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骋畋猎(书接上篇)
五、第十二章(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解析:智者的这篇文章,层次分明,说理清楚。
“五色”、“五音”、“五味”,是从视觉、听觉、味觉三个方面,意在告诉读者,不要在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里迷失自己。
为什么呢?“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这句话中的“驰骋畋猎”,使得众多解读者,迷失在“直译”里,都理解为打猎的时候,猎物众多欣喜若狂。
我们不妨问一下,智者的这篇文章,全部是概括性的叙述,哪来的具体行为?看到“猎”字就一定是打猎?“猎取”财富不可以吗?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好像是在描述打猎,实际上是要告诫人们:“猎取”财富,会容易头脑发热忘掉自我。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六、第十三章(原文)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要正确解读智者的这篇文章,第一句是关键,如果第一句都理解错了,后面的就可想而知了。
遗憾的是,不少人都是这样解读: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
我们问一下,生活当中有多少“宠”?有多少“辱”?“身”怎么就是生命?身体不行吗?由“身”——身体——自私,思维“转个弯”,联想一下就可以了。再说,把荣辱看得像生命一样珍贵错在哪里呢?
译:得到失去都会心起“波澜”,过多地在意自身的得失是人们最大的弱点,甚至是一种灾难。
1、宠辱:得失。生活中被一点小事“闹”得五心不定的大有人在,不是一定要恩宠羞辱才“惊”。
2、“贵大患若身”讲的就是:自私是人与生俱来的弱点,很多时候,过分的自私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一种灾难。
七、第十八章(原文)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智者的这篇文章,要表达的就是:不要把事情做到想收拾都无法收拾的地步。为什么呢?
做人的根本都丢掉了,才提倡仁义有用吗?思想意识都“迷路”了,那些欺骗大众的谬论有用吗?家庭被搞得乌烟瘴气,才呼吁尊老爱幼可能吗?领导昏聩国家混乱,这时候的忠臣能有回天之力?
可惜的是大家都搞反了。例如,“六亲不和”,会有“孝慈”?这个时候才记起“孝慈”有用吗?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八、第十九章(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翻看了一些译文,还是从第一句就出错:抛弃聪明智巧(智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
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一碰上《道德经》,人们的思维就会“断路”。难道聪明智慧不好吗?把聪明智慧“抛弃”,人们能得到什么好处?竟然还能得到百倍的好处,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译:根绝统治者及所谓的谋士们不顾百姓死活,横征暴敛的想法,充分让”利“于百姓。
圣:统治者。智:想法。
《道德经》的解读,从第一句就错的还不少。
解读《道德经》,力求做到没有明显的错误。期待你有理有据的评论!