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老蒋驱逐陈立夫离台,限期24小时,陈诚死后才请回:委屈你了

百年人物志 2025-01-10 09:59:27

上世纪,陈立夫是中国最有影响力、最重要的一位政治人物。1925年,从美国留学回国后,便来到蒋介石身边工作,担任机要秘书。至此,陈立夫走上了政治道路。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立夫执掌战时教育事业,担任国民政府行政院教育部部长。这一时期是我国形势最困难的时期。因为战火摧残,我国的高校大多难逃重创,纷纷内迁。受到战争影响,老师、学生义愤填膺,决心投笔从戎,对学习并不抱有太多激情。

面对这一情况,陈立夫上台后,首先明确了学生的职责仍然是读书,学好本领后再谈救国、抗日。他在肯定广大学生抗日热情的同时,又为众多青年学子指明了当前的方向,使得混乱的教育界得以步入正轨。

在主持办学的这几年里,成为了陈立夫最重要的回忆和贡献。而他也将此认为是最有积极意义的工作。

1949年,陈立夫来到台湾。因与当时的台湾省主席陈诚有矛盾,为了避免内斗给还未立足未稳的国民党带来麻烦,蒋介石决定清理陈立夫在党内的职务。

而在政坛摸爬滚打多年的陈立夫早已学会了察言观色,很快便察觉到了蒋介石的意思。于是,陈立夫在一次跟蒋介石的谈话中,主动说道:“总裁,我们在大陆的失败,党政军方面都应该有人站出来承担责任。关于党,果夫和我的责任不可推卸。因此,这次党的改造,我和果夫参加的话都不合适。”

蒋介石听后,一直没有说话,但陈立夫知道自己退出已成定局。不久后,蒋介石便下达了一项命令,要求他在24小时内离开台湾。

1950年8月4日,陈立夫带着全家人匆忙离开了台湾。此后,很少回台。陈立夫一家先在瑞士稍作停留后,便来到了美国定居。

初来美国,人生地不熟,靠着几位老友的帮忙,陈立夫接手了一家报社。不久后,有朋友向他提了个建议,指出他女儿所在的新泽西州湖林城大学附近的养鸡业十分发达,办养鸡场的话不仅能养家,而且还离得他女儿近。

陈立夫听取了朋友的建议,放弃收入甚微的报社,开办了养鸡场。当时,陈立夫身上的存款不多,虽然他也曾在国民党政府内部担任过高官,但并没有巨额财产。

1953年,陈立夫向朋友借钱,并向银行贷款2万多美元,与合伙人胡安定一起办了养鸡场,先后建造了三排共10间鸡舍,占地30英亩土地。

考虑到节省人工成本,陈立夫和夫人孙禄卿一起操持着养鸡场的工作。喂饲料、捡蛋、洗蛋、包装、运输等,两人天一亮就起床干活,一直干到晚上。

谁都没想到,从前的国民党高官,如今却成为了“农民”,穿着工作服,在养鸡场劳累着,事事亲力亲为,手上、衣服上沾满鸡屎。尽管生活清苦,但他却乐在其中。

养鸡场经营得最好时,养了六千多只鸡,三年下来,他们也从中获利不少。陈立夫更是感慨称:

“脱离了政界,远离了对手共产党,无官一身轻,倒也自由自在。”

可惜的是,这样平静的生活没能持续多久便结束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开始在东西部之间建设高速公路,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陈立夫的鸡蛋事业也受到了冲击。

合伙人胡安定决定撤资,保险公司的人也劝陈立夫降低保险费。陈立夫接受了他们的建议。

然而,陈立夫受朋友邀请离开了养鸡场几天,没想到,养鸡场却燃起了一场大火,鸡舍被烧毁,新买的车也成了空架子。

陈立夫回家后,看着眼前的这一切,欲哭无泪。不过,幸运的是,家里的住宅没有被点燃,一家人还有落脚的地方。

得知陈立夫的境遇后,蒋介石还曾向他寄来钱财。其实,自从陈立夫来到美国办起养鸡场后,蒋介石就曾几次邀请他回台湾,想要请他担任“驻外大使”,但心灰意冷的陈立夫早已对政坛彻底失望,每次都选择婉拒。

养鸡场的事业没有了,陈立夫思考着自己要干些什么呢?

最初,陈立夫被介绍到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整理中医学资料,帮忙翻译。但干了两三年后,陈立夫深感力不从心,选择了辞职。

再次失业,陈立夫认真思考起了自己的未来。回台湾的话,虽然熟悉,但心中却是百般不愿的。但如果继续留在美国,就只能靠自己努力,重新干出一番事业。

经过一番思考后,陈立夫最终决定创业。他想到美国有很多华人,便筹钱干起了食品行业,做了不少中国特色的糕点、酱菜,如月饼、辣椒酱,还有松花蛋。

因为有很多华人支持,当然也因为确实很可口,陈立夫的食品事业蒸蒸日上,生意也很兴隆。

1961年,陈立夫的父亲病逝,他立即赶往台湾奔丧。期间,蒋介石还专门接见了他,并几次挽留,希望他能够留下来。但他始终不松口,坚持表态要返回美国。

虽然陈立夫已经多次拒绝蒋介石留台的请求,但两人之间还是有情感的。

1967年,蒋介石八十大寿时,陈立夫还受邀回台参加了宴会。宴会期间,蒋介石再次邀请陈立夫留下来,并让他出任“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副会长”。

陈立夫当即表态自己不愿再入政坛,对做官更不感兴趣。

蒋介石急忙解释说:“这是个群众团体,是个社会职务,不是做官。”

陈立夫这才不再推辞,留在了台湾。值得一提的是,此时与他不和的陈诚两年前已经去世了。

此后,陈立夫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到了祖国统一大业之中,并产生了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的想法。基于此,上世纪七十年代,陈立夫通过秘密渠道向大陆发去了“邀请毛主席或周总理来台湾访问”的信息,希望能够开创新的局面。

但当时大陆内部正在经历着巨变,他自然没有收到任何回音。尽管如此,陈立夫从未放弃过祖国统一大业,他曾态度鲜明地表态称:“我从小就知道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1988年,陈立夫提出希望国共两党通过两岸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达到经济合作,建立互信,从而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他的提议受到了两岸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的热烈欢迎,《人民日报》也发表了评论文章表示肯定。

1992年,陈立夫在接受大陆记者的采访时,说道:

“为了国家统一,只要两岸人民需要我,我就会去大陆。”

陈立夫一直想要回家乡,希望自己能带着父兄落叶归根,然而,在沉重的历史负担和政治压力下,这一愿望始终未能实现。但每当儿子去大陆前,他总要千叮咛万嘱咐:“回老家看看,多拍点照片回来。”

字里行间满满都是对家乡和祖国的思念。

参考资料:《名人传记》、领导文萃2017年15期、《环球时报》、钟山风雨2009年2期、中外文摘2014年5期、《百科知识》2013年第10期

1 阅读:48
百年人物志

百年人物志

这是一个有态度的历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