成名就之时,再回来“一雪前耻”。
但在这个故事里,男主还没说话呢,媒人先开口了,最后让悔婚那户人家抱头痛哭……
这个故事的男主叫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封疆大吏。
不过故事发生时,他还年纪尚幼,别说封疆大吏了,就连秀才都没考上。
想知道这段故事的前后原委,那让我们重回二百年前的清朝,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曾国藩出生在南方一个“小地主”家庭,家里虽然算不上豪奢,更比不上书香门第,但也算得上衣食无忧。
他的祖父虽然没怎么读过书,但也是走南闯北的江湖人,在外面做生意赚了一笔钱,就回到老家买了百亩良田,成了一个小地主。
因为祖父见过世面,知道无论是种地,还是做生意,都是没地位的,想要出人头地就要读书识字。
于是他开始重点培养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
从这个名字也能看出来,祖父是非常渴望后人能读书识字,成就麒麟之才。
但曾麟书资质实在一般,考了很多年,别说参加会试了,就连乡试都通过不了。
最后只能顶着一个秀才头衔,在当地做了一个私塾先生。
曾麟书觉得自己科举无望,便将精力全部放在生孩子和下一代教育上面。
结果这么一生就是十几年,连续生出九个孩子,而曾国藩是老大。
作为老大,自然要肩负起家庭重任,所以曾国藩三岁的时候,就要跟着父亲读书认字。
等到他五岁的时候,立马跟着父亲,去私塾拜了先生,然后开始接受启蒙教育。
而曾国藩也十分争气,在进入学堂后,十分勤奋好学,很多比他年纪大的孩子都不如他努力。
再加上父亲和祖父的督促,曾国藩十五岁就能熟读经史子集,行文作赋,书法也超出同龄人很多。
于是,他在那一年参加了童子试,成绩位列前茅,成为童生。
不过这只是开始,就像修仙小说一样,很多人会卡在童生这一阶段,可能十几年,二十多年都不会迎来突破。
就像后世的孔乙己一样,守着一个童生头衔潦倒一生……
很明显,曾国藩并不是孔乙己,他在夺下童生后,立马靠着父亲的关系和祖父的资助,进到更好的学校读书。
他跟着父亲奔走于各地,先后进入过不同的私塾读书,并四处拜访名师。
也是这段时期,曾国藩遇到一位好老师——欧阳凝祉。
欧阳凝祉本是他父亲的朋友,在一次偶然机会下,他写的文章被其发现,并惊叹是百年奇才。
从此之后,曾国藩便拜在对方门下,两人成为师生关系。
后来,在欧阳凝祉的精心培养下,二十二岁的曾国藩顺利考中秀才,并进入岳麓书院读书。
如果是长沙读者,可能听过这个书院的大名。
这个书院可不是私人建立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间,由官府资助承办的。
后来,又经历过数百年的沉淀,岳麓书院的名气越来越大,从这里也走出无数学子,无不成为国之栋梁。
甚至是现在的湖南大学,都是在这个学院的基础上建立的。
在清朝时期,能够进入岳麓书院学习,那就意味着一只脚踏进了仕途的门槛,剩下的只需闷头苦学就行。
在这里学了半年后,曾国藩立马参加了当年的乡试,一举拿下举人的头衔。
看过《范进中举》,就知道二十多岁中举的含金量。
如果放在清朝初期,中举就可以直接入仕为官了,甚至都不用参加会试。
但这时候已是明朝末期,想要入朝为官,就要再接再厉,考中进士。
按理来说,能进岳麓书院离进士就不远了,而且曾国藩又是十分踏实好学。
但他在第一次参加会试时,却意外落榜,没能考中进士。
然后他又努力了一年,又落榜了。
好在曾国藩并没有气馁,他打算继续苦读。
此时,欧阳老师在学业上已经帮不了他了,就想给他介绍一桩婚事。
在那个十几岁就能结婚生子的年代,二十多岁的曾国藩已经不小了,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
欧阳凝祉给曾国藩介绍的女子是当地大户王家的女儿。
王家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商人,家中子孙也都是读书致仕之辈,已经有不少人入朝为官了。
如果谈论家资,曾国藩确实有高攀之意,但他也是天之骄子,如果能顺利考中进士,那两家也算是门当户对。
在古代,结婚前,男女双方是不用见面的,全凭媒人在中间斡旋。
曾国藩见媒人是自己老师,没有丝毫犹豫,直接点头答应了,并且让家里人开始筹备结婚事宜。
就这样大张旗鼓地准备了几个月,曾国藩也向书院请了几天假,回到老家迎娶王家女儿。
本应十分顺利的婚礼,中途却出了岔子。
这一天,曾国藩早早的起床,穿上大红袍,绑上大红花,骑上高头大马,后面跟着大花轿,天还没亮就出门了。
结果来到王家后,却发现紧闭的院门以及一脸凶恶的门童。
当时,陪着曾国藩一同娶亲的欧阳凝祉,瞬间觉得事情不对,他翻身下马快步来到王家。
经过一番了解,原来是王家觉得曾国藩连续两次赴京赶考,都遗憾落榜,根本不是什么“少年天才”。
而王家小姐早就心有所属,是另外一名风度翩翩的书生。
现在那名书生已经考中进士,并进入官场,未来不可限量,所以王家想要临时悔婚。
虽然水往高处流,人往高处爬,这无可厚非。
但这是结婚大事,哪怕提前说呢,现在临时悔婚,让他这个媒人如何自处?
他不但没办法向好友曾麟书交代,更无法面对自己的学生曾国藩。
为此,他和王家大吵一架,怒斥其不守规矩。
曾国藩见状,也立马看明白了,他便劝慰老师,不必为了这件小事生气,少年壮志,何愁无妻?
这件事闹得邻里皆知,引得很多人站出来围观。
而欧阳凝祉家也在这附近,这件事也传到欧阳小姐耳中。
古代文人最讲究气节,欧阳凝祉大手一挥,对曾国藩说:“王家不把女儿嫁给你,那你就娶老朽女儿回家!”
曾国藩知道老师有一个十八岁的女儿,长得十分文雅秀气,两人还一同读过书呢。
不过,曾国藩怎么敢贸然答应呢,于是连连婉拒。
正在两人拉扯之际,欧阳家丫鬟跑出来,贴到曾国藩面前,小声说:“曾少爷,您别推辞啦,我家小姐愿意嫁给您。”
原来在早年读书时,欧阳小姐早就对曾国藩芳心暗许,只是碍于面子,一直不好意思明说。
正所谓有情人终成眷属,曾国藩让人将礼品全部送入老师府宅,然后娶来了欧阳小姐。
而悔婚的王家大小姐,本想拒绝曾国藩,嫁给那名考取功名的书生。
但谁知那书生入朝为官后,早就不愿意迎娶她了,而是娶了京城一名公卿世家的小女儿。
也因为悔婚一事,再也无人愿意与王家攀亲。
反观,曾国藩和欧阳小姐,两人成婚后,恩爱万分。
也可能是爱情的力量,让曾国藩再次参加会试时,超常发挥,顺利考中进士,金榜题名。
再后来,曾国藩在朝堂上平步青云,而欧阳小姐在家里主持家室,相夫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