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个人品和水平都不怎么样的领导在给我“上课”的时候说过:
“哪个业务难做,是因为它好!”
圣人云:
“不以言废人,不以人废言。”
这话倒真的点到我一下。结合前文曾谈到古人智慧的“门槛”,这说明既然做好业务有门槛,那做好人也有门槛。所谓“好人难做”,其实就是“好”有门槛,一切“好”都有门槛。“好人难做”并不是“好”本身不好,而是“好”难以做到、达成。
如果从“能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推翻结论”的判断标准来看,“吃亏的是好人”这个结论就可以轻而易举推翻。
好,学习成绩好,工作做得好,日子过得好……所有谈到的好,至少是比人强,那好人就应该是比别人强的人。所谓“好人吃亏”,难道学习成绩好是吃亏?工作做得好是吃亏?日子过得好是吃亏?这吃的哪门子亏,静下心来捋一捋,就不难看出其中的大谬了。
人往高处走,就是人往好处走。而自诩好人者,却根本不知什么是好,因为他就从来没有“好”过。
如今网上铺天盖地说到:有钱了还结什么婚,自己怎么样不是过,要独立等云云。
乍一看说的是那么回事,但只要明白了上述道理,就知道这只是一个没钱人的想法罢了。真正的有钱人都是早婚优婚优育,他们希望把自己的富贵尽快传下去,让富贵有人继承,并能尽可能快地看到继承人的继承人有继承人。
电视剧《秦始皇》里就有这样的片段:
统一六国后,嬴氏都盼着能像周朝一样赶紧搞分封,秦始皇的意思大家都知道,为了拉拒,嬴氏找到李斯,跟他说:
“你的富贵只有一代,如果你站了我们,我们保你封侯。让你的富贵延续下去。”
正是这句话,让“老鼠哲学家”李斯动了念头,跟秦始皇顶了起来。王翦和蒙武俩武将反而没有得失心疯。
究其原因,王翦王贲王离和蒙骜蒙武蒙恬以及蒙毅都是三代将门,说白了,都是见过富贵的,对真正的富贵有着物质和心灵上切身的体会;对富贵怎么来的,如何保持住,什么时候留不住了,都有深刻而清醒的认识。
而李斯一开始只是个“西说秦王”的布衣,跟荀子学王霸之术的目的却仅仅是为了个人富贵,也就是其人生哲学以自己早年发现并发明的“老鼠哲学”为主导,其人从未在富贵中安稳地浸染过,对富贵的认识全凭想象。活在自己的想象中,也就顾不得秦始皇的想法了。
究竟应该如何保全富贵,王翦和蒙武做在了神上,而李斯仅仅做在了形上。李斯看重的只是富贵的形式,或者说,他真的认为那种形式就是富贵,并没有抓住富贵真正的神。着相的李斯,就是被赵高抛出的各种“相”给整死的。
由点及面,那些说自己“如果能怎么了,就会怎么样”者,或许会搞出个所向往形式的低配版,学学“怎么样”的样子,却永远也做不到自己口中的“怎么了”。
酒,这个东西按照中医的说法是“湿热”,“湿热”是酒的表性,下肚的时候辣,本身又是湿。但酒的本性却是寒,它是表冷内寒。有酒瘾者就是要通过酒的表热来对抗沉积在体内的寒,但这个办法只会使得寒在体内再累积一层。所以,寒不去则酒瘾不去。
为什么说酒的本性是寒呢?喝到肚里虽然是热,但撒到皮肤上却是冷的;把辣椒放进冰箱,吃着冷,到肚里它也是热的,这就是本性。
之所以要介绍酒,是因为道既然相通,那表里相反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真理,一定要在心中立得住,不要被表象影响了判断。
庄子云:
“外重者内拙。”
有的人没认识两天就哥哥姐姐亲热地叫着,有那么熟吗?被骗到的会以为他和你亲,勘破的都懂,他跟谁都这么叫。能说、会说、善说者,定然不会如他说得那般行事,原因有二:时间和精力。
凡说客者,必是以说能获取收益,便会一门心思于说上,实事定然没有时间去做。说客,大多以煽动情绪为切入,从体力上便绝无可能始终保持那种极其吸引人的状态。
内拙,这就是内虚,也是心虚,内虚外实则如“否卦”。内实外虚则为“泰卦”,也有个虚,是为谦虚。谦谦君子都一样,心虚的样子就五花八门了。
《瑜伽师地论》有“七慢”之说,这“七慢”便是心虚的七重:
一、慢:
于他下劣、谓己为胜,或复于等、谓己为等,令心高举;故名为慢。
对于不如我的,我轻慢他,这叫‘于劣计己胜’;对于和我相等的,我轻慢他,这叫做‘于等计己等’。
前者为持技凌人者,后者“于等计己等”你品。
二、过慢:
于等、谓胜,于胜、谓等,令心高举;故名过慢。
对方和我相等的,我以为胜过他,这叫做“于等计己胜”。
对方和我虽然结果相等,但他资源支持胜于我,所以我胜过他。
三、慢过慢:
于胜、谓胜,令心高举;名慢过慢。
对方胜过我的,我不承认,反说我胜过他甚多,这叫做‘于胜计己胜’。
非常多见,胡搅蛮缠者。
四、我慢:
妄观诸行为我、我所,令心高举;故名我慢。
执著于五蕴和合的身心,为我与我所,因而骄傲自大,叫做我慢。
有钱啥都可以,有钱干嘛结婚,有钱啥搞不定。这正是没钱的症状,里虚的症状。
五、增上慢:
于其殊胜所证法中,未得、谓得,令心高举;名增上慢。
没钱人扯有钱人会如何生活,这便是“未得言得,未证言证”,穷人也可以傲慢。
六、卑劣慢:
于多胜中,谓己少劣,令心高举;名下劣慢,又名卑慢。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反过来——我没你烂,所以我胜过你。有相当一批这种人,其实已经是“慢心”第六重境界,快到根了。
七、邪慢:
实无其德,谓己有德,令心高举,故名邪慢。
于慢上起邪见,自己无德,反说“连佛菩萨也不过如此”。
此一类等同于孔子所谓“乡愿,德之贼也”。德之贼,就是偷道德,也就是“实无其德,谓己有德”。
这一“境界”最毒辣,也最“高明”,所谓“大奸似忠”,非“境界”致而不能。常人皆以对“德”之渴仰,而忽略了“偷”。又何况,“德”在明处,偷却在暗处,这便是大奸大恶者藏身之根本,但是要和“自带高帽”这类很浅薄的区别开来。
人要靠别人夸,没人夸就忍着。自夸即露底,打八折都算客气。是事实,别人自然知道,如果别人不知道,那说明这个事实还不够分量,不够分量就继续积累着,不要自夸。自夸必然放大事实,自带性质反转,是一种反向的造谣,成了一种对自己事实上的讥讽。说到底,还是心虚。
大奸大恶之徒从不自夸,只是表演着德行,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描绘着普遍现象,get你的痛点,直击你的命门,让你以为真的就是这样。
被煽动,是因为心虚,没有主心骨,没有自我内心中立得住的见解。而对于内里充实的谦虚者来说,煽动没有任何作用。
六祖致法性寺,听见一僧道:
“风吹幡动。”
又听一僧说:
“幡动而知风吹。”
六祖却道:
“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内心丰盈者,独行亦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