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进食后,我们可能会感到胃部胀痛,时常打嗝,并伴随频繁的放屁现象,甚至说话时带有口臭。这些令人困扰的症状,其实都与幽门螺杆菌的存在有关。
幽门螺杆菌,简称HP,是一种革兰阴性微需氧菌。由于其形态弯曲螺旋,因此得名。它常常寄生在我们的胃黏膜组织中,是导致人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乃至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常见且不容忽视的疾病,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的专家们整理了一系列相关知识。
那么,幽门螺杆菌究竟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首先,它会破坏胃部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导致胃酸减少或缺失。其次,它还会增加肠道感染的风险,并影响人体对铁质和维生素B12的吸收。此外,幽门螺杆菌还可能引发急性和慢性胃炎,甚至进一步发展为消化性溃疡和溃疡综合征。更为严重的是,它还可能成为胃腺癌和胃淋巴瘤的致病因素。
那么,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后,我们可能会出现哪些症状呢?
常见的症状包括消化不良、口臭、持续的饥饿感、反酸、嗳气、烧心感、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以及食欲减退等。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长期损害。
那么,幽门螺杆菌又是如何传播的呢?
人是幽门螺杆菌的唯一传染源,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例如,食用不洁净的食物或饮用不洁净的水,接触感染者的唾液、胃液、呕吐物或粪便排泄物,与感染者长期密切接触,以及与感染者共餐时不使用公筷或共用不洁饮食器具和洗漱用品等,都可能导致幽门螺杆菌的传播。
那么,如何检测自己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呢?
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主要分为非侵入性和侵入性两类。非侵入性方法中最常用的是碳13或碳14尿素呼气试验法,这种方法简单方便,只需吹气即可完成,且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准确性。而侵入性方法则基于胃镜和胃黏膜活检进行,同时也可确定存在的胃十二指肠疾病。
一旦确诊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我们应该如何治疗呢?
与其他细菌一样,幽门螺杆菌也具有突变、耐药和抵抗药物杀灭的能力,并能将这些“生存技能”传递给下一代细菌。因此,想要根除幽门螺杆菌并非易事。必须严格遵医嘱,按疗程、规范正确地服用药物。常用的治疗方案是铋剂四联法,包括抑制胃酸的药物(PPI)、两种抗生素和铋剂,疗程一般为10-14天,一次根除率可达90%以上。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根治过程中如未按要求完成疗程、不定时服药、减少药量等,都可能导致根除失败。
为了预防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特别要注意清洁手心、手背和指尖缝隙。其次,注意食物的卫生和安全,食物要经过高温处理,因为幽门螺杆菌不耐热。此外,我们还应该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营养均衡,细嚼慢咽;并避免烟酒、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对胃部的刺激。同时,提倡使用公筷或分餐制,餐具要定期消毒,避免接触感染。禁止给孩子口对口喂食,为孩子提供专用餐具。此外,定期使用漱口水和抑菌牙膏清洁口腔,并定期更换牙具也是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有效方法。最后,定期进行体检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当家庭成员中已有人确诊感染时,其他家庭成员也应及早进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