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怨:化散为气,凝聚为力

徙竹散人 2025-01-06 13:54:34

人们常说:

“拿得起,放得下。”

这个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在于谁读到了这句话。

我常常觉得,类似《论语》、《道德经》、《庄子》、《金刚经》、《楞严经》等经典并不是给所有人看的,接不住就是负担,包括自身经历与所学暂时相违背时,信根动摇,乃至胡乱拆解。

答案的显现需要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也就是说要等到整个脉络完整显现。完整显现,即“圆觉”,或者当我们看到或者做到“圆觉”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触及到完整。

到了这,总会觉得“拿得起,放得下”少了那么点意思:

拿起了,还能不能放得下;放下了,还能不能拿得起。

有人就是“拿不起自己的放得下,放不下自己的拿得起”,于是会沉浸在曾经的“拿得起,放得下”中。

早年有贡献,中间碌碌无为,最后无理取闹者无不是如此。以前人工售票时,有上车秉着不买票的,现在有逼着别人让座的。

早年有贡献,必然是因为“拿得起,放得下”而有所取舍;中间碌碌无为时,就应该看清是能力还是時势不在,看清了就要接受现实;最后无理取闹,就是看不清的结果,是看不清时积怨的投射。

这横在中间阻断了拿起和放下的就是怨气。怨气怎么来的,怨气有什么表现形式和危害,我在前文《一念清净:你所奉为的圭臬,只是初级中的初级》中有所阐述。所以关键是,如何消解。

怨气之所以难以消解,是因为难以察觉,之所以难以察觉,是因为它已经成了自己的一部分,这是大前提。

为什么我们意识到问题,制定了计划去解决问题,最终坚持不下去?就是因为这两者的行动仅停留在从念到意。

我来打个比方:

觉得自己被捆了起来,在被捆起来的情况下,意识很清楚地知道各种行动都是有问题的,于是要制定计划修正,但实行起来像是在挣扎。

所谓“做功夫”,就是一点点把这些暗处的阴邪之气给逼出去,没有任何具体的实物能够拿来供切割。实质上,切割就是“生灭法”,西哲西医西药之法。

“生灭法”即《楞严经》着力批判之法,落“生灭法”者,只可见其一端,不见全体便不见本来面目。不见本来面目,欲脱去周身阴气,只是障眼法。

所以方法先要对上,然后通过导引把阴气推出去,而不是要消灭什么却不知道从哪下手。就像中医的思路,是把病毒排出体外,并不是在体内分解消杀。

所谓“月隐则日现,日隐则月现”,阴气盛的时候,阳气息;阳气盛的时候,阴气息。

“生灭法”的问题在于,如果通过某种方式方法令阴气息却阳气升,之后就会一直保持下去吗?不是,故态复萌者比比皆是。

道理讲清楚,是为了让我们对因果产生敬畏。不是好了,就一直能好下去;也不是不好了,以后就没机会。

六祖所谓“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相,牵引着妄念,妄念附着于物性,离一切相即是离一切物性之黏着。我们常说的带有否定意味的“分别心”,只是依附于物性之分别。而真心之分别,不依赖任何物性。这是《楞严经》中佛陀的说法。

之所以“离一切相”却离不掉,是因为本能地想做切割,用念头去打压念头,一念生则念念生,念念不息。诸如不去想、不应该、不该看、想多了……“怕”字当头,这是在魔窟中挣扎,处处陷入被动。

不惧邪门歪道者,实质是自己并没有身陷其中。从这个角度看“放不下自己的拿得起,拿不起自己的放得下”,是不是就更清楚了——看部《古惑仔》怎么了,我又不会去砍人。

看《古惑仔》而不去跟着学砍人,这就是“离一切相”,看的过程是“成一切相”。“成一切相”是避免不了的,而不是“成一切相”本身有问题。

唐僧看着蜘蛛精们洗澡,一脑门子汗,头一转,阿弥陀佛,这就是在抗拒“成一切相”,这个“怕”一旦被蜘蛛精看出来,就看出了机会,御弟哥哥这个时候只是在用念头打压念头。只有看了后却嘴角上扬接着看,才是对蜘蛛精们最大的羞辱,一瞬间就见了分晓。

那唐僧自己要不要洗澡,答案是肯定要的。快见到佛祖的时候,自己洗得那叫一个满脸桃花开。为什么自己洗就没问题,不觉得污秽呢?因为他没有对自己动念——他是真心洗澡的,不是要趁着洗澡的功夫干什么,没有物性的附着。这个澡洗得就不邪,洗得很纯粹。

消解怨气,要从接触纯粹开始,从不带着任何目的开始。运动能强身、减肥,这不错,但若为了奔着强身、减肥的目的去运动,没有效果。身体强健、身材匀称,这是爱好运动,保持运动的结果,是阳气生发的结果。若是笼罩在阴气中,那便是于阴气中做运动,如同上文举的“人被捆起来”的例子一样。

欲结纯粹果,必发存粹愿。理弄对了,才算能出发了,不然就当给心灵姐姐们贡献流量吧。

最牛战略: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这就是消解怨气的指导思想。不是你阴气攻我就要守,甚至同归于尽,而是我不在乎你攻,让你一拳打在棉花上,我去生发阳气。

不要接触脑力的东西,去接触心力;不要上脑子的当,想法要从心里来。不走心的想法,都是不经过自身验证的,所谓“换位思考”,并不是“换位体验”,让别人“换位思考”者,并不想与别人“换位体验”。

高举“换位思考”的名义让人替他想者,不会让人替他享。之所以让人替他想,就是要在他人心中筑高墙,筑起高墙框住了自己,别人也就永远无法替他享。

阳者,竖心而旁日;怨者,卧心而歹己。心下起念,皆是阳中起阴,终究还是阳;念下起心,皆是阴中起阳,终究还是阴。

用心,就是用阳;用阳,就是用纯粹;用纯粹,则怨气自散。

所谓“自性能生万法”,生怨也是一法,只是你的怨本身又纯不纯粹,你是在怨怨,还是在怨其它的什么?孔子怨不怨?孟子怨不怨?古圣先贤们怨不怨?都在怨,不怨,便不说不写。

只是纯粹方能广大,大怨即大愿。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