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执政22年,为何没生下一儿半女?一位宫女临死前说出了缘由

冬日飘雪未觉 2025-02-20 16:25:23

【前言】

洪武三十年,燕王朱棣掀起了靖难之役,历经四年后成功登上皇位。可让人怎么都想不明白的是,明成祖朱棣在当皇帝的这二十二年间,居然一个孩子都没生。这里面到底藏着啥秘密呢?

【一】

朱棣,字世珍,于洪武三年(1370 年)降世,乃是洪武帝朱元璋的四子,那会儿正处于明朝刚建立的时候。在燕王还没举行加冠礼的时候,他的哥哥长乐亭王就已经去世了。到了洪武二十三年(1390 年),朱棣获封为燕王。

燕王府那地儿风水好得很,坐落于明朝的政治核心以及军事关键之地,这足以表明朱元璋对朱棣的信任与看重。不光这样,洪武帝为了把军国大权牢牢攥在自己手里,把开国功臣徐达的大女儿嫁给燕王当妃子。

朱棣这人呐,那可是天资非凡,看啥都能过目不忘,文也行武也棒,是个全才。他在治军方面特别勤奋,战功那是屡屡建立。为了能让自己的实战经验更丰富些,燕王常常带着军队出塞去打猎作战。就因为这样,朱棣在边疆百姓当中那是名声响亮得很。不得不说,燕王朱棣把朱元璋的军事才能完美地接了过来,是个能让人踏实放心的接班人。

燕王的夫人徐氏,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朱高煦,另一个是朱高燧,还生了个女儿,是金氏公主。

洪武三十二年(1399 年),皇太子朱标不幸早逝,其儿朱允炆年仅 13 岁。朱元璋当机立断,并未废除太子之位,而是直接将朱允炆立为皇太孙。

燕王这会儿心里已经有了盘算,就等着合适的时机一到,便打算起兵造反。

【二】

建文四年十一月初十,明成祖打着“清君侧,将社稷还予百姓”的旗号,在运城(现今山西永济市)起兵造反。这便是靖难之役。

那时,明军的主要力量被调往南方去平定安南的叛乱,朝廷为此忙得焦头烂额,难以招架。而且,边将吴伯宗、李景隆接连叛变,投向敌方,使得燕军一路高歌猛进,锐不可当。建文五年正月,朱棣带领主力顺着运河南下,直逼京城金陵。

建文帝匆忙逃走,让他的叔父、监国清河君朱桂带领朝廷的禁军去迎敌。等到双方军队交锋的时候,燕军已经占据了显著的优势。“清河军这边人心惶惶,燕军那边士气高昂”,仅仅过了十多天,清河军就惨败而回。

建文五年三月,燕军赢得大胜,在沂州将清河君斩杀。建文帝匆忙逃走,经过繁阳一战,朱棣进入金陵。建文帝出逃后,遭到杀害。到了这会儿,局势已然确定。明成祖朱棣夺得皇位,明朝皇位更替,燕王朱棣成功夺权。

然而,毫无疑问的是,这场内战必定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虽说燕军在人数上占据优势,可他们毕竟是发起进攻的一方,那所要付出的代价肯定是极为惨重的。而建文帝这边呢,不但占据着地理优势,其麾下更是朱元璋精心训练出来的禁军主力部队。不难想象,在战争进行的过程中,双方都有众多将士献出了生命。

作为统帅的朱棣,也没能逃过受伤的命运。也许就是在那一场战役中,燕王拿出了自己的阳丹,这才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这使得他在当政的那段时间里,再也没有孩子出生了。

【三】

永乐元年的七月,明成祖朱棣正式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在接下来的二十二个年头里,明成祖奋发图强,一心想要让战乱过后的民生经济得以恢复。当政之时,明成祖施行的诸如恢复生产、修建水利设施、减轻百姓负担等举措,着实让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老百姓的生活也有了些改善。

在成祖时期,最为人所熟知的成就当属派遣郑和下西洋了。郑和展开了七次长途航行,将大明的威名和仁德广泛传播,使得琉球国、暹罗、苏门答腊、马六甲、苏禄等国家都纷纷前来朝拜并进献贡品。这不但让明朝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得到了拓展,还大幅度提升了大明在国际上的地位。

然而,在这一时期,明成祖的内政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他急切地想要彰显皇权,做出了不少违背洪武旧制的事情。像设立东厂、西厂这类特务机构,以此强化皇权的监控以及王室的特权。再如重新选定太子,这违背了朱元璋的意愿,最终致使靖难之后,宫廷政变接连不断地发生。

不得不说,这一时期朝廷政治的污浊不堪以及暗潮涌动,跟前朝相较起来,那是丝毫不差。

然而让人倍感疑惑的是,明成祖当政的二十二个年头里,居然再也没有生下过孩子。

这在咱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当中,那可是从来都没出现过的事儿。赶巧了,成祖的正妻徐皇后,往后也没再生孩子了。

朝堂和民间,对这事讨论个不停,怎么想都想不明白。难道明成祖真像传闻讲的那样,在争夺皇位的战火里损伤了阳丹,所以就没孩子了?

【四】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明成祖逝世。随后,他的侄子明宣宗朱瞻基登上了皇位。

朱棣当皇帝的时候,把他的几个弟弟都封了王,可他自己的孩子却一个都没有。这样的话,皇位该由谁来继承,这事儿毫无疑问又会变成朝廷局势中的一个大麻烦。

明宣宗登基之后,那可是多次想要更换太子人选呢!在这过程中,出现了“宫变三案”,还有“明宣宗废太子”这样的事儿,从这儿就能瞧出宫廷里政治争斗得有多激烈啦!

等到宣宗的二儿子朱祁镇被立为太子,局势才稍稍得以安定。然而诸王的势力依旧颇为强大,甚至在土木之变时掌控了朝政,其后更是将矛头对准了皇位。

要不是宣宗在晚年的时候运气还算好,功臣们也比较忠诚,那明朝没准儿就会迎来第二次政权更迭啦。

那您说,为啥明成祖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都没孩子呢?这里面的缘由,长久以来都是明朝政局中的一个谜团。

一直到永乐末年的时候,有个宫女总算把真相给讲出来了。

这位宫女叫李桂英,是汉阳李家的闺女,十三岁就进了宫当宫女。她长得特别漂亮,所以成祖很喜欢她。

李桂英曾经亲眼看到成祖多次进行征伐,也曾经跟着成祖到边境巡视。她心里很明白,成祖刚夺得皇位的时候,并没有患上阳痿这种病。

在靖难之役以及其后的数年里,李桂英察觉到,成祖的身体状况发生了显著的改变。

这大概就是靖难之役留下的后患造成的。当年那场残酷至极的内战,着实给燕王朱棣带来了超乎想象的伤害。要不是为了夺取天下,依着成祖的性子,怎会不顾一切地去冒险呢。

李桂英到死都不晓得在那场内战里成祖受到了啥样的严重伤害,不过能确定的是,这伤害触及了根本,致使他阳气衰弱。

正因如此,成祖当政二十多年,竟然一个子女都没再有过。当年宫女提及的“自己阳气衰弱”,实则就是事情的真相。

【五】

永乐十八年(1420 年)的冬天,明成祖获知了这么一件事儿,那就是李桂英跟一个太监有了私通之事。

成祖发了好大的火,将所有宫女和太监统统拿下。李桂英也没逃过这一劫,没过多久就被下令处死了。

临刑之际,李桂英总算道出了朝野多年来始终心存疑虑的实情。

她哭着抱怨:“自己没本事,还非要娶年轻漂亮的,又没啥本事,这能怪谁呢?就该被背叛!”

虽说言语表达得较为含蓄,可却讲出了朱棣二十年没有子嗣的缘由。显然,靖难之役所带来的创伤,着实伴随了朱棣一辈子,也造就了他那前所未有的二十多年无子女的情况。

这段过往之事,直至今日才被公之于众。

【六】

风呼呼地吹着,易水透着阵阵寒意,壮士这一去啊,就再也回不来啦!

对于明成祖朱棣一生的功与过,现在已经很难做出完全准确的评判了。不过,不能不承认的是,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争夺帝王之位以及进行军国扩张。

成祖虽说并非前代正统的延续,然而却具备雄才伟略,在治理国家方面很有一套。他那种重视武力而轻视文治、推崇富有而淘汰弱小的行事风格,恰恰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写照。

要是没发生靖难之役,燕王原本能过得顺顺当当;要是没经历那场惨烈的战斗,成祖也不至于患上阳萎的病症。

【结语】

人生啊,常常充满无奈。而朝代的交替变换,那也是历史的一种循环往复。

成祖朱棣那可是武力超绝,可结局却不尽人意;他在开疆拓土方面功绩卓著,然而最终却面临着没有子嗣的遗憾局面。

真是让人不由得感慨,感叹历史的变幻莫测啊!

0 阅读:0
冬日飘雪未觉

冬日飘雪未觉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