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强者和圣人

徙竹散人 2024-09-04 17:15:27

今天看到个非常好的说法:任何情绪在身体里都不会超过 6 分钟,除非你给它安个家。

这个道理自然一直以来都懂,禅道法门说的也无非就是这些,但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还是被惊艳了。以前“无为法”三个字根深蒂固,总是秉承不能有具体方法的,但这句话突然让我觉得很形象,感觉有了切入的点。

大家不要觉得这些道理我都懂,然后就能做到。其实恰恰相反,本人非常偏感性,每当心中被划拉一下都要比一般人更难缓过来,然后便会发动意念去找方法排解。这其实是不对的,要解决先天心境的问题,后天的任何办法都是徒劳,因为既然“心即理”,则心境问题必然是先天之天理,意念发动就落入后天,真真的南辕北辙。

而我们要找的,其实是一条从后天通往先天的路,并不是任何的方法。把后天导入先天,则烦恼即菩提。

上述这句话最惊艳的地方就在于完全在正道上:前半句是先天,后半句是后天,而且隐隐约约让我感觉到连接先天和后天之间的那个纽带。

所谓“方法”,就是自己给自己造的家,每当开始使用这些方法,一念来处之根源都会不自觉被带出来。哪怕硬压着不去想,无明烦恼那是万万控制不了的,我从最近这几年自己的照片就能看出,虽然嘴咧着笑,心却是压抑低沉的,不似以前笑打心底来。

这是正常的,没有体会到沉重便不可能真正收心突破,只会在务虚这条道上一路狂奔。但沉重却又不是谁都能承受得住的,压垮的如黄河之沙,能让我们记住的都是佼佼者。

孟子天下闻名的那段: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早年看是儒家的话,如今看像佛家的话,或许再过过看就像道家的话了。无论哪一家的顶尖人物,没有“厚重”二字万万立不住。这也是看人的法门,只是一个“稳”字。最低层次的“稳”就在肉眼可见的躯体上,看他坐那无事时,看他说到得意时,看他一筹莫展时。

坐那无事时,颠颠晃晃,不抓个东西,不开个网页又关上,不上下刷着短视频心就安不下来,临事必然是毫无担当条件反射般甩锅的,会甩锅的必然嘴上功夫最好使,这种人最废,胆子也最小,像这种内心不安者,外界些许刺激进来立时就跪,以求迅速安定内心。

说到得意时,他会告诉你:高层次的人都是内敛的,只有低层次的人才会炫耀。但他自己却会疯狂输出观点,就是这么的拧巴,庄子的“外重者内拙”在这类人身上一打一个准,不会有任何偏差。他诸般花样别出的表现究竟出自怎样的需求呢?难道是很广博的需求吗,恰恰相反,只有一种需求罢了。

你可以想象一下花洒,它只有一个源头,无论洒出来来的水成什么样,这些水从哪来的谁都知道,就是“内拙”的根源。无论这种人怎么表演自己的智慧,明眼人眼里不过一愚夫尔,那真是蠢得毫无顾忌也毫无底线。但这种人的蠢是不能戳破的,顾忌越少者,内心越简单(我没有说他们脑子简单,否则不会给自己五花八门地涂脂抹粉),每个内心简单者因为无所顾忌都是潜在的亡命之徒,只等激发出来,若是明眼人,一旦发现这种人就知道是不能挨不能碰的。管他的言论有多极端,管他的言论多么荒谬,管他的言论有多低层次,不要有交集,说轻点,和臭棋篓子下棋,越下越臭,说重点,人身安全第一。

这实质是情绪始终停留在身体里的结果,人早已变成某种情绪的奴隶,持续输出观点以求认同就是情绪持续操纵下的应激反应;同样,为了对抗情绪的产生,不过脑子迅速甩锅疯狂投射也是被情绪奴役的结果。这两者是一体两面。

这就是说心境完全落入后天,先天被彻底遮蔽。先天即是性,后天即是相。性善相恶这是毫无疑问的,无论吃不吃亏,世俗之相搏实质都落在相上,都是恶。

王阳明对此说得很清楚——有善有恶“意之动”,意动就是后天,就是相;知善知恶是良知,“知”是有个主人翁的,而善恶之相是被外境牵引的意识心,那这个主人翁又是谁?

所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这就是“佛祖拈花,迦叶微笑”的那个笑,“明白过来”才会笑,除大迦叶之外的僧众都没笑,那是真没有明白过来。大迦叶的笑,正是因为花不在心外,而对于其他僧众来说,花全都住在了脑子里——他们都在想,佛陀到底要干什么?佛陀什么也不做,就看你身临其境时的自然反应。

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佛陀拈着一支花,大迦叶微笑,而其他僧众都在脑子转得飞快地思考着。如果这个场景能通过影视表现出来,那我们就会看到两个活泼的人和一群呆若木鸡者站在一起,对比不要太明显。

真活泼是活泼在神上,不是活泼在形上;是古灵精怪,不是表现欲爆棚。电视剧《灼灼风流》对慕灼华有句评价应景:她有种不让人讨厌的小聪明。

在这里,不讨厌就是真诚,小聪明就是活泼。

一个功力深厚的演员其实是最有捷径入道的,因为他有机会时刻训练“在什么情境下该有什么心境”,在下班后的日常生活中,有机会通过和工作中状态的对比觉察自己某些心境的偏差,从而能够调整。这种机会对演员来说太多了,有很多出过问题的优秀演员出演过很多的优秀剧目,也能通过剧中角色有机会接触到很多深含哲理的台词,但很多人就是栽在自己台词的道理中,真的很讽刺。

王阳明关于花的这段话同样也是六祖的“对境心数起,菩提做么长”,这说明“阳明没伎俩,不断百思想”,是王阳明的真实状态展现,真实状态的展现蕴含着一个“诚”字,自带剥落人格面具的伪饰,轻松、自然,临事时就能处理得洒脱,人生就能过得潇洒。

很多人会有一个误区——展示真实状态会让自己很受伤。

其实恰恰相反,戴上人格面具就是因为内心太弱了,需要保护起来,所谓“过犹不及”,前面说过,疯狂输出和内心经不起波动是一体两面的一回事。此消彼长,能真正卸下人格面具之时也必然是内心开始强大之时。强大者必然安静、平和,于是那些投射和输出便也失去了滋生的土壤。

只不过,诚意正心是要卸下伪装轻松自己,而强者要背负的却太多太多。

世人皆曲解悟道即能成就世俗眼中之“强大”,却不知争顶权谋只存在于强者而非智者心中。

这一路,智者不屑,圣人不为。

4 阅读:148
评论列表
  • 2024-09-07 01:46

    妙不可言[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